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2.0时代大学生阅读指导

2011-04-12 01:01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1年3期
关键词:读书图书馆大学生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河南省郑州市 450052〕

谢丽华*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与W 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演变,使传统阅读方式似乎正在逐渐被网读和微读等便捷的快餐式阅读方式所代替。从甲骨文、竹简发展到纸张、电子计算机和手机,从文字发展到多媒体,从实物文献阅读发展到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网络正在以强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改变着人们的阅读行为和生活习惯,人类正逐渐走进一个全新的视觉时代。在这种形势下,分析与把握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特征和阅读倾向,做好大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阅读 2.0及其特征

阅读 2.0是将Web2.0技术理念与方法应用于社会阅读的一种实践。广义的阅读 2.0是指突破文本与阅读方式限制,以一种社会化的、分享的方式,获取文本、图像、声音、影像以及交互式媒体中的信息内容,包括来自“正规”出版单位的信息与网络信息、甚至是用户产生的信息。阅读2.0强调阅读的共享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它具有个性化、可标注、社会性、动态性、用户创建内容、多媒体或跨媒体、跨平台等特征,达到阅读效果最大化、阅读体验最优化。从2004年创建的豆瓣网起,到“松鼠窝”、“爱乐读”,阅读社群网站竞相登场,阅读 2.0悄然兴起并走向了繁荣。

二、当前大学生阅读的新形式

随着信息数量的急剧增长与媒介传播渠道的丰富,倡导“服务因你而变”、以读者为主导、追求读者体验,并重视读者互动的网络阅读及电子阅读悄然兴起,阅读 2.0时代,使大学生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呈现出新的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阅读方式。

(一)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又称“网上阅读”或“在线阅读”。网络阅读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互联网的兴起。网络阅读是读者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所负载的数字化信息为阅读对象,通过人机互动来获取包括文本、图像在内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的一种文本阅读行为。据2010年进行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 2009年,包括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其中“网络阅读”排在第一位,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实现在线阅读,比 2008年增加了 1个百分点;有91.0%的读者表示:阅读了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可见,网络阅读受到了大学生的喜欢,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有许多优点。首先,网络阅读资源丰富多彩,形成一个有色彩、有声音、动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生动丰富、多元化的超文本新文本世界;其次,网络阅读环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阅读途径方便快捷,可以随时获取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再次,网络阅读具有实时、双向互动功能,可以实现读者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动态交互。

(二)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是相对于传统纸质文献阅读的一种新的阅读形式。 2004年 7月,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诞生。这种阅读形式,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据2010年进行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看,增长最快的是手机阅读。有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比2008年的12.7%增长了 2.2个百分点。随着网速的提高、资费的下调、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与阅读内容的日益丰富,手机阅读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流阅读方式。手机阅读具有许多特点。首先,手机阅读最突出的特点是方便性,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其次,手机阅读的内容短小精悍,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课间及会议空闲时间进行阅读;再次,手机阅读特别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手机阅读的主要内容有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小说、BBS收割的信息等。手机不仅可以听音乐,还可以阅读时尚杂志、流行小说、博客,甚至开始向“听书”过渡。近年来,手机文学已经显示出其不凡的生命力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商业公司的重视。手机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我国手机阅读正在蓬勃发展,仅次于网络阅读。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到手机互联网发展的轨迹已经清晰可见。有专家预测,将来最大的互联网终端将是手机。目前,在移动通信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美国手机图书馆在图书馆界已经遍地开花,手机图书馆网站、移动馆藏等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手机图书馆已经渐成潮流。

(三)快餐阅读

在高科技时代,人们正在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来一个阅读时间的革命,利用坐车、等人、开会休息等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现代人的观点是:我的学习时间不是牺牲了娱乐,而是利用了零碎时间。互联网普及后,快餐化、动漫化、图解化的阅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方式。即时在线浏览方式 ,正逐渐取代传统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快餐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趋势。要正视快餐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盛行,就好比经历过“读图时代”、“网读时代”一样,快餐式阅读的盛行有它自身的优势,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阅读方式的一种改进。不过,我们坚信,只要人类进步和发展,就一定需要深识、深思、深研、深悟,传统的深阅读一定会继续保持。

(四)互动阅读

德国著名律师和银行家乔治·西门子曾说,书是用对话表达的一个邀请和辩论。我国很多阅读教程认为,阅读是读者、作者、文本之间对话意义不断深入的过程,是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以用户为中心”的Web技术,通过博客、威客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人人都是网络内容的提供者,信息时代不仅是多媒体时代,更是“自媒体”时代,“互动”已经成为当代媒体的一个核心话题。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被动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内容,在网络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主张,从单纯的“阅读”变成双向的“阅读和写作”。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博客、RSS订阅、维客、即时通讯等信息服务,建立与大学生读者的互动平台,以便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图书馆学习。

