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饲料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11-04-13 09:16薛凤蕊王余丁赵邦宏米振杰彭超
饲料工业 2011年13期
关键词:饲料生产企业

薛凤蕊 王余丁 赵邦 宏米 振杰 彭超

1 美国饲料产业的现状

1.1 美国自然资源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44亿,农村人口比重接近全国人口的25%。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年均降水量为760 mm,土质肥沃,海拔在500 m以下的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55%。土地、草地、森林资源拥有量居世界前列,美国农业用地4.2亿公顷,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丰富的资源优势带来了农牧业的高产出率。在美国,有“黄金玉米带”和大量的饲料作物种植区,除了玉米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外,还生产大量的苜蓿草和大麦草,畜禽饲养条件优越。

1.2 美国饲料产业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发展饲料产业最早的国家之一,从19世纪末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最初的生产混合饲料,发展到后来的浓缩饲料、全价饲料,涉及畜牧业、家禽养殖业、以及宠物饲料等多个行业,大约有6 000多家饲料公司。

美国的饲料总产量长期以来居全球首位,2008年美国的饲料总产量为15 450万吨[1],较2007年增长了1.18%。其中肉牛饲料占25.4%,火鸡饲料占24.3%,猪饲料占20.7%,奶牛饲料占17.2%,蛋鸡饲料占6%,马饲料占2.1%,其它(宠物饲料等)占4.3%。涉及豆柏、低毒棉籽、燕麦、玉米、苜蓿干草、青贮玉米、啤酒糟等多个饲料品种,饲料配方多样化、营养化、科学化、标准化。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原料成本的影响,饲料总产量虽然下降了1 200万吨,仍在世界饲料产量中排名第一[2]。

2 美国饲料产业的特点

2.1 饲料企业以集团经营为主,实行规模扩张

世界饲料业正经历着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美国饲料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态势,饲料生产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美国专门从事商业性饲料生产的企业正在积极地与畜牧企业、养殖企业、食品企业等进行合资重组,逐步实现企业的产业链联合,目前,集饲料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成为美国饲料生产企业的主力军。据全球产量百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排行榜[3]显示,2009年全球饲料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36个饲料企业中,美国有7个,占36个饲料企业总产量的25.68%;在1 0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有5个,其中美国有3个,占5个饲料企业总产量的49.86%,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四、五位。

2.2 饲料产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实行订单生产

美国畜牧业养殖的规模比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多数饲料企业采取纵向一体化模式,饲料加工只是作为畜牧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4],商品性的饲料很少。由于饲料生产企业逐步实现了产业链的联合,美国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中,有相当一部分直接被本公司的其他部门消化利用,外销饲料较少。美国前10名饲料公司生产的大部分饲料产品直接被内部关联的饲养场消耗,如在全球饲料企业排名第5的美国“泰森食品”,是家禽一体化企业,在美国有33家鸡饲料厂,生产的鸡肉占美国市场的25%以上,是全球最大的鸡肉供应商和生产商。可见,在美国大的饲料厂已经成为畜牧饲料综合生产体系的一部分。

大型养殖企业不向外购买商品饲料,使得美国原来的商品性饲料厂现在已逐步过渡到了合同和订单生产,尤其是美国原来的合作社饲料厂,成为局域性合同生产的一个环节。虽然商品饲料厂仍具有独立性,但一部分被饲料厂周围的养殖户租下进行合同制式生产,为区域性养殖户服务。由此可知,合同生产、订单生产也是当前美国饲料生产的一种主要模式。

2.3 饲料企业将研发视为工作重点,生产管理先进

美国饲料企业重视科研,内部设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基地,聘请教育程度较高的技术人员(以博士居多)对饲料产品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研发。在生产管理中,由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昂贵,饲料企业生产线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生产、包装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在全价料生产中,由计算机识别安全控制加料的生产工艺,保证配方执行的准确性。除此之外,美国的营销方式也很先进,饲料企业几乎不设营销人员,电子商务、网络和电话是主要的销售渠道。

2.4 美国饲料产业法律和法规健全,饲料产品安全程度较高

美国是世界上的饲料大国,从一开始就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目前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对饲料品质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从饲料的生产,到加工、运输、销售、包装、存储、标签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法规可循。除了以上在饲料方面的法律法规外,在涉及畜产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如《联邦肉类产品检查法》、《联邦鸡蛋产品检查法》、《联邦畜类产品检查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同时,为了能够有效执法,美国联邦政府还专门派有多名专门的监督人员,分别对各州的多个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正是由于面面俱到的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使得美国饲料产品的安全度得到了提高。据统计,美国畜禽产品召回批次从2002年的113起减少到了2008年的32起[5]。

3 美国饲料产业发达的原因

3.1 丰富的饲料粮资源是美国饲料产业发展的前提

美国的饲料粮产量非常大,特别是发展饲料产业的大宗原料——玉米和大豆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美国的玉米和大豆产量都稳居世界产量之首,2008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0 739万吨,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39%,大豆产量为8 0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38%。且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的赖氨酸和玉米酒糟(DDGS)的产量也很大,这些都迫切需要饲料产业加工转化和增值。另外,在美国,这种所谓带可溶物的干燥了的玉米酒糟(DDGS),现在已经和玉米、豆粕一样,成为饲料的主原料了。因此,美国丰富的饲料粮资源为美国饲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 发达的畜牧业为饲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美国的畜牧业高度发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的畜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各种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上均居前列。2008年,美国的肉类总产量为865.41亿磅,其中:猪肉产量达233.67亿磅,牛肉产量266.63亿磅,禽肉产量为365.11亿磅。1990年美国的畜产品出口量为145.1万吨,到2008年已增至657.4万吨,增加了3.53倍;1990的出口额为66亿美元,到2008年出口额已达218亿美元[6]。美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禽肉和牛肉出口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饲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3.3 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推动饲料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美国政府和饲料企业都十分注重畜牧业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贡献率均位于世界前列。政府拿出大量资金,鼓励科研院所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转化,并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技术,采用高效率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提高饲料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同时,美国的饲料企业也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管理上,通过应用ERP系统,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控制、资金等信息流、资金流进行了整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系统的作用,做到了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在技术研发创新上,美国的饲料企业,都设有专门的试验养殖场,并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产品研发。

