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普通高校学生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了解及预防

2011-04-25 06:07陈小彪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活动

陈小彪

(暨南大学 广东 510632)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在各类学校体育活动中,因为多种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屡有发生。2002年9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做出了具体规范,由于体育伤害事故涉及到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多方面群体,因此,目前很多中小学体育老师为了避免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在教学中把一些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项目只作介绍或干脆取消,造成学校体育气氛淡薄,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与日俱减,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开展。从某些方面来讲,这种处理办法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同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衔接方面产生了断层,致使当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体育伤害的重视与了解,对自身机体机能水平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体育伤害防护知识。

本文从高校学生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了解情况入手,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学生对学校体育伤害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对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伤害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二、学校体育伤害的概述与特点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由学校实施组织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发生的人身损害后果。伤害事故一旦发生,轻者给伤者造成暂时性的行动不便,重者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参加体育课内外活动和锻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使体育选项课程增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也为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何防范这类事故,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和社会都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调查问卷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为普通高校一年级学生,均选择同一体育选修课程,其中男性99人,女性101人,共计200人。

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设计为多项选择题形式,主要为调查学生对体育伤害的了解程度,是否曾经遇到或接触过体育伤害事故,是否了解如何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否知道遇到体育伤害事故时的应对措施,以及体育伤害事故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3、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无效答卷1份。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⑴关于对体育伤害概念的了解

⑵是否自己或身边的朋友遇到过体育伤害事故

⑶哪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或者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⑷遇到体育伤害事故要采取哪些措施

⑸体育伤害事故是否对以后参加体育活动产生影响

2、调查结果分析

⑴关于对于体育伤害概念的理解方面,男女学生没有产生较大区别,多数人认为只有急性损伤属于体育伤害,而对慢性损伤和运动系统病变是否属于体育伤害范围了解不够,不能全面的理解体育伤害的范围和概念,容易为学校体育活动中造成体育伤害事故隐患。

⑵关于是否曾经遇到过体育伤害事故,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多数学生自身或者身边友朋曾遇到过体育伤害事故。在少数没有遇到体育伤害事故的学生中,女性学生占较大比重,在自身遭遇体育伤害事故的学生中,男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此项选项明显看出遇到体育伤害事故的性别差异,男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学生,这点与青春期后男女学生的性别行为特性密切相关。

⑶对于可以有效的预防或者减少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只有热身运动选项上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他几个选项差别不明显,这与男女学生对热身运动的理解和身体素质的不同密切相关。多数女性学生认为热身运动会对自身体力造成影响,无法顺利完成后续的体育活动,因此多数女性学生认为热身运动非但不能预防或者减轻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反而是容易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起因。这种错误观念多是由中学体育教学中没有得到正确的体育理论教育造成的。

⑷对于已经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在立即就医选项上女生所占比例较大,反之另两个选项比例较小。通过此项选择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较为客观,能够理性面对,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处理措施,女性较为细心及稳妥的特征表现较为突出。

⑸针对体育伤害是否会对以后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统计结果出乎笔者意料,体育伤害对女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所占比例非常大,有将近70%的女性学生选择负面影响;而男性学生中的正负面影响所占比例比较均衡,较为偏重正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受到性别特征差异影响较大。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对于体育伤害的了解不全面,中小学曾受到错误指导,产生片面理解。

⑹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参加调查的普通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对体育伤害的了解具有片面性、被误导性的特点。由于目前许多中小学担心出现学校伤害事故,因噎废食,一味追求安全性,盲目取消和修改应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使得体育教学的一致性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得不到贯彻,扼杀了学生的活泼个性,使得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于体育活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⑺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育伤害的认识有所不同,多数是由于性别特征差异造成的,可以根据此特点针对不同性别学生开展不同的体育理论教学工作。

五、结论

1、男性和女性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别的不同,在机体自身技能素质,生理特征及性格特点方面都有所差异,不同性别的生理特点,即使是同一条件下,也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体育伤害,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上也应根据学生性别进行区别对待。

而鉴于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特点和偏重性,体育教育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学校由于担心出现学校伤害事故,更是盲目修改和取消了许多的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的系统性得不到良好的贯彻,更不会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性别特征差异性,使学生形成了片面性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体育伤害的认识并不相同,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要认清此点,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进行教育,根据性别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并安排足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程,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特征特点,掌握技术动作,掌握预防体育伤害知识。

2、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失衡造成学生的认识不足,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产生偏差,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出现断层,整体的系统性遭到破坏。新入学的大学生并没有掌握相应体育技能水平和体育理论知识。面对这种情况,高校体育教育部门应针对断层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力求全面的弥补和纠正断层差距,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的体育教学方式,正确认识体育活动,学会自我保护。

3、大学生已经是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但要培养独立的行为意识,更要有承担相应责任的认识。正确了解体育伤害,有效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有效体现。

4、笔者认为,不同年代的大学生个人素质并不相同,随着年代的改变,高校体育教育侧重点也应随之改变,体育教育工作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技术动作教学,而是应综合相关学科,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活动,全面掌握体育活动知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全面素质。

[1]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Z].2002.09.01.

[2]方益权.论学校事故及其处理和防范[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2).

[3]柳强,李双铭,刘宇阳,陈才发.体育课室外教学如何预防学生伤害事故发生[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0.33.

[4]李赫.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事故的预防[J].渤海大学体育教研部.2008.21.

[5]张维全.浅论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J].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7.05.

[6]田旻露,魏勇.简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J].上海体育学院,2008.05.

[7]杨刚.对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的探析与思考[期刊论文].湖北体育科技,2001(04).

[8]周金石.大专学生体育活动损伤发生情况调查研究.2004(zk).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