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水平击剑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1-05-12 06:18王明新刘玉杰高明宋立琨何蔚李春宝齐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重剑花剑弓步

王明新 刘玉杰 高明 宋立琨 何蔚 李春宝 齐炜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853) 2 中国国家击剑队

1 资料与方法

中国国家击剑队运动员52名,男26名,女26名,年龄16~28岁,平均年龄21.9岁;平均身高男186.6 cm,女175.7 cm。花剑运动员18名,佩剑运动员16名,重剑运动员18名。国际健将17名,占32.7%;国家健将28名,占53.8%;一级运动员5名,占9.6%;二级运动员2名,占3.8%。每周训练6天,每天平均训练6小时。从事专业训练时间平均为7.9年。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运动员一般情况,训练情况,受伤的时间、次数、原因、诊断和治疗情况等。按照统一标准,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亲自对每位被检运动员进行临床检查,骨与关节损伤者结合影像摄片确诊。如有疑难病患者,当场会诊,最后明确诊断。共发放并收回问卷52份,回答完整,符合调查标准问卷52份。对有效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处理。

调查时间:2010年1月。

2 结果

52名运动员中发生运动损伤48人,占总数的92.3%,损伤次数87人次,平均每人损伤1.67次。

患病率列前4位的疾患为腰背肌筋膜炎12例,患病率23.0%;髌股关节软骨损伤10例,患病率19.2%;髌腱周围炎和踝腓侧副韧带损伤各6例,患病率11.5%(见表1)。损伤部位以膝关节最多,占28.7%,其次为下腰部和踝关节,分别占18.4%和14.9%(见表2)。膝关节损伤25人次中,佩剑7人次,重剑7人次,花剑11人次;踝关节损伤13人次中,佩剑运动员2人次,重剑6人次,花剑5人次。

急性损伤29人次,慢性损伤23人次,急性转慢性35人次。损伤发生于比赛中33人次,占37.9%;专项训练中39人次,占44.8% ;身体素质训练中12人次,占13.8%;放松活动期间1人次,占1.1%;调整期2人次,占2.3%。感觉运动损伤使目前竞技水平下降者19人,无影响的30人,无法正常训练的3人。

我们将比赛及训练中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分为10类:其中认为训练强度过大,超过生理极限的37人次,占总数的42.5%;思想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漠的16人次,占总数的18.4%;要领掌握不够,技术动作错误的14人次,占总数的16.1%;带伤训练的9人次,占总数的10.3%;准备活动缺乏和原因解释不清的各4人次,占总数的4.6%;场地不适、个人身体素质差和技术指导缺乏的各1人次,占总数的1.1%;心理方面:心不在焉或情绪低落的0人次。

表1 运动损伤患病率

表2 运动损伤部位

3 讨论

3.1 损伤部位

击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最多,其次为下腰部、踝关节、四肢肌肉、腕关节、颈部等。运动中频繁使用弓步、跨步,下肢尤其是膝、踝关节损伤患病率较高。由于双方对阵反复使用劈、刺、格挡等动作进行攻击与防御,常需要手腕灵活和具有爆发力的动作,故易导致持剑手腕部和肘部损伤,也可由双方武器直接导致手及腕部损伤、骨折、脱位等。而肩关节没有过度伸展和旋转动作,肩袖在击刺动作的末段起稳定肩关节作用,主要靠调整步法移动和前臂的灵活动作完成攻击和防守,因此,肩关节损伤患病率相对较低。步法多变对脊柱力量要求增加,同时频繁前倾、后仰和扭转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增加。忽视腰背肌与颈部肌肉训练以及面罩负荷均可造成颈肩部肌筋膜炎发生。

3.2 技术动作特点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花剑、佩剑和重剑三个剑种技术手段各有不同,但均有相同进攻技术即弓步刺技术,多数进攻得分动作都依靠弓步配合手上技术动作完成。因此,弓步动作在击剑运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三个剑种的弓步刺动作各有特点,佩剑项目出手动作在弓步最高点前已经完成,因此落地阶段动作最稳定。由于进攻与防守转换需要,重剑运动员出手之后重心压得较低,其弓步刺动作从起始阶段到最高点过程中重心移动速度明显加快,从最高点到落地阶段重心移动速度明显减小。花剑运动员转移技术较多,在起始阶段其弓步刺动作比较灵活[2]。故花剑和重剑运动员膝、踝关节损伤多于佩剑运动员。

3.3 治疗

本次调查中,肌腱末端病共20例,患病率38.5%,受伤部位主要为髌腱、股四头肌腱、跟腱、腕及肘关节周围肌腱(表1)。这主要与击剑运动中频繁使用弓步刺技术,下肢及持剑侧上肢动作爆发性强,对相关肌腱末端反复过度牵拉有关。对肌腱末端病主要采用冰敷、理疗、按摩及冲击波等综合治疗。其中冲击波治疗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用简单方便,效果较好。李众利等[3]认为体外冲击波治疗肌腱末端病的机制主要是刺激组织愈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清除致痛物质及去神经效应。

本组病例治疗主要是由队医或在医院门诊采用现场制动、冰敷、理疗、按摩等保守治疗为主,需手术治疗的仅2人次,占2.3%,1例为半月板损伤,1例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均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均康复,恢复正常训练。本次调查中,骨折、脱位及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患病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手及腕部,占8%,低于任玉衡等调查的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中骨折、脱位及断裂的患病率12.23%[4]。大部分伤病经保守治疗均可恢复正常训练。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行关节镜等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关节镜手术损伤较小,恢复快,一般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3.4 损伤原因及预防

击剑运动员运动损伤除了运动量和训练强度大,体能消耗大之外,训练时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弱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训练前热身运动和关节的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在准备活动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阵,肌肉韧带未充分舒展即进入激烈的高强度训练,肌肉紧张度增加,协调能力发挥不充分,容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所以应注意加强体能训练,对关节、韧带薄弱部位进行专门练习,增加关节力量训练,促进关节稳定和协调性,以减少关节损伤。同时对运动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宣传,注意科学训练,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时间分配,不带伤训练。对于损伤,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和早期治疗,防止损伤加重或延误治疗,更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延长运动寿命。

[1]周继和,石玉琴. 弓步刺进攻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72-77.

[2]唐潇,朱晓敏,宋雅伟. 击剑不同剑种弓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4):29-32.

[3]李众利,王岩,刘玉杰,等. 体外震波仪治疗肌腱末端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0):753-754.

[4]任玉衡,田德祥,史和福,等. 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4):377-386.

猜你喜欢
重剑花剑弓步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男子重剑技战术风格的培养策略研究
强迫症
以钹对枪法
金刚霸王肘
击剑体验课
古传潭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