3.4 严格的饲料安全管理制度是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饲料的安全监管工作,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前途和百姓身体健康。近年来,美国政府对饲料企业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为饲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首先,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制定了饲料质量管理法规。其次,对饲料及产品实行溯源制度,饲料企业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均做好检验和化验工作,标注每一批次的原料来源和质量指标,饲料养殖企业定期将生产记录报各州农业部门备案,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时,农业部门根据有关记录,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最后,美国政府和各州的卫生机构和食品安全检疫机构人员不定期对饲料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生产过程的各项记录、生产环节的原料和产品进行抽查,一旦查出问题,必须整改,严重的勒令停产[5]。

4 美国饲料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1 饲料企业的横向联合可增强国际竞争力,纵向一体化可分散风险

我国饲料企业虽然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饲料企业总体规模大、个体规模小,约有12 00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除新希望集团饲料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外,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饲料企业,这5家饲料企业的总产量仅占百万吨饲料企业总产量的10%。目前,全球前10位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投资,和中国饲料企业联合经营,加快了我国饲料市场的前进步伐[7]。我国应抓住机遇,借助跨国公司的力量,走联合发展道路,上设施、扩规模,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增强饲料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同时,借鉴美国大型饲料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走纵向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把饲料产业置于畜产品(食品)生产的大环境之下,把饲料加工企业作为纵向一体化企业的一个中间环节,既可以获得平均利润,也可以分散饲料产业的风险,及时反馈饲料的质量,提高畜牧业的食品安全。

4.2 饲料资源充足是饲料产业发展的基础

与美国相比,我国饲料粮的总量不足是制约饲料产业和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加快我国饲料产业的发展,先要解决饲料粮的供应问题。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总产量很高,但是人均粮食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很多发达国家1倍多。因此,今后发展饲料产业和畜牧业,应从中国的资源条件出发,在用足用好有限的饲料粮资源的前提下,走“以粮换肉”和“以草换肉”并举的路子。首先,要建立优质饲料原料基地,适量增加专用饲料种植面积,形成“粮、经、饲”三元种植业结构,以提高饲料原料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其次,要加快秸秆饲料、优质牧草等非粮食饲料的综合开发步伐,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最后,应增加含高蛋白植物的种植面积,开辟丰富的高蛋白饲料来源。

4.3 科技投入与创新是饲料产业发展的先导

美国饲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密不可分。而中国饲料产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饲料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①从生产角度讲,中国饲料加工企业采用的加工机械生产率较低,生产工艺和饲料配方也和美国有差距;②从管理创新方面看,中国饲料生产企业管理比较落后,自动化管理水平低,计算机控制、全自动流水线作业少;③在人才投入方面,目前中国大多数饲料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如中国某大型饲料生产企业,2008年员工受教育程度为:中专生占36%,大专生占13%,本科生占6%,硕士及以上只占1%,其他占44%。尽管近几年增加了研发人员的高学历(博士)比例,但仍显不足。④在科研设施装备中,我国的饲料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实验场地和实验动物也不多。这些表明,中国饲料生产企业的科技投入水平与美国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饲料生产企业应该立足于科研,注重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4 饲料安全生产和管理是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饲料安全生产和管理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饲料安全关系到饲料产业乃至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在饲料生产过程中,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标准、流程和工序管理,确保质量安全是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安全优质高效饲料生产体系的建立离不开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近年来,我国在饲料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条例,组织全国饲料质检系统深入开展了饲料质量安全检查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某些心理,仍存在滥用违禁药品现象,饲料安全问题突出。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饲料法律法规,加大饲料产业品质控制的监管力度,加快饲料法的立法工作。同时,加强执法,在现有的饲料法规条件下,严格饲料市场准入,强化饲料质量监测,开展违禁药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饲料市场,突破大案要案,通报查处结果,为饲料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发展兴伟业,数字看崛起——中国及世界饲料工业发展概况[J].中国饲料,2010(19):1-3.

[2] 范玉生译,武书庚校.世界30强饲料企业蓄势待发[J].中国畜牧杂志,2010(2):15-17.

[3] 全球全球产量百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排行榜[J].《Feed International》,转引自中国畜牧杂志,2010(22):31.

[4] 屈国杰,李玫.美国饲料制造业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饲料广角,2008(8):37-40.

[5] 林海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饲料工业考察报告[J].广东饲料,2008(2):7-10.

[6] 武书庚,侯小锋.2008年全球饲料业全景:饲料总产量继续增长[J].中国畜牧杂志,2009(2):8-10.

[7] 范玉生译,武书庚校.全球饲料行业释放积极信号[J].中国畜牧杂志,2010(24):52-53.

猜你喜欢
饲料生产企业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企业
企业
粤海饲料
企业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用旧的生产新的!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