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必要性

2011-04-13 13:26吴效群方启雄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实验区太极拳天地

吴效群,方启雄

(1.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 郑州 450003)

“天地之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必要性

吴效群1,方启雄2

(1.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 郑州 450003)

“天地之中”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各种文化均热衷于在此建立基地。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儒、释、道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民众生活化的儒、释、道文化表达,绵延至今,不少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形成一种互补共生、相互支撑的关系。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0年8月1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

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历史上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列入标准共有六条,提名项目至少要符合前五条标准中的一条(第六条不可单独使用)。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符合列入标准第三条和第六条。

标准(三):能为一种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中国古代对宇宙形态的观察和探索开始于3000年前,直到15、16世纪才渐渐停息,在长达20多个世纪的历史时期,许多朝代的统治者宣传推广“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并被社会广泛接受。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建筑分别代表不同时代的各类主导文化,是一个业已消亡的科学、教育和信仰体系的物质见证,也是现存仍在发展的佛教、道教文化传统的见证。

标准(六):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与相关信仰有着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包括对于天文、宇宙规律的探索和信仰,对于皇权来自神授地位的宣扬和信仰,对于祭祀礼制活动的提倡和信仰,以及现存传统的道教信仰和起源并发展于少林寺的佛教禅宗信仰。所有神圣的或世俗的建筑集中于此,正是对稳固而持续的“天地之中”传统理念的直接反映①。

登封“天地之中”之得名缘于其作为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明中心所遗留下来的一些重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物,这些优美的建筑以触手可及的形式诉说着当年辉煌的历史。但是,若因此认为这个中国文化荟萃之地现在只落得个物质(建筑)的外壳供人瞻仰就大错特错了。千百年来,在登封及其周围地区,中华主体文化儒、释、道因统治者和上层社会的大力推崇和实践示范,早已在民间生根发芽,哺育了民众的文化,塑造了民众的品格,培养了民众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了民众实践化的儒、释、道文化,或称之为源自儒、释、道的生活文化。用当代的概念来定义它们,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登封周围地区,这种发端自儒、释、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集中在登封、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许昌、郑州一些地方,主要内容按类型可分为三类:1.武术和医药文化,包括登封的少林功夫、焦作陈式太极拳、焦作四大怀药种植和炮制技术、辉县的百泉药会、禹州的禹州药会、洛阳的中医正骨疗法;2.信仰文化,包括济源的邵原创世神话群、新郑的黄帝拜祖祭典、登封少林寺的佛教信仰、登封东岳庙的道教信仰、洛阳的关公信仰;3.生活文化,包括洛阳的唐三彩烧制技艺、洛阳的牡丹花会、洛阳的水席制作技艺、洛阳的宫灯、禹州的钧瓷炼制技艺、汝州市和宝丰县的汝瓷烧制技艺、宝丰马街书会、宝丰的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等②。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哲理深奥,形式与中华常礼有异,难以为广大的民众接受。经过近500年的磨砺,禅宗在少林寺出现,佛教步入了中国化和日常生活化的道路,开始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重要和持久的影响,并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少林功夫是禅宗思想在民众生活层面的表现,被称为武术禅。少林功夫的出现,意味着佛教已与中国社会水乳交融,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千百年来,在少林寺、在登封、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少林功夫受到民众普遍的欢迎。通过演练少林功夫,人们既锻炼了体魄,增强了防身自卫的能力,又增加了对于佛教的理解甚至热爱。少林功夫成为佛教服务和影响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陈氏太极拳的哲学基础是易学、理学和老庄思想。一开始,这些思想作为王朝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主要在上层社会流传,也主要局限于观念层面。经过历代王朝的推崇,明代末年,在温县陈家沟这个毫不起眼的中原小村落,一介布衣陈王廷运用它们创造了太极拳,把古老、玄妙的学说转化为民众身体上的直接表达。

有意思的是,在“天地之中”周围,还存在与少林功夫和太极拳形成呼应之势的传统医药文化,如洛阳的中医正骨疗法、焦作四大怀药种植和炮制技术、辉县的百泉药会、禹州的禹州药会等。正骨疗法、药材的种植和炮制技术、药材交易大会这些不同门类的医药文化在这一地区出现并长存下去,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儿曾经的文明中心的地位。只有发达、文明的地区,才会有医药健康方面的高质量和大规模的需要,才能聚集相关的人才和物质力量。在中国,医药文化与道家思想、道教以及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关系,在“天地之中”区域出现这么多优秀的医药文化应该说合情合理,理所当然。

