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研究——以江苏徐州为例

2011-04-11 01:05孟召宜黄泽虎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淮海经济区徐州

李 霄,孟召宜,李 群,黄泽虎

(1.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提升是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目前面临着城市功能比较单一,产业化程度不够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等问题。在构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等一系列有利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徐州城市功能,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全面加强对徐州城市功能问题的研究,充分把握其功能发展的规律,引导城市功能健康快速发展。

1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的城镇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和区域的互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共同发展的大中型城市。它通常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为范围,是该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引领辐射圈内城乡发展的龙头。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明显的区位等优势,各种生产要素密集、服务设施完善,适宜二、三产业集中发展,能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广泛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区域内体制、管理、科技和观念创新的策源地。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使之成为区域范围内发挥强大辐射力和集散功能的综合型城市,并在现有资源、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通过科技与信息的交流,促使城市实现功能的全面整合、提升和新旧转换,促使城市功能系统更加有效地运行,进而不断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完善和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心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2 徐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是江苏沿海开发与中部崛起的连接带和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特征,具有集散功能、交通枢纽功能、创新功能、创意功能等显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2.1 集散功能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市场容量、文化活动以及居住条件等方面,比区域内其它城市拥有更多优势,使周边城市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生产活动相应的向自身集聚,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并通过产业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等各种方式在区域内进行扩散,形成集散循环经济。

2.2 交通枢纽功能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陇海两大干线在此交汇,京沪高铁即将通车,依靠路网型特等编组站,北站、西站、铜山站三大货场主要担负着淮海经济区整车、零担、各类集装箱和长大笨重货物的发送、到达和中转业务;京杭运河贯穿南北,沿岸有徐州、邳州等四个内河大港;鲁宁输油管道傍城而过;京沪、京福、连霍、宁徐、徐宿等高速公路和五条国道、十一条省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利用对外贸易港口——连云港和境内的观音机场,构建成徐州独特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徐州成为辐射淮海、连接全国的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2.3 创新功能

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为徐州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使企业能够不断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并提出新的经营理念和新的经济思想,勇于探索和尝试新制度、新机制,并通过扩散的方式将先进的经济观念、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式传递给区域内的其它城市。仅2009年徐州市申请专利达6898项,专利申请授权量2400项,是淮海经济区城市中最多的。

2.4 创意功能

徐州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是淮海经济区最高的。金融服务、风险资本及相关公共服务机构,相对来说也比较健全,可以提供大量的创意资源,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多样化的人力资源,为徐州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 提升徐州城市功能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经济基础薄弱

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与区域面积相差太大,就会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徐州的总体经济实力决定了其辐射能级的大小,相对而言,经济实力越强辐射范围越大,在区域中的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图1 2009年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GDP总量及增速

图2 2009年淮海经济区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绝对量及增速比

从图1、图2来看,2009年徐州GDP和财政收入总量虽在淮海经济区中居第一位,稍稍领先济宁和临沂,但增速排在第四;财政收入也只比济宁和盐城高出一点,增速排在第七。由于徐州本身经济优势并不明显,导致其龙头带动能力较弱,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较小,难以带动淮海经济区的整体发展。随着山东构建济宁—兖州—曲阜—邹城特大都市区的推进,对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构建也带来一定的压力。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城市产业活动(主要指产业结构及其变动)是城市功能的载体,城市功能与城市产业相辅相承。如果城市产业结构过分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丧失优势,容易衰落。处理好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配置最佳的产业结构,是发挥城市功能作用的关键。

图3 2005~2009年徐州三次产业结构

从图3可以看出,徐州的产业结构还处于二、三、一的阶段,虽然农业在GDP中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农产品的加工度和生产效率依然较低;徐州的工业支柱产业以电力、机械、煤炭、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加工乃至深加工能力弱,产业关联度不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对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支持力较弱;徐州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比重明显偏低,不利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发挥,不利于形成区域性的经济、金融、信息、文化和科教中心。

3.3 辐射功能受阻

徐州所在的淮海经济区涵盖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个省份的20多个地级市,城市之间只建立了淮海经济区合作共赢的思维模式,口头支持多,项目进展少,产业转移与合理分工进展缓慢,产业的梯度发展格局与一体化布局框架尚未形成。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不仅阻碍了区域内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分工协作,而且不同省属的几个地级市之间也相互竞争,重复配置,区域内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与合理组合,徐州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由于行政区划的差异性,淮海经济区在整体上依然比较松散,凝聚力比较弱,依靠徐州自身的经济实力辐射和带动这样一个庞大经济区域发展,难度很大。

4 提升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对策

随着苏北纳入长三角经济区、东陇海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以及江苏徐州率先成为国家高铁枢纽等一系列叠加机遇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江苏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立足以上分析,本文拟提出以下对策。

