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美辨病论治经验

2011-04-13 08:55杨岸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巴豆川楝子方用

杨岸森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重庆400080)

尹志美老中医从医50多年以辨证准确,治法灵活著称。尤对肝胆病、心血管病、妇科疑难杂证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经验,介绍如下。

1 夜啼

夜啼多见于初生婴儿,表现为白天正常,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中医儿科学》将其分为脾寒、心热、惊恐3型论治,多用乌药散、导赤散、朱砂安神丸治疗。尹老认为小儿夜啼乃中脏虚寒、肠道气滞腹痛所致,寒为阴邪,夜间属阴,两阴相叠,寒气更甚,寒主收引,故腹痛发作,婴儿不能言,则以哭声示人。治当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方用温中豆蔻散。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方,由白豆蔻、砂仁、莪术、香附、青皮、陈皮、炙甘草组成。

张某,女,6个半月,2003年11月8日初诊。每天晚上哭闹,白天如常,用各种办法均不能平息,已10余天。饮食及二便正常,指纹络脉微红,舌质淡苔薄白。诊断为小儿夜啼,辨证为中脏虚寒、气机阻滞,治疗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方用温中豆蔻散。白豆蔻3g,砂仁3g,莪术3g,香附3g,青皮3g,陈皮3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5~20mL,1日3~5次。服1剂后痊愈。后未见复发。

2 血疝

初生儿阴囊红肿,附近皮肤深红色,边界清楚,如血浸润。尹老用《幼科心法要诀·失血门》藏毒篇之皂刺大黄汤治疗。以生大黄、皂角刺,酒水适量各等分。

生大黄凉血活血化瘀,皂角刺托毒消痈,酒性升散、增强活血之力,三药合用,取效甚捷。

李某,1975年9月13日初诊。出生后阴囊红肿,附近皮肤深红色,边界清楚,如血浸润。诊断为血疝,方用皂刺大黄汤治疗。生大黄5g,皂角刺5g,酒水适量各等分煎煮20min,以小匙频喂,每次5~10mL,1日数次。服2剂痊愈。

3 鼻衄

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常用桑菊饮、玉女煎、龙胆泻肝汤和归脾汤治疗,但对于来势凶猛的鼻衄,一般收效甚微。尹老常用泻心汤(黄芩、黄连、生大黄)治疗急性鼻衄效果满意。

刘某,男,47岁。1998年8月22日初诊。突然鼻出血,来势凶猛量多,行纱条鼻腔填塞止血无效,填塞鼻腔后血从后鼻腔涌出,非吐即吞已2天,唇淡白面萎黄,声短,舌尖红,脉虚弱。先以西洋参30g煎汤频服,同时用泻心汤。黄芩15g,黄连15g,生大黄30g。水煎服。服1剂后出血大减,服2剂而愈,后以归脾汤调理收功。

4 流涎

流涎是儿科常见病,尹老分为寒热二型论治。①寒证。病机为脾胃虚寒,水湿上泛。症见流涎量多,唇周泛白,涎液清稀、湿衣被,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燥湿健脾,利尿止涎。方用二术二陈汤加味(陈皮、茯苓、法半夏、苍术、白术、茵陈、滑石、木通、车前子、甘草、土茯苓)。②热证。病机为脾胃湿热,迫津上逆。症见涎液黏稠有臭味,成丝成线挂在唇边,颏下及唇周泛红、偶有溃烂,小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治以清热泻脾,利尿止涎。方用泻黄散加利尿药。

李某,男,5岁,1998年6月25日初诊。流涎不能控制,涎液黏稠有腥臭味,偶有成丝成线,颏下及唇周皮肤泛红、溃烂,口臭,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诊断为小儿流涎,辨证为脾胃湿热、迫津上逆,治宜清泻脾热、除湿利尿止涎。方用泻黄散加利尿药。石膏30g,炒栀子9g,藿香9g,防风 9g,泽兰 9g,茵陈 15g,滑石 18g,木通 9g,车前子 9g,甘草3g,土茯苓9g。水煎服,1日1剂。服2剂后口臭及流涎量大减。效不更方,再服3剂痊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5 牙痛