在这一区域的济源太行山区,还流传着大量的汉民族古典创世神话及其衍生神话,这些神话传说用想象的方式解释了世界的开辟、人类的起源、文化的创造,描述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重大事件。它们呈体系化方式存在,并且与当地的一些民俗、自然风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互相说明,互为印证,这在全国都比较罕见。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此一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郑的拜祖祭典,祭拜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祖先崇拜是汉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形式,是儒家思想倡扬的美德。祭拜黄帝的祭典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们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意识。

登封的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名观中岳庙满足善男信女们追求灵性的需要,为民众提供宗教服务,也为这一区域武术功夫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灵感。

洛阳的关林庙是我国唯一的关羽“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遗存,自古就是人们朝拜关羽的胜地。这儿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朝圣大典祭拜关圣。关羽俗称关公,被视为“忠”、“义”化身和道德楷模,是儒家思想造就的英雄豪杰。宋元以来,关公广受社会大众的敬仰和崇拜,被称为武圣人,地位等同于文圣人孔子。民间关公崇拜的大规模兴起,是儒家思想彻底世俗化和实践化的表现。关公崇拜遍布华人分布之处,是最具影响和中国特色的民间信仰,对中国社会影响极大。

“天地之中”区域内的这些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为当地民众的生活持续地提供来自儒、释、道的动力和支持,赋予他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共识和认同。

少林功夫、太极拳、关公崇拜在“天地之中”区域的出现或兴盛绝非偶然,它表明儒家、佛教、道教、理学等思想在这儿影响力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它们在“天地之中”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任何一种优秀的思想,当它为民众接受,都会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创造出自己的表达方式,也即结出民间文化的硕果。少林功夫、太极拳、关公崇拜像中原文化的三座高峰,标志中华文化的主体儒、释、道文化完成了其民间化和生活化的过程,成为民众日常所用的文化。

“天地之中”区域还有着大量的民众生活文化创造,它们有的表现与儒、释、道及其上述衍生文化的关系,如宝丰的马街书会。马街书会上,演员在旷野中演唱招徕顾客,所表达的多是儒家的道德伦理说教。在传统社会,民间文艺蕴涵了儒家道德伦理的内容,成为农民接受儒家思想教育最好的方式。不夸张地说,马街书会培育了中原乃至全国的民间曲艺艺术;有的表现了这种文化生态环境中人们的创造能力和艺术才华,如洛阳的唐三彩烧制技艺、洛阳的牡丹花会、洛阳的水席制作技艺、洛阳的宫灯、禹州的钧瓷炼制技艺、汝州市和宝丰县的汝瓷烧制技艺、宝丰的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等。

以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勾连,形成一种互补共生、相互支撑的关系。从生态关系的角度说,信仰文化是武术和医药文化、生活文化的土壤和母体,并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反过来讲,武术、医药文化则是信仰文化结出的硕果。从重要性和影响方面说,少林功夫、太极拳、中医药文化已传布全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在我国,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文化生态区保护已成为非遗保护最为重要的方式。文化部2009年11月颁布的《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基本良好,并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特定区域。”另一个对文化生态保护区比较详细的解释是:“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区域中,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街区与乡镇、传统民居及历史遗迹等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相依相存,并与人们依存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和谐相处。”[1]

文化生态保护区有着相应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理论来源是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特的文化生态学理论[2],中国学者据此演绎出的认识是:“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文化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群落、文化圈、甚至类似食物链的文化链。它们互相关联成一张动态的生命之网,其作为人类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具有自身的价值,为维护整个人类文化的完整性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3]基本含义就是把人类文化本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文化生态保护区方案的提出,说明中国学术界认识到了非遗与非遗之间、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非遗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和互生关系,整体性的保护能够从根本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保持非遗自己的活力和更生机制。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建议将“天地之中”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起来申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是看到了这一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积淀丰富”——上至远古下至明清,“具有特殊价值和鲜明特色”——武术和医药文化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在全球化的今天非但没有被支配性的西方文化击垮,反而因为发达的资讯和便捷的交通为更多的人熟知、喜爱并运用;看到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以及与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在当前形势下,这种生态关系显得比较脆弱,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进行干预和保护。

但是,上面所做的解说或描述主要针对应该保护这一问题。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持续状态基本良好”?是否继续活在民众的生活中并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一句话,是否具有保护的可行性呢?

