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图书馆新馆建设问题探讨

2011-04-13 14:07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报告厅图书馆建设

苏 扬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将建一座 12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为学习和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建设经验,笔者参加了全国图书馆新馆建设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及考察,先后考察了浙江、江苏两省的省市级及著名高校的 8个图书馆,听取了他们的建设经验,并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参观。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笔者受益匪浅,对即将进行的学校新图书馆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本文特对高职高专图书馆新馆建设及空间形态与文化内涵的营造与提升等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1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

通过考察,笔者认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在建筑设计与规划、内部装修与陈设、管理与运行理念等方面都有很多可取之处,值得学习与借鉴。[1]

1.1 图书馆建筑设计与规划

笔者考察的多家新建图书馆建筑外型极为新颖美观,文化内涵深厚,都可称得上是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堪称是文化艺术殿堂。如苏州图书馆馆内为近代园林建筑,粉墙碧瓦,古树葱笼,回廊曲槛,鸟语花香,融江南园林与现代建筑于一体。

1.2 图书馆内部装修与设施配备

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系统即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都已建成,称为 3A建筑。其中,上海大学图书馆,南京师大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苏州、上海、绍兴及浙江省等公共图书馆都安装了中央空调。其学术报告厅也都达到国际标准,装备了同声翻译设备,讲台可升降。墙上有壁画、雕塑装饰,室内点缀有盆景、花坛,文化气氛极为浓厚。大厅、柱子和楼梯多为花岗石装饰。厕所隐蔽性好,不易闻到气味,且均为宾馆式装修。安装有自动监控的消防系统,且主机房、古籍阅览室的消防为气体灭火系统。这些图书馆都十分干净、明亮,大厅顶部多采用透明玻璃自然采光,阅览室多为落地窗。南京师大图书馆、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均装有自动扶手电梯,读者都通过电梯上下楼;图书馆阅览室有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各式各样的阅览桌,并配有休闲沙发,书架、桌椅均为新式家具;同时,这些图书馆都设有独立的研究室,如南京师大图书馆设有 26间学术研究室、上海大学图书馆设有 18间教师专题研究室,供师生利用图书馆文献进行学术研究、交流使用。

1.3 图书馆管理运行理念

当前西部地区不少高职高专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理念尚未更新,还是“以书为本”,即以收藏书和文献为主,图书馆员工的工作任务之一是防止丢书。而笔者考察的东部多家图书馆已从早期的“以书为本”转为“以人为本”,主要考虑为读者提供优雅方便的阅读环境,并为读者安装了足够的计算机信息接口点,学生能在阅览室用手提电脑上网,馆员重点在为读者服务上下工夫。如上海大学图书馆设有冰箱、微波炉,供学生使用;南京师大图书馆设有书吧、茶吧、咖啡厅为师生服务。东部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图书馆早已实现“藏、阅、借”一体化,新建图书馆取消了流通书库,将藏书直接放在书架上,供师生自由取阅或外借,并设置了自动借还设备,读者可自主借还图书。图书馆已经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大开间、全开架;服务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和自动化。借还书在大厅总服务台,并有自动借还处理机,读者可自助借还图书。此外,很多图书馆已实行全物业化管理。

2 对西部地区新建图书馆的启示

2.1 新馆实行“以人为本”“藏、阅、借”一体化

新建图书馆应取消单一的书库,将藏书全部放在“藏、阅、借”一体化的阅览室,供师生自由取阅。阅览室为大开间,如上海大学图书馆一个阅览室就有 2500m2。要考虑读者的生理、心理、行为和文化特质,将人性化渗透到图书馆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图书馆的室内布局对于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性化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室内布局来体现的,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应符合人性需求,多考虑读者的心理因素。良好的环境与布局,既能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效应,获得良好的学习、阅读效果。可通过设置信息点、学术研究室;利用实用的装修、休闲和新式家具、室内绿色植物;“藏、阅、借”一体化的管理来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理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图书馆信息点要多。方便读者在阅览室、大厅等各处检索信息,或用手提电脑上网。