牙痛常遇冷、热、酸、甜食物刺激后引起,多见于龋齿、牙髓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与手足阳明经,足少阴肾经关系密切,有实火虚火之分。尹老自拟乳没消毒饮(乳香、没药、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细辛、僵蚕、蝉蜕、谷精草、蜂房、甘草)治疗牙痛,疗效满意。若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

朱某,女,38岁,2008年11月16日初诊。左侧上牙龈肿痛3天,痛时牵扯左侧头部疼痛,痛势剧烈,遇热、酸、辣刺激后加重,口臭,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数。诊断为牙痛,方用乳没消毒饮。乳香9g,没药9g,金银花30g,连翘24g,黄芩 12g,黄连 9g,细辛 9g,僵蚕 12g,蝉蜕 12g,谷精草18g,蜂房18g,生大黄10g,甘草3g。水煎服,1日1剂。服2剂后牙龈肿痛大减,再服2剂后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6 胬肉攀睛

胬肉攀睛初起时或疼痛或黑睛上有翳如玉色、遮盖瞳仁,为肝经热极、风热冲脑所致。尹老常用《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洗刀散为防风通圣散加细辛、独活、羌活、玄参、木贼、白蒺藜、决明子、蝉蜕、蔓荆子、青箱子)治疗,疗效满意。

王某,女,58岁,2009年5月12日初诊。左眼内眦处长出一白膜,内有淡红色细小血管,白色膜向外爬伸,遮盖大半瞳仁已1年余,多处治疗效果不显。目干涩,迎风流泪不适,口干,大便干结3日1次,舌边尖红苔黄,脉数。诊断为胬肉攀睛,辨证为肝经热甚、风热上攻,治宜清肝胆湿热、祛风明目退翳。方用洗刀散。防风12g,生大黄9g,芒硝12g,荆芥12g,黄芩 12g,麻黄 12g,栀子 12g,赤芍 12g,连翘 12g,桔梗 12g,当归 12g,川芎 12g,石膏 60g,滑石 30g,白术 12g,薄荷 6g,细辛3g,独活12g,羌活12g,玄参12g,木贼12g,白蒺藜12g,决明子12g,蝉蜕12g,蔓荆子12g,青箱子 12g,甘草 3g。1 日 1 剂,水煎服。服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白膜已退出瞳仁。继续服药2个月,服药过程中大便溏泻则去生大黄、芒硝,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7 痃癖

痃癖即脐下髂前上嵴腹股沟内侧有筋突起疼痛,摸之如弓弦状病机为风寒之邪客子胞及少腹。尹老用青木香丸(青木香、香附、吴茱萸、川楝子、巴豆、乌药、荜澄茄、小茴香)治疗,疗效满意。

周某,女,38岁,1996年3月22日初诊。左脐下髂前上嵴腹股沟内侧发作性疼痛,疼痛时有筋突起,用手摸之如弓弦状。不痛时弓弦状突起消失已8年余。B超检查正常,排除子宫肌瘤、附件囊肿等,多以盆腔炎、附件炎治疗无效。形寒怕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痃癖,辨证为寒客包脉、阳气失运,治宜温通胞脉、散寒止痛。方用青木香丸。青木香12g,香附24g,吴茱萸12g,川楝子24g(另包),巴豆12g(另包),乌药24g,荜澄茄12g,小茴香12g。将巴豆去壳打碎与川楝子同在铁锅内拌炒,当巴豆炒至老黄色后去巴豆将川楝子入药。1日1剂,水煎服。服2剂后疼痛大减,弓弦状突起消失。继续服药6剂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8 厥阴寒痛

厥阴寒痛,痛势剧烈,痛时弯腰收腹,男子可见睾丸及阴茎内缩,妇人亦可见外阴内收。为厥阴肝经受寒所致。尹老常以养脏汤(当归、川芎、白芍、丁香、肉桂、沉香)治疗,效果明显。

孙某,男,53岁,1985年9月15日初诊。脐下小腹疼痛2年余,疼痛时阴茎内缩,得温痛减,多方医治疗效不明显。平时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厥阴寒痛,方用养脏汤。当归18g,川芎18g,白芍18g,丁香9g,肉桂9g,沉香9g。1日1剂,水煎服。服药2剂后疼痛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猜你喜欢
巴豆川楝子方用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川楝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一个喜欢撒谎的孩子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川楝子与炒黄川楝子急性毒性作用比较研究*
对金铃子散中延胡索和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之间配伍后镇痛抗炎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