20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的上演,掀起了世界性的少林功夫学习热潮。30多年来,国内外少林功夫爱好者云集河南,既促进了少林寺武术功夫的恢复和发展,又带动了周边武术馆校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登封市已把过去的86所武术馆校整合成21所武术馆校,实现了武术馆校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还组建了塔沟、鹅坡、小龙三大武术集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武术馆校、协会等分支机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武术人才培训、输出基地。少林武术表演团也常年在海内外巡回演出。

焦作已把太极拳作为市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把太极拳列为市运会的必赛项目,开展了太极拳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活动。目前,焦作地区共有80万人练习太极拳,全市现有太极拳武馆、学校50余座,基层太极拳协会超过200个,全市60%的行政村都有太极拳辅导员。焦作已举办了9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年会),比赛规模逐年增大,规格逐年提高。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太极拳者达1亿多人,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

“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闻名海内外,焦作市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2006年8月,“四大怀药”标准体系从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如今,焦作市“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24.2万亩,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2个,辐射带动标准化种植专业户3000个,四大怀药的产量和质量较过去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焦作市还积极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怀药工程技术中心、“四大怀药”栽培和品质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怀药产业化开发,并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怀药产业化生产经营。

中医正骨疗法的传承者“洛阳正骨医院”在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的同时,积极与现代医学、与国际标准接轨,将传统的中医药特色与大量专科特色设备结合,让中医正骨术更精确、更科学、更可靠。近年,医院大力开展与著名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为提升“洛阳正骨”的技术水平和长远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目前,医院在聘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4名,兼职教授、副教授50余名。50余年来,医院共获得120项科研成果。现在,“洛阳正骨”正沿着专科化、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国际化医院方向健康发展。

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现在,黄帝拜祖大典已成为具有海内外重要影响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炎黄子孙参加。

洛阳关林从1994年开始举行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每年,海内外华人、社会团体及相关人士云集关林,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关林现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拜谒的圣地,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天地之中”区域内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与前边所介绍的情况一样,洛阳的牡丹花会、宝丰马街书会规模较前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其他技术类的项目如洛阳的唐三彩烧制技艺、洛阳的水席制作技艺、洛阳的宫灯、禹州的钧瓷烧制技艺、汝州市和宝丰县的汝瓷烧制技艺、宝丰的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水平比过去都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可以说,在“天地之中”周围地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已经或正在实现现代转型。它们扎根于当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的其他部分一起构成一个文化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整体性的特点,继续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正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讲的那样:“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具有多方重要的意义。

1.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发生急剧的变化,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对于儒、释、道所衍生的日常生活文化的保护,可以守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可以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

2.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趋于式微,但以少林功夫和太极拳为代表的武术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世界各地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崇。“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将使我们以武术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为突破口,大力宣传和介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带动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喜爱,实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还可以给学术界提供认识传统文化转型和更生问题的机会,把从研究中获得的理论认识去指导当前正在进行的各项工作。

3.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提到要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建设包括儒、释、道文化为主题的一批文化旅游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综观河南全境,最能表现儒、释、道文化特点的就是“天地之中”区域。“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可以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思考如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安身立命,赋予它怎样的文化品格和灵魂这一重大问题的时候,“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独特的意义便凸显出来。

中原之被称为“天地之中”,便在于它海纳百川、融会贯通的文化创造能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将给中原人民提供接触和面对世界各种优秀文化的机会。这是一种难得的历史际遇,相信勤劳智慧的中原人民会一如既往,通过学习、比较、借鉴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中原河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冯骥才先生曾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南。现在全国已设立了八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但河南却没有一个,这着实令人尴尬。以“天地之中”区域内大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这里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当之无愧,理所应当。“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将极大地推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致谢:本文借鉴了河南教育学院闵虹教授向河南省人大提交的《关于设立“中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提案,特此说明并致感谢!)

注释:

①以上文字详见郑州市中国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ttp://www.zzsssy.cn/default.asp。

②这些项目都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黄小驹.陈至立: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EB/OL].http://www.zjwh.gov.cn/www/dtxx/whrd/2007-05-31/57615.htm.

[2]Steward, Julian H.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M].Illinois: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55.

[3]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105—113.

G123

A

1007-905X(2011)05-0033-04

2011-05-20

1.吴效群(1966— ),男,山东济宁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博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2.方启雄(1967— ),男,福建武平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新闻传播学博士。

责任编辑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猜你喜欢
实验区太极拳天地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拾天地之荒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足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以学生社会实践为突破口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