二是图书馆可设一些学术研究室。一方面增加图书馆面积,另一方面图书馆文献资料集中,便于读者查阅资料后在研究室研讨交流。

三是新建图书馆不求豪华,但求实用与舒适。大厅应为花岗石地面,其它部分可适当装修。可合理选择不同的色彩进行装饰,使读者在阅读、学习、工作中能达到身心愉悦,能集中注意力,减少疲劳并感觉舒适,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图书馆内部色彩如墙面涂料、书架及桌椅色彩既可营造气氛,又可构成导向。在门厅入口、出口处用颜色鲜亮的字体来标注入口、出口,休闲桌椅选择比较活泼的颜色来搭配,墙面上可挂壁画、布局图、指示牌,室内也可布置一些绿色植物等,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公共交流场所的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另一方面又为图书馆营造出书香浓郁的氛围,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

四是阅览室家具应考虑休闲和新式。例如,将阅览桌设计为小餐桌样式、一张只坐两个人,并适当配置一些沙发,便于读者安静舒适地阅读。

最后是“超市化”管理。在大开间的弹性空间设计前提下,实现“查、阅、咨、藏、借”合一的“知识超市”管理模式,读者公共活动空间相对集中,功能齐全,全方位开放,不再强调文献载体形式,而重点关注信息内容,读者可随心所欲游移于各种信息之中,自由选取所需资料并进行自助式复印、打印。信息点、计算机终端散布各处,读者可随时将电子资源与纸质文献“无缝链接”。所有一切只有一个目的——方便读者。

2.2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超前化

首先,图书馆建筑物外观应有创意,应是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其次,可考虑把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展览厅等设于图书馆,以增加图书馆面积,使生均图书馆面积得以提高,同时各系召开会议、学术报告、演讲等均可在多功能报告厅进行。最后,在资金许可的条件下,图书馆设计可适当超前 10~20年,留下发展余地,如中央空调可先布线,预留出位置,以便将来条件许可时安装中央空调;考虑安装运货电梯,同时预留客运电梯位置,以便将来条件成熟时安装客运电梯。

2.3 图书馆的功能多样化

图书馆的功能不仅是保存文献、提供文献服务,同时应当重视图书馆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图书馆的功能应渗入学校的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新建图书馆包含的功能应有:阅览、借书、检索、自修、咨询、视听、上网、讲座、培训、展览、交流、报告、休闲等。[2]

3 建设图书馆的前期工作及程序

每一座高职高专图书馆都应根据自己的校情、馆情认真研究,指派经验丰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参与新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不只是编制设计资料,而是参与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中。因为在建设过程的每个阶段中都会有各种不可预料的问题出现,这些都会涉及到是否影响今后的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图书馆人员参与研究,并同基建、设计、施工人员共同做出决定。要想把图书馆建设好,图书馆必须动员全体人员关心建设工作,并指派专职人员在馆长的领导下,参与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为了减少图书馆基建工作的决策性失误,在重要的阶段,还需要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

3.1 编制项目建议书

这是基本建设工作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建设图书馆的第一步工作。项目建议书的内容是对拟建项目进行基本的描述,表达出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图书馆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性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业务范围的规划(如馆藏图书的范围、媒体的种类、预计馆藏各种媒体图书的数量、各种媒体图书的借阅方式、阅览座位数量、图书检索方式等)、人员编制的估算、建设地址的设想、建筑工程量(包括房屋建筑工程、道路、绿化、给排水、电力、通信、空调等的初步估算)、投资来源及投资额估算、建设工期的设想、运行经费来源及金额(包括图书购置、日常费用等开支)、社会效益的预计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3.2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建议书中各项内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以文字说明和图表论证进行该项目建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3.3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应该在作好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进行图书馆建筑的初步设计。应向设计方提供拟建图书馆的所有建筑设计基础资料,内容包括对拟建项目的各个使用空间提出楼层位置、朝向,长、宽、高的尺度,使用面积,单位面积荷载量,采光,照明,装修,水,电,通信,消防,防盗,防鼠等要求,还包括水,电,通信各种接插口、接口的容量、位置等。设计单位将根据这份资料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地予以满足,以使将来建成的建筑符合使用单位的功能需求。另外,图书馆建筑设计应尽量体现现代化的理念,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美学理论,尽最大可能满足图书馆的功能和管理需求;同时,对于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及消防安全问题,在设计时都需要认真地考虑解决。

