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2011-04-13 14:30周卓鹏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茶道茶艺茶文化

周卓鹏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6)

茶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饮料之一,正像咖啡是“西方饮料的上帝”一样,茶也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在东方,尤其是在日本,饮茶、品茶讲究茶道,几乎遍及每一个家庭。其实,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光大于日本,并在日本形成了特有的日本茶道。目前由于知识产权等原因,日本称茶道,中国称茶文化,两者有所区别。

1 茶道的概念

中国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给茶道下的定义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著名作家周作人先生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象征的文化”中的一种代表艺术。日本人认为日本茶道是饮茶与“侘”(读音Cha)的结合,所以日本茶道又称“侘”茶道。所谓“侘”是指茶道的最高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茶道四规”,即“和、敬、清、寂”四个字。[1]日本人还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从上可知,茶道首先是一门文化艺术。由于“道”的含义不仅指方法、技艺,还指规律和事理、思想和学说,“茶道”即“茶中有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给茶道下个定义,即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和教化的手段。[2]

2 茶文化简述

茶的根源在中国,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故乡。茶被利用的历史有4000多年,种植史和饮用史也有2000多年。数千年来,中国一直稳居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

中国茶文化酝酿于隋朝之前,在唐代初步形成,到了宋代、明代已经达到鼎盛。唐代创立的中国茶文化,不仅对华夏乃至对整个人类文明都做出了贡献。永泰元年,也就是公元765年,陆羽完成了《茶经》,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也是一本讲茶文化的书,《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所以,陆羽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3]

茶文化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特指人类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部分,如茶史、茶诗、茶画、茶道、茶艺、茶树栽培学、茶叶制作学等,其中核心部分当属茶道和茶艺。[4]可见,茶文化包含茶道,两者是从属关系。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以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词典歌赋等内容。茶文化是一种“中介”与“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文化领域,是一种交际文化,是构建和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手段。

3日本茶道渊源

据报道,1956年日本福冈市市长曾说,在汉朝时代中国茶叶就传到日本。日本人饮茶的习惯和由此而形成的茶文化是7世纪时从中国大陆传过去的,也就是说日本茶道的根源还是在中国。就像一棵树,一条河,中国是根,日本是树枝,中国是源,日本是流,日本茶道是茶文化的一个分支。直至上个世纪为止,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国大陆茶文化的影响。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日本人浓缩和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并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日本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日本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论上认知,更要在茶事上修证,不能停留在认识或研究的层面上。茶道发源于中国,却在邻国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茶道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今天,茶道不仅仅局限在东方,已扩散到世界。茶道是世界的,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只要你愿意修习茶道,茶道就在你身边,就在你心里。中国古代圣贤老子曾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可见,道是可以修习的,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道。道并不神秘,道是无处不在的。中国儒家著名经典《中庸》里也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我们生来就具备的,称作自性。我们依照自性去行事,就叫做道。可见“道”就是我们的自性。

据记载,日本大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由“明惠上人”第一次明确“茶道”的“道”的涵义,即“道”为一种高级技能,一种艺术,如同柔道、剑道、花道。日本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吃茶养生记》是由日本人荣西编写的,成书比中国的第一部茶学专著晚了400年左右。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5]可见,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的特点,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涵。

4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笔者认为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主要有4个方面,即内涵、构成要素、制作工艺和流派。

4.1 内涵不同

日本茶道内容简单,审美情趣要求不对称,是以不平衡为前提,日本茶道更突出了中国禅宗的苦、寂。如在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以姿态不正者为上,其碗口歪斜,表面凹凸不平,图案不对称,陶釉也不均匀;日本的茶道室内,故意在地上地下,开一些不对称的窗,着各样的色彩。日本茶道既重精神又重形式,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规定程序,还很讲究着装,表现庄重、严肃。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和睦;“敬”,上下关系分明,有礼有节;“清”,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白;“寂”,茶事上恬静的气氛,茶人们庄重的表情。可见,日本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修身养性、参悟大道。

而中国的茶文化体现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多源合流,是以道家“五行和谐”与儒家“中庸原则”为前提,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广博,有发挥创造的空间。中国茶文化重精神而轻形式,其基本精神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廉”,廉俭育德;“美”,美真康乐;“和”,和诚处世;“敬”,敬爱为人。[6]中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中国茶文化不太讲究着装,喝茶随意,不严肃、不庄重。中国老百姓在家中会斟上一壶茶招待亲朋好友,或一大早,在餐馆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悠闲的喝早茶等等。