三、加强大学生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每年的 4月 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在我国,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已经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在全社会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要鼓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多读书。我院图书馆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与院团委联合主办主题为“阅读文化经典,建设和谐校园”的读书节,开展了“书礼青春”征文比赛、“读书成长人生”演讲比赛、“亮点书籍”好书推荐、“珍爱书籍从我做起”签名、经典名著影视作品欣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举办“相约文学经典,共享读书快乐”读书报告会。读书节活动得到了学院大学生的热烈响应,读经典、品名著、写感想、谈体会,各种读书交流活动蓬勃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正在成为校园内大学生的新时尚。多读好书、加强修养正在成为我院大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发行动。读书节活动的举办,使我院学生思想受到进一步的熏陶,更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热情。高校图书馆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制定系统的阅读推广计划,提高阅读品位,形成长期的阅读效应。

(二)加强网络阅读资源建设

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在新的世纪,高校图书馆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关注大学生的网上阅读需求,加强自身的数字化建设,积极开发与建设网络阅读资源,通过打造阅读专题网站、资源推荐、信息导航等,最大限度地提供优秀的网络阅读资源,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网络信息资源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多维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在这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已经推出了“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对本校师生可能利用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了整体整合与揭示。

要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指导。高校图书馆应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网络阅读的新特点,为大学生提供健康有益且具有趣味性的网络信息服务,建构一种全新的网络阅读模式,创造好的阅读环境,积极引导网络阅读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要针对大学生的文献信息需求及其阅读特点,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可以开辟阅读社区,成立网上阅读讨论组织,举办聊天室、读书论坛等多种形式,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主页,设立新书导读、学术资源、学科导航、热点话题等栏目。

(三)做到“网读”与“纸读”互为补充

2002年,新浪网率先开办读书频道,并在很短时间内突破日均百万次点击率。此后,搜狐、腾讯、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效仿,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让读者获得更优越、更丰富的网络阅读体验。网络阅读受到了大学生的极大喜爱。网络阅读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实现了读者与文献之间的动态交互,培养了读者的个性,满足了读者实时互动交流的需求。事实告诉我们:在过去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中,纸质文献曾经惠泽百代人民,这是网络文化所不及的。虽然网络阅读已经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英国学者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丰富的阅读内容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心灵世界。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各有优势,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很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些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思考的专业教材最好进行传统纸质阅读,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最新信息的,可以选择网络阅读。在阅读纸质文本时,要善于纵向深入;在进行网络阅读时,则要注意横向比较。如果能够把传统阅读中细致深入的信息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与网络阅读快速获取和加工信息结合起来,就一定会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进入一种相辅相成的新境界。因此,在指导大学生阅读时,要根据他们所学知识的特点,书本也好,网络也好,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效果,在知识与信息的海洋中汲取养分。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传统纸质阅读,都是获取知识与信息、训练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实现“深读”与“浅读”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深阅读和浅阅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现象。快餐式、浏览式、跳跃式、碎片化的阅读都是典型的浅阅读,表现为迅速消化与吸收、抛弃与更新、理解与遗忘。浅阅读如果把读书当成简单的休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不是作为提升学识修养与审美情趣的手段,会导致大学生思维的钝化及语言运用的弱化。深阅读是有深度、有内涵的阅读,必须经过一个阅读思索的过程。深阅读可以培养读者有目的、长时间地阅读和思考,能提升个人修养和品位,从而获取知识与信息,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然而,阅读的方式不在于深浅。浅阅读可以引导读者向“广”的方向延伸,深阅读可以帮助读者向“专”的方向挺进;浅阅读可以激发兴趣,让读者发现什么值得深阅读,而深阅读可以培养思考习惯,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精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购书阅读,经过深度阅读、深度思考,从而吸取知识与信息,提高思考和感悟能力。

目前,我国正在倡导全民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快节奏的商业社会中,一方面阅读越来越现实和功利,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阅读也越来越休闲和浅化,畅销小说或报纸、杂志、速读选本、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微阅读,渐渐成为有读书习惯的人缓解压力的精神快餐,阅读也越来越娱乐化。高校图书馆应顺应这种阅读趋势,给大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让海量的信息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让深奥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途径来解读。深阅读和浅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完全能够同时存在,实现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大学生可以轻松阅读,但不能把阅读降格,大学生更要倾向于研究型阅读与鉴赏性阅读。这样阅读,才不会偏离大学精神。

在阅读 2.0时代,无论是电子计算机带来的网络阅读,还是手机带来的“微阅读”,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阅读方式的改进。高校图书馆界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知识的引导、传承以及教育的职责,以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科学的服务态度,引领大学生阅读。

[1]张晶媛.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成果发布 [EB/OL].(2010-04-19)[2010-10-21].http://www.Chuban.cc/yw/201004/t20100419-68758.htm l.

[2]张文彦 ,刘钟美 ,张瑞贤.美国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概况[J].图书馆学情报学,2010,(3):151~154.

[3]刘蓉.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的开发与利用[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4):57~58.

[4]金福花.图书馆与大众阅读 [J].图书馆工作 ,2010,(1):58~60.

[5]李柏东,王清晨.大学生阅读与高校图书馆的对策 [J].图书馆学刊,2010,32(4):88~89.

[6]阎渤.科学技术类多媒体网络电子期刊资源及其利用[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2):72~73.

[7]徐洪升.W eb2.0环境下的深阅读及图书馆导读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9,29(4):124~127.

猜你喜欢
读书图书馆大学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