设计方在全面研究所有资料之后,实施设计中需设计的图纸包括:建筑位置图、各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以及结构、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各种管线布置图。

3.4 施工及竣工验收

应通过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担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并实行施工监理。在施工完成以后,必须进行竣工验收。

4 新馆建筑布局应注意的问题

4.1 不宜采用高层建筑

图书馆和其它教学建筑一样,具有短时间内集中大人流量的性质,属于在建筑内部疏导单位时间内集中大人流量的垂直交通。因此,一般只能采用楼梯,不宜过多依靠电梯,因此,图书馆不宜采用高层建筑。

4.2 “共享空间”问题

近年来,有些新建图书馆采用了“共享空间”的设计手法。即在建筑物的中心设置一个高大的中庭,其底层面积小则 100-200m2,大的可达 600-700m2,多作为交通空间,或兼作目录厅和出纳台使用;其上贯通全楼直达顶层,并覆以玻璃屋顶,其体积约有数千乃至万余立方米。有的玻璃层顶选用了国外材料和技术,有的还在天花板下悬挂了大型吊灯,加以装饰美化。这些图书馆建成后,经过几年的使用,“共享空间”已经逐渐暴露出一些难以解决问题。如这些“共享空间”普遍存在着冬冷夏热的情况。在冬季,“共享空间”内的温度很低,人们难以久留;而到夏季,炙热的阳光穿过玻璃屋顶直射厅内,使“共享空间”成为一个大暖房。此外,“共享空间”多存在噪音共享问题。有的还存在玻璃屋顶漏雨,玻璃屋面和大型吊灯吸尘难以清洗等情况,丑化了环境。

4.3 不宜设置阳台

为了取得立面、造型效果,有些图书馆在不同楼层设计布置了阳台,其用意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悠闲的空间,当其在阅读中感到疲倦时,得以就近步出户外,调节身心。然而现实生活并不是那么近如人意,可能会有极少数学生会从阳台将图书馆的书刊抛到室外。因此,根据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建筑目前不宜设置阳台。

4.4 学术报告厅不宜设于顶层,而且应单独设置出入口

许多高校建成的图书馆都附设了学术报告厅。因为高等学校所设的各个学科、专业都有组织系内、校内,乃至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会的需求。结合图书馆的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活动场所是十分有益的。但是,有些图书馆在设计中可能由于用地的局限或结构的困难,往往把学术报告厅设置在顶层,而且没有单独设置出入口,将参加学术报告活动的人员与读者人流分隔开。这样的设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每当有学术报告活动的时候,参与人员形成的集中大人流与普通读者一起,从图书馆正门进出,一路熙熙攘攘,寒暄谈笑,穿越各楼层,给图书馆宁静的读书环境带来了不少的干扰。因此,图书馆建设安排学术报告厅时,要尽可能把学术报告厅布置在底层,甚至可以布置在地下层,并且另设专用出入口,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在图书馆的建设中,相关人员还应当熟悉《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注意新建图书馆要留有发展余地以及扩建的可能性、应对投入使用后的营运维护费用有所了解。注意尽量自然通风、天然采光,这样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也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1]王文友,李明华,等.全国图书馆新馆建设高级研修班讲义[Z].2002.

[2]赵乃瑄.多样化的魅力—美国图书情报界访学观感[J].新世纪图书馆,2010(5):75.

猜你喜欢
报告厅图书馆建设
英国Martin Audio用心打造江苏省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报告厅
战胜自己,我能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去图书馆
浅谈现代化企业报告厅音视频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