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15例

2011-04-13 08:55杨宗胜白海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整脊棘突错位

杨宗胜,白海冰

(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康复科,重庆400060)

我们应用整脊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例,均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36~6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眩晕,部分患者伴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胸闷,胸痛。体征发现枕部上下项线,枕后肌三角,C2、C6,T5棘间、棘突旁有压痛、痛性结节、条索及异常阳性反应物。颈椎触诊检查:C2棘突偏歪者9例,C6棘突偏歪者5例,C2、C6偏歪伴其它棘突异常者7例。摄颈椎X光正位、双斜位、侧位、张口位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张、齿状突偏歪、椎间隙特别是环枢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变尖、椎体后缘成角、连线中断、椎间孔变小等。

根据1999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及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及《中医整脊学》中颈性高血压诊断标准。①多为中年以上,颈部不适或有冷热感,颈部功能障碍,皮温降低,棘突或横突偏移;②血压经4次检测收缩压≥140mmHg以上、舒张压≥90mmHg以上,血压异常多与颈部症状有关,发作期2~3周,之后缓解,常两侧上肢血压与坐位血压差别较大,一般大于10mmHg;③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④影像检查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⑤药物治疗疗效较差;⑥晚期可有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心肌损害,蛋白尿等表现;⑦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1]。

2 治疗方法

理筋:①药熨:药熨颈背部,胸背、腰背,也可结合环枢部位药熨,每天1次,每次30min,10天为一疗程。②针刺:取风池、风府、颈部华佗夹脊等穴,配合电针或者电热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10天为一疗程。③推拿:在寰枢部位及颈背部行理筋、分筋、压揉、滚揉等手法,配合颈椎折顶手法放松肌肉、松解粘连。④针刀:用触诊法在枕部上下项线,枕骨粗隆,C2、C6、T5棘间、棘突旁,颈椎1~6横突寻找痛性结节、条索及异常阳性反应物,结合X光片确诊颈椎错位类型,选2~6点行针刀松解术[2]。定点,常规消毒,齿科针快速刺入皮肤,注射麻醉药应缓慢,注射的范围应大于针刀松解的范围。进针刀时严格按照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实施,压、推、刺3个连贯动作,要在2s内完成,其中刺入的时间应小于1s。组织内探进,找准病灶,正确松解,注意安全及术者手感与患者针感。出针后,针眼贴创可贴。每10天1次。

调曲:根据颈椎错位类型选用手法。①环枢椎错位用韦以宗教授的寰枢端转法。a.侧偏型:术者用左肘提患者下颌(轻提),右拇、食二指分别置于寰枢两侧(相当于风池穴),行欲合先离手法旋转,(注意头部旋转不宜超过10°),反复3~5次,则侧突之寰枢复位,两侧平衡,再无压痛即可。b.前倾型:术式同上,但拇指按压第2颈椎棘突[1]。②王燮荣教授卧位成角(0~15)定点复位法: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并向后上方轻轻提拉一下,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动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③C5~C7颈椎错位用王氏卧位成角(30°~45°)定点复位法、韦氏颈胸枢纽旋转法、颈胸枢纽端提法、颈椎过伸展法。T1~T5胸椎错位用胸椎小提拉手法,韦以宗教授挺胸端提法,仰卧对冲法。中医整脊手法每周1次,直到体征消失。颈椎变直或者反张的患者行颈椎折顶过伸手法调整颈曲,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整脊手法术后行卧位颈椎布兜牵引及使用“以宗四维整脊仪”行四维牵引调曲法以调整颈椎、腰椎曲度,每天1次,每次牵引20~30min,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及耐受能力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操作。3周后复查颈腰椎片。

练功:用以宗健脊强身18式中的第1式抱头侧颈、第2式虎项擒拿、第3式抱头屈伸式、第4式侧颈双肩松胛式、5、6、7式,以头书凤或者以头书米(最慢的速度,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幅度)。

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压正常(140/85mmHg),X光检查示颈椎椎曲改善或恢复,触诊颈椎棘突位置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血压有轻度升高,或者通过定期整脊治疗加单一最小剂量降压药可控制血压为110~140mmHg/75~90mmHg。无效:血压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4 治疗结果

痊愈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痊愈者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

5 典型病例

龙某,男,52岁,2008年11月9日就诊。反复发作性头昏10余年,偶伴胸闷,颈部不适,2006年在某医院测血压增高,诊断为“高血压”,后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培垛普利(雅施达)、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血压150~180mmHg/90~110mmHg。现170/110mmHg。枕部上下项线、枕后肌三角、C2及C6棘突旁有压痛,C2及C6棘突偏歪,T5棘突旁压痛。颈椎X片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伴下段反张,颈3~7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齿状突偏歪,环枢间隙变窄,C5~6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成角,连线中断,椎间孔变小。诊断为颈椎病,颈源性高血压。用整脊疗法治疗10天后头昏发作明显减少,胸闷、颈部不适消失,血压130~150mmHg/75~90mmHg。逐渐减少口服药种类和用量。1个月后头昏消失,仅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d。血压 110 ~140mmHg/75 ~90mmHg,随访至今仅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d,血压一直控制为110~140mmHg/75 ~90mmHg。

6 讨论

颈椎外伤、劳损、退变等可使颈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颈部软组织痉挛,发炎、松弛,直接或间接导致脊神经节和椎旁交感神经激惹,颈动脉窦受刺激,椎动脉受压、扭曲,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脑干血供减少,外周血管舒缩失调,从而引起血压异常[3]。有学者研究颈椎病损(上颈段)刺激颈上神经节,下颈段刺激颈下神经节和颈动脉窦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血管口径变小,伴随心跳加快,冠状动脉舒张导致血压增高,颈动脉窦受刺激可以引起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信息线路受损而致降压功能下降。药熨、针灸、推拿、针刀可松解病变颈椎周围的软组织、痛性结节、条索及异常阳性反应物,以松解粘连、调压松筋、恢复颈椎的力平衡。整脊手法和牵引调曲法可矫正错位脊椎,解除神经血管压迫,调整椎曲颈部功能锻炼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软组织,以维护颈胸段脊柱的正常力学平衡。治疗以缓解颈源性症状为主,不强调绝对停用降压药,在症状缓解的基础上服用小剂量降压药即可获得较高的疗效满意度。

[1]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2-473.

[2]崔秀芳.针刀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37-540.

[3]潘之清.颈椎病[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0.63.

猜你喜欢
整脊棘突错位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有趣的错位摄影
搓腰
——壮肾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整脊结合局部推拿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临床观察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针刀配合整脊疗法治疗糖耐量异常7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