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性教育

2011-05-14 17:16钱炜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34期
关键词:进行性青少年教育

钱炜

回望历史,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性教育始终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一种常见的担心是:性教育会提早唤起青少年的性意识,这样反而会促进他们的性活动。因而,学校要开展性教育,一些家长就会觉得,这个事情不一定好——过早让孩子知道了“那些事”,是不是会促进他们的性觉醒和性成熟呢?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妥的。因为性觉醒、性意识或性冲动,都是生理现象,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并不能改变这个自然的过程。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如果没有正面的性教育,青少年照样能够轻易地从很多途径看到与性有关的内容。因为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而且他们越不知道,就越好奇。可见,在“闭上眼睛不承认”的思维下主张不进行性教育,并非上策。

如果整个社会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应该正面地进行性教育。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应该在什么时候、如何开展性教育?其实,这才是一个更大的争论。

最近,国内有一些小学开展了性教育的项目,有报道称,小学性教育的教材 “尺度很大”,甚至还有人开始在幼儿园里进行性教育。这样的做法,我觉得不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过家家一样的游戏方式,通过角色扮演,讲讲男女有什么区别是可以的,但用不着去讲太细的生理知识。在这个早期阶段,孩子还没有对性的问题产生想法,我们为什么要做得太早、太多?即使国外有类似的做法,我们也不应该照搬。

性教育需要分阶段规划

女孩到了十二三岁、男孩到十三四岁,就开始进入性成熟期,就有了性意识。因而,这个年龄段是进行性教育启蒙的最佳时期。从这一点来看,大概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孩子们朦朦胧胧地开始关注一些相关的问题,所以最好开始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初步的道理。比如“男女是怎么回事”等生理卫生知识。重点要谈性成熟前后人体生理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比如月经的出现、男性分泌物的增多。此外,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应该怎么处理:比如会不会有经前期紧张,应该注意什么;男孩外生殖器开始发育,分泌物增加,这种事情甚至跟父母也不好谈,学校性教育就应该讲清楚。所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的性教育应该以生理卫生为主,不涉及其他。

在进入初中之后,除了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要开始讲述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核心观念。这些问题既包括“爱情是怎么回事”,也要把责任、法律问题讲清楚。比如,要让青少年知道,男女发生性关系就有可能有孩子,对此两方都要负责任。这样,就把性教育作为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来完成,这应该是在初中阶段进行性教育的核心。

其他的问题则可以暂缓,比如戴避孕套的技巧、避孕的方法等,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不一定要作为这个阶段必须的内容。

在进入高中以后,在性教育的方式上可以从“灌输知识”,转变到“以问题为导向的性教育”。在这个阶段,应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学生自身遇到的问题,用讨论、专题的方式展开。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常见的包括,感情问题、恋爱和学业的关系,避孕、怀孕、疾病的防治。此外,他们在接触媒体、网络、文艺作品时会碰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色情文化的影响。如果不能把色情文化中所表现的虚假、夸大的信息进行澄清,就会对年轻人造成负担。这些问题都要在高中阶段或大学初期解决好。和早期的性教育不同,这一阶段必须从他们面对的问题和困惑入手,性教育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标准。

性教育需要人格的升华

国内的性教育虽然“热闹”起来,但是有一种倾向:过分强调技能,片面地以性安全为目标,而忽视性道德的教育。这样的性教育是危险的。在我看来,理想的性教育应该能够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升华。

第一,性教育应该和美学教育相结合,把性教育升华到对美的体验,其中包括对爱情美的感受。审美观和性是相关联的,在性意识的萌芽中,孩子更容易体验到美,因而审美情趣在性教育中是很容易传达的。比如,对人体美的感受,男性雄伟的美,女性优雅的美,两性不同的美在性教育中很容易引发。再比如,在讨论爱情浪漫之美的同时,也要让青少年正确看待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爱情,以及爱情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如果在性教育的过程中,把美学教育通过问题引申到里面去,必然是一种人格的升华。

第二,性教育应该与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实际上,性道德问题不应当被狭隘地归结为忠贞、克制性行为。按照孔子的说法,道德有两个层次,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性教育中,要教会男女双方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第二,“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在性道德教育方面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懂得,哪些事不能做,这叫做“不作恶”;哪些事能做,但是应该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多行善。

除了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性教育还要和男女平等、人权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因为这些领域都是和性道德密切相关的。比如,要让青少年理解,性是有责任的,也是可能造成伤害的。

第三,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文化相适应,应该把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引入到性教育中。性是非常复杂的人类行为,既有生物学基础,又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应该借助性教育的过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理解人性的多样性。比如,如何正确对待同性恋问题。为青少年树立起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就能让他们理解性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进而也更全面的理解人性。

建立性教育的中国模式

除了普遍的误解之外,性教育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现有的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素质教育几乎完全被应试教育所压倒。性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考试不可能考,所以,学校就把这些东西都放掉了。即使是在大学阶段,美学、伦理学、法律、人类学,这些与对性的理解密切相关的学科,虽然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但是只要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无关,没有谁会对这些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可见,我们的应试教育思路,只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核心,而忽视了素质问题,这是性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根本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素质也远远不够,老师碰到了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答。我们所规划的性教育的内容,有多少老师能够面对学生进行讲解?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老师对与性有关的很多问题应付了事,或者宣扬一些不正确的观点。

教育部门应该对有关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解决那些围绕着性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以这些问题为导向,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如果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现代人,那么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就不应该缺乏完善的性教育。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是,没有一个系统的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的过程。我觉得,性教育的问题应该由教育部牵头,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和实施性教育的机制。

在性教育中,我们并不排斥国外的经验,同时也要吸收中国文化中性道德观念的优良传统。“性欲即罪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等等,是中国传统性道德中的封建性糟粕;而另一方面,主张对婚姻与两性关系严肃慎重的态度;强调对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则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观的精华。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建立了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性在虚拟和现实的世界里,都是重要的部分。性的问题不是洪水猛兽,在这样的美丽新世界里,人既要学会生存,也要学会享受。

(实习生张晓宁对本文已有贡献)

猜你喜欢
进行性青少年教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不明原因血尿,一定要重视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