4.1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徐州的城市功能效应对淮海经济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影响力有限。因此,要增强徐州龙头影响力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4.1.1 做强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徐州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等主导产业,推进和提升产业高端化、品牌化、低碳化发展,着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向高技术、高增值环节延伸,向研发和服务延伸。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名牌产品;围绕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着力加大有效投入,积极推进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效应强的项目,推动主导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成为徐州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以增强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

4.1.2 做大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徐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强化对关键项目和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建立“政产学研金”的循环合作联盟,大力构建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重点的创新、创意载体体系,大力提升徐州创新、创意功能;根据徐州现有发展基础和布局状况,推进产业规模化、布局集聚化,引导建立相对集中的新兴产业园区,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战略重组和协作配套等方式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4.1.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城市功能的提升是与第三产业紧密相连的,因此必须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提升徐州城市功能的重点,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整体上提升徐州第三产业的层次,强化徐州综合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强淮海经济区城市之间金融合作,逐步确立以徐州为中心的金融协作机制。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区内金融资源,初步在徐州拟建立淮海经济区内部票据交易中心。加快信息共享步伐,逐步降低淮海经济区内部通信资费标准,实现信息服务业一体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一体化。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依托发达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及国家级航空港,以市场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支撑、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传统批发、零售业的升级,转向经营高档商品,大力发展针对高收入阶层的高档批发、零售业,改善徐州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功能,突出商贸物流服务特色,拓展商贸物流在淮海经济区的辐射范围。

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终身化和国际化,为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推进在淮海经济区有影响力的优势学(专)科发展,通过建设省、市级专科诊疗中心,促进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徐州医疗品牌”,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中心。

4.2 整合区位优势

随着铁路、航空、水运等一系列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升级,徐州应将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现代化的运输系统有机结合,加快提升徐州的枢纽门户功能,从而扩大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的交通影响力,为区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2.1 大力推进现代化交通建设

徐州应以构建淮海经济区交通枢纽中心和国家级重要交通节点为目标,加强政府对现代化交通的宏观调控,指导和协调。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和完善徐州现代化交通地方性法规,打破铁路、航空、水运、公路相对独立运作的局面,加强沟通协作,开展数字一体化交通系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互补联运,共同推进徐州现代化交通建设。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公众的各种作用和组合优势,对交通的规划与计划、运营与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进程。

4.2.2 打造多元立体化交通系统

应立足全市,面向全国,将徐州多元化立体交通规划与高铁、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充分结合,保持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建立立体化、网络化、高速化、智能化的新型多元化立体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空间交通新格局的形成,打造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服务水平交通需求的交通新体系。第一,合理设计交通网络。使城市交通的站点设置与高速铁路、观音机场候机点等站点充分衔接,实现零换乘、零对接,最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第二,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改造、同标准建设。促进淮海经济区省际、市际间通道联网畅通,加快区域城际铁路工程建设,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在客运班线对开、货运企业协作等方面加强合作,大力促进区域民用机场的协调合作和市场开拓,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2.3 大力发展交通经济

抓住高铁建设的机遇,构筑上至北京,下至上海“3小时交通圈”和以徐州为中心,宿迁、连云港、宿州、枣庄、淮北、商丘以及济宁为周边的“1小时交通圈”。整合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促进景区、旅行社、宾馆等旅游企业合作,统一区域旅游标识,推进无障碍旅游,突出楚汉文化、孔孟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和山水海洋等旅游特色。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对交通沿线的城市采取专业旅游推介会,并结合徐州交通优势,优化淮海经济区内外旅游线路,将徐州打造成淮海经济区旅游集散中心,促进交通旅游经济的发展。

4.3 提升城市创意功能

文化产业对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塑造区域经济竞争力新内涵、促进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构筑区域形象和实现城市品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徐州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提升城市创意功能,为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奠定基础。

4.3.1 建设文化产业发展载体

以淮海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为背景,以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工业设计、出版发行、文化演艺、广播影视等行业,推进建设徐州文化产业园、创意“68”文化产业园、大学科技园、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等园区,夯实文化产业发展载体。成立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管理、调控、监督,推进政事和政企分开,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到“管文化”转变。

4.3.2 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和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国有文化企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并培育壮大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广电集团、徐州文化产业集团、徐州演艺集团等30余家重点文化企业,积极扶植书画、动漫、奇石、商业演出等20余家民营文化企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文化产业的整体跃升。

4.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采取市场运作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风险投资资金,贷款税收政策适度向文化产业发展倾斜,大力吸纳民间资本,广开筹资渠道,着力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大力引进创意型、策划型、创造型人才的同时,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院校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1]李光谱.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2):32-35.

[2]吴顺发,程和侠.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研究[J].技术经济,2007(4):113-114.

[3]冷传明.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2):82.

[4]胡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J].经济研究参考,2002(52):14-16.

[5]任宗哲.城市功能和城市产业结构关系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3-34.

[6]雁飞.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城市问题,2010(3):56-58.

猜你喜欢
淮海经济区徐州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