4.2 构成要素不同

日本茶道的构成要素有5个方面,即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1]。

所谓茶食是指一汤三菜,即大酱汤、凉拌菜、炖菜、烤鱼。

点茶是指风炉和地炉(11月至第二年的4月使用地炉,5月至10月使用风炉)。

茶花是指根据月份烹茶时插入的花。1月乙女椿,2月菜花(利休逝世纪念日2月28日),3月红乙女椿,4月牡丹,5月谷空木和大山忘,6月木天蓼、蓟,7月矢筈芒、女郎花、桔梗、秋海棠、御簾,8月玉紫阳花、金水,9月红芙蓉,10月樱蓼、秋海棠、秋麒麟草,11月白玉椿,12月薮椿。

建筑是指茶庭和茶室,相当于中国等候和品茶的地方。

道具有壁龛、烧水、添炭、点茶、茶事等大类。这些大类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壁龛有挂轴、花瓶、香盒;烧水有风炉、地炉、茶釜、炉灰;添炭有炭斗、釜环、火箸、釜垫、灰器;点茶有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贮茶盒、茶碗、茶勺、茶刷、清水罐、水注、水勺、水勺筒、釜盖承、污水罐、茶巾、绢巾、茶具架、浓茶小罐、茶罐囊;茶事又分茶庭和茶食两类,茶庭有热水桶、水桶、水勺、露地斗笠、露地草鞋、露地木屐、圆座垫,茶食有食案、饭碗、酱汤碗、炖菜碗、清汤碗、饭器、饭勺、锅巴汤壶、招待圆盘、招待长盘、凉菜碟、酒壶、酒杯、杯台、烤鱼盘、酒菜盘、劝菜钵、咸菜钵、中节箸,两尖箸,尾节箸、饭箸。

中国茶文化构成要素有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5个方面[2],所谓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茶人是指烹茶人和饮茶人;主题是指“友谊”,友谊是永恒的主题;程序是指茶的全过程;环境是指品茶的环境。

4.3 制作工艺不同

日本茶道烹茶时讲究精细的茶末,而中国讲究茶叶,中国在制茶技艺方面很讲究,讲究“四要”和“三法”[2],所谓“四要”指的是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精茶,即色、香、味、形俱佳的茶;真水,即清——无色、透明,活——流动的水,轻——比重轻的软水,甘——水味淡甜,冽——水温冷、寒的水;活火,即指燃料洁净,无异味,燃烧力强,有火焰;妙器,即精美的茶具。所谓“三法”是指制茶法(有蒸青制茶法和炒青制茶法两种)、烹茶法(有煮茶法、煎茶法、冲茶法三类)、佐茶法(有单纯式和混合式两种方式),而日本茶道只是注重过程礼仪化,在行礼方面分真、行、草三个级别,并不讲究制作工艺,一般以煎茶法为主。

4.4 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为流派的禅宗茶道,茶室设计各有风格:表千家(第三子江岑宗左)不审庵茶室、里千家(第四子仙叟宗室)今日庵茶室、武者小路千家(第二子一翁宗守)官休庵茶室。这三千家都是千利休的儿子。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伟大的茶道艺术家,捍卫了茶道艺术理念,还创立了传饮法。[1]而中国茶文化有四大流派,即贵族、雅士、禅宗、世俗。[3]贵族就是重在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就是重在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就是重在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就是重在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从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作为茶文化的故乡,中国茶文化表现出更深厚的潜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茶文化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国各茶区利用自然条件优势扩大规模,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从茶叶制作工艺方面对其进行改进,并不断地开拓了新市场,同时赢得了客人青睐,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此外,我国还加强了茶的经营管理,改善了服务质量和调整产品结构,使茶的品种朝多渠道、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如乌龙茶、菊花茶、茉莉花茶等,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无疑会对日本茶道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2]丁文.中国茶道[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

[3]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7.

[4]冯玉珠,沈博.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5]贾红文,赵艳红.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茶道茶艺茶文化
体验茶道魅力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道人生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