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探析

2011-04-10 12:08张艳芬张艳芳
湖南有色金属 2011年1期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人员

张艳芬,黄 蓉,张艳芳

(1.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126;2.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湖南长沙 410015)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探析

张艳芬1,黄 蓉1,张艳芳2

(1.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126;2.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湖南长沙 410015)

文章针对目前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改变管理观念、明确设备管理任务、创新设备管理体制、选用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五个方面提出了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企业实力的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各行各业的设备改造、更新换代与装备水平升级的速度也日益加快,在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也使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大多数企业采用低价竞标的做法,使得本来就处于微利状态的生产企业更加困难,降低生产成本的压力更大。生产设备费是构成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因而通过加强生产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生产效能,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生产设备经济效益,是生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时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使用时,不能明确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1.2 采购与维修分离,影响设备全程管理

一些企业采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分离管理,使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不能进行全过程管理,甚至会造成一些弊端,如某些企业的设备采购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具有专业技术,本身素质不高,不能全面运用采购原则,影响了正确采购;还有一部分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也仅仅考虑设备是否先进,是否经济合理,或者是否售后服务完善,不能全面综合考虑,也影响了正确采购。

1.3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目前许多生产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常此以往,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生产任务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对于下一批生产任务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生产工期贻误,影响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1.4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一些生产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 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改变管理观念

现代设备管理要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逐步做到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购置、安装、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在生产企业中,传统的设备管理仅仅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而忽视了它的经济管理。企业应当搞好设备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统一综合管理,使设备管理从静态管理进入动态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

2.2 明确设备管理任务

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类生产设备进行管、用、养、修。其中,养好、修好是为了管好,而管好是为了用好。所以,管、用、养、修四个环节密切相关,是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只有全面地搞好设备的管、用、养、修,才能完成管理的基本任务。在设备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中,应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QC管理法),应用主次因素分析(ABC管理法)、全员设备管理、“三标一体化”(三标一体化是指方针、目标统一化;管理职能一体化;体系文件一体化;过程控制协调化;绩效监控同步化;持续改进综合化)等[1],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安全管理。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安全第一”思想,制订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在实施中加强检查、监督和对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因为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设备才能正常营运和使用,避免因设备事故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动态管理。在实行设备综合管理的同时,应对其最为重要的“使用和维修”阶段,进行预知、预防性维修养护和实际运动状态下有针对性的管理。因为只有关注设备动态,才能获得设备最真实和客观的反映。

3.视情维修。应用振动、光谱、测速和性能分析等现代先进的电子检测仪,对设备在使用、运转状况下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维修养护。因为,视情维修与设备的预防计划维修和周期性定时检修相结合,才是较完善和理想的设备维修管理。

2.3 创新设备管理体制

设备管理要以设备的寿命周期为对象,力求设备在一生中消耗费用最少,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因此,设备管理要从采购作为起点来抓。

其一,将采购部门与专职维修部门合并,承包一定的总费用,包括购置费和维修费,二者相互约束,部门若要效益,就要限制高成本采购、低质量要求、维修费用增大的现象出现。当然,操作工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维修费用除外。

其二,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对采购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特别是对采购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要求采购人员既懂专业,又要有质量意识和责任心,能够综合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可靠性、节能性、维修性、环保性、灵活性、安全性、耐用性,能够对设备进行经济评价,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4 选用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

应用主次因素分析(ABC管理法)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选用ABC管理法是对某个具体管理对象,选择两个相关的主要标志进行数量分析,算出该对象中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把管理对象分成A、B、C三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方法,做到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实现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ABC管理法常用于质量管理、物品管理中,将ABC管理法应用到设备管理中,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设备有新有旧,有主体和辅助之分,在设备检修方面,将维修费用与设备的件数作为主要标志,将设备分为A、B、C类,把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7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10左右,作为A类重点管理;B类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90左右(B类自身占2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40左右(B类自身占30左右);C类维修费用累计百分数达到100 (C类自身占10左右),设备件数累计百分数达到100(C类自身占60左右);将A、B两类分别作为主要和次要进行管理。

在设备改造方面,同样也可运用ABC管理。企业的设备一般新旧并存,而且旧设备占多数。企业只能采取更新与改造相结合的手段,逐步提高设备的技术装备能力,可以将改造费用和改造后的效益作为重要标志分类,将改造费用少,效益高的作为A,将A类改造完后,再重新分类,继续改造新的A类[2]。

2.5 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2.5.1 使用方面

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地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3]。

2.5.2 保养方面

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润滑。

2.5.3 维修方面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3 结 语

总之,应加强设备管理,合理科学地使用、及时到位地保养、适时准确地维修,抓住设备寿命期内各种故障的发生规律,有效地降低故障发生,提高有效利用率,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以满足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在安全生产中力求减少动力能源及材料消耗,并尽可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1] 李军.冶金机械设备管理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0,(6): 116-117.

[2] 王双宝.浅谈冶金企业设备管理[J].山西冶金,2001,(2):5-6、38.

[3] 潘维鹏.机械设备管理措施分析[J].设备维护,2010,(8): 232.

Equipment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ZHANGYan-fen1,HUANGRong1,ZHANGYan-fang2
(1.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Rare Earth Metal Materials,Changsha410126,China;2.Nonferrous Metals A dministration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410015,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enterprises’equipment management,the paper has put forward effective ways for equipment management from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concept,clearing device management tasks,inovating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us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 and doing the necessary training for the operators and so on.

enterprise;equipment;management

F273.4

A

1003-5540(2011)01-0074-03

张艳芬(1977-),女,工程师,主要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2010-12-10

猜你喜欢
机械设备故障人员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故障一点通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奔驰R320车ABS、ESP故障灯异常点亮
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措施
故障一点通
江淮车故障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