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保护地番茄温室白粉虱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2011-04-26 10:00时玉娟张明欣刘加娥李晓英
中国果菜 2011年2期
关键词:虱的白粉保护地

时玉娟,张明欣,刘加娥,李晓英

(山东省日照市农业局,山东 日照 276826)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原产于北美西南部,其后传入欧洲,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温室白粉虱是保护地栽培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害虫,寄主范围广,几乎可为害所有蔬菜,其中番茄、黄瓜、菜豆、茄子等受其危害最大,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受害植物达600余种。

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植株萎蔫,甚至引起整个植株死亡。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白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

日照市保护地番茄也不断受到温室白粉虱的危害,却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对日照市东港区、莒县等地保护地番茄展开调查,发现温室白粉虱在保护地一年发生10余代,繁殖适温17℃~26℃。一般以卵或成虫越冬,抗寒力弱。在冬季室外条件下很难存活,通常要在保护地作物上继续繁殖为害,第二年通过早春菜苗定植移栽或在温室、大棚通风时迁飞至露地,继续危害。无滞育或休眠现象。成虫有群集性,对黄色有趋性,卵多散产于叶片上。温室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集中为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由于本市保护地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交替生产,使白粉虱周年发生。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没有降低白粉虱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还增强了白粉虱的抗药性,降低了番茄品质。因此,寻找一套无公害防治方法,是控制温室白粉虱的迫切需要。马瑞燕等通过温室白粉虱对20种常见蔬菜和花卉的取食特点,发现其对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偏好,且差异显著。吕芳等通过研究4种植物的汁液对温室白粉虱的影响发现,非嗜食植物对温室白粉虱可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使温室白粉虱落卵量减少65%以上。王铁臣等在温室番茄中间作风轮菜、紫苏、薄荷、除虫菊和果香菊等多种香草类植物来防治温室粉虱,发现各香草植物对温室粉虱均有一定的驱避效果,其中薄荷与紫苏的驱避效果最好。

为了寻找适合本市种植模式的无公害防控温室白粉虱方法,笔者在日照市进行了番茄间作芹菜影响白粉虱种群数量试验,取得一定防效,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一套无公害防治温室白粉虱方法。

1 保护地番茄间作芹菜对白粉虱种群数量影响试验

1.1 试验目的

探讨番茄间作芹菜对温室白粉虱种群数量及发生期的影响。

1.2 试验材料

番茄(品种为2010号)、芹菜(品种为黄苗石芹)。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选在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常年种植的番茄大棚,实行起垄,大小行栽植,土质属沙壤土。棚施三元素复合肥50k g,有机肥2500k g。栽培管理水平中上等。

番茄于2009年12月1日育苗,2010年2月2日移栽,芹菜于2010年2月14日栽植。番茄沟距90c m,株距38c m。 芹菜行距12c m,株距6c m。

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处理1个大棚(约666.7m2),分别是番茄间作芹菜1:1、番茄间作芹菜2:1、番茄间作芹菜3:1,使用相同农事操作的番茄纯作棚作为对照(C K)。重复2次,共8个大棚,每个大棚均按当地常规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栽培管理。其中番茄间作芹菜的大棚不施农药,其余对照处理的大棚(C K)采用当地常规防治(主要是化学烟雾熏剂进行熏蒸防治)。

1.4 调查方法

每处理区固定4点,每点选1株番茄,分别在上、中、下部叶片各选2张,从3月20日开始调查,调查时间为当天早上,每隔7天调查1次,统计每张叶片上白粉虱成虫的数量。

1.5 结果与分析

通过图1发现,番茄间作芹菜的大棚,白粉虱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截止到5月20日,番茄间作芹菜1:1大棚内,白粉虱平均数量为1.27头/株,番茄间作芹菜2:1大棚内,白粉虱平均数量为1.87头/株,番茄间作芹菜3:1大棚内,白粉虱平均数量为2.83头/株。而番茄纯作对照棚内,白粉虱平均数量为34.46头/株。说明番茄间作芹菜能有效控制保护地温室白粉虱的发生。通过图1还发现,对照棚从2010年3月27日开始出现白粉虱成虫,而间作棚从4月10日才开始出现白粉虱成虫,比对照棚发生期推迟13天左右。说明番茄间作芹菜能推迟温室白粉虱的发生期。

注:C K大棚在4月30日调查前熏棚,棚内虫口数量急剧下降。

小结:番茄间作芹菜能有效控制温室白粉虱的种群数量,并能推迟温室白粉虱的发生期。早春大棚番茄整个生长期内,无需用化学药剂防治温室白粉虱,减少了农药对番茄及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番茄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 大棚番茄无公害防治方法

由于白粉虱寄主范围广,繁殖快,种群数量大,且体表有蜡质,耐药性强,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还有可能杀伤天敌,降低番茄的品质。且药剂防治后,虫口密度很快就能恢复。因此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无公害防治的研究,积极开展高效低毒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2.1 农业措施

2.1.1 培育无虫苗,把好育苗关 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的白粉虱,清理杂草和残株,以及在通风口增设尼龙纱等避虫网,控制外来虫源,培育出“无虫苗”。在定植前要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铲除杂草,运出室外处理,必要时采用低温灭虫方法,利用12月至1月上旬寒冷天气把温室全部敞开3~5天,而后封闭温室,用敌敌畏等药剂熏蒸,可有效控制白粉虱成虫,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洒,可控制白粉虱成虫、幼虫和卵。2.1.2调整种植模式 大棚头茬可种植白粉虱不太喜食的蔬菜如芹菜、甜椒等,二茬再种植番茄。番茄定植时可间作芹菜,用来驱避白粉虱。但要注意,黄瓜、西红柿、菜豆不能混栽,那样会改善白粉虱发生环境,加重白粉虱的危害。

2.2 物理防治

诱虫板诱杀:由于黄色对白粉虱和烟粉虱成虫有强烈的诱集作用,因此可将黄板置于温室番茄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每666.7m2地可挂22张黄色粘虫板(25c m ×30c m)。

2.3 生物防治

2.3.1 释放天敌 自然界中能捕食温室白粉虱的昆虫很多,如草蛉、丽蚜小蜂、瓢虫等。汤方等研究中华草蛉1龄、2龄和3龄幼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31.20、375.94和490.20粒。在20~40℃内,30℃时中华草蛉2龄幼虫对温室白粉虱卵寻找效率(功能系数)最高,达1.2885;处置时间最短,为0.0019d。人工释放丽蚜小峰,可于番茄温室白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按15头/株的量释放丽蚜小蜂成蜂,每隔两周1次,共3次,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并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为害。

2.3.2 生物杀虫剂 蜡质轮枝菌能寄生白粉虱,白粉虱种群密度越大越利于该菌的侵染、传播及流行。该菌菌落能在7~23℃下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28℃,适应当地冬季温度偏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需注意:由于高湿利于很多真菌病害发生,喷用杀菌剂也能杀死轮枝菌。

2.4 生态调控措施

在大棚闲置期(如两茬番茄之间),选晴日高温闷棚5~7天,使棚内气温达60~70℃,可有效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的病菌和病虫。在番茄生长期,针对番茄叶霉病,也可选择晴天中午进行两小时左右的30~33℃的高温闷棚处理,然后及时通风降温。

2.5 药剂防治

在温室白粉虱大量发生难以控制时,可以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1] 钟苏婷, 李耀发, 秦玉川,等. B型烟粉虱对辣椒、芹菜、黄瓜寄主选择作用的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2009, 25(1):18-23.

[2] 王铁臣, 司力珊, 徐 凯,等, 番茄间作香草植物驱避白粉虱的试验初报[J]. 中国蔬菜, 2006,7: 21-22.

[3] 马瑞燕, 孔维娜, 郝利军. 温室白粉虱对几种园艺植物的偏好性[J]. 昆虫知识,2005,42(3):301-304.

猜你喜欢
虱的白粉保护地
蔬菜白粉虱 秋防正当时
8种药剂对甘蓝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我国烟粉虱主要捕食和寄生性天敌控制能力研究进展
农药助剂对啶虫脒防治白瓜烟粉虱的影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涂白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保护地专用茄子新品种哈茄1号的选育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