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一流铜深加工企业

2011-05-20 14:30崔殿文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年8期
关键词:深加工产业链园区

崔殿文

(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91)

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圆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东营经济开发区一类工业园,是一家以废旧杂铜为原料专业生产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板带、棒材、阳极板的加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6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余人。占地15.3hm2,建筑面积15万m2,总投资14亿元。主要产品锡青铜、紫铜、黄铜、白铜系列板带;电缆、电线棒材及各种型号的规格丝、阳极板等20余种产品。拥有生产高精度电子合金铜板带3万t、铜线棒材10万t、2万t高速铁路电车线、阳极板10万t的加工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利税15亿元。

作为国家发改委鼓励扶持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山东省有色金属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依托发展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天圆公司具有海关、商检批准设立的口岸直通监管场站及拆解中心,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被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具备第六类、第七类固体废物进口国内收货人资质。

天圆公司引进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先进制造设备和检测仪器,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线、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齐全的检测设施,辅以国内配套、现代化的铸轧生产线、挤压生产线及拉伸生产线,其系列产品主要用于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业、船泊业、电缆电线、电力、通讯等。高精度白铜板带生产工艺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完全可以替代进口;“鲁铜牌”棒材及规格丝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企业建立了市级技术中心,两年来共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1项,产品科技含量与后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1 打造高起点、高水平的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和一流的铜加工企业

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达到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要实现资源利用规模化的要求,天圆铜业有限公司起步之初,在发展战略中就明确规划了建立天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目标。

1.1 建立完整的再生金属产业链

产业园是以天圆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围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产业链主导型”再生金属循环经济园区。目标是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产业链完善、实施“圈区管理”的先进的循环经济园区。产业园以天圆公司为产业集聚中心,通过上下产业链的延伸,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配套协作水平,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国家级城市矿业示范基地,通过铜产业链的上下扩展,形成东营市及黄河三角洲循环经济生态圈。

目前,园区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渠道获得再生金属原料。国外渠道的目标是,每年进口100万t 7类有色金属废物;国内渠道则与本地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紧密衔接,形成覆盖山东、河北、江苏、天津的回收网络。园区正在建立国外进口再生资源的拆解—分拣—废杂铜原料—阳极铜产品—阴极铜产品—铜材及深加工制品的核心产业链关联模式;建立标准厂房和车间,建设再生铜熔炼粉烟尘封闭管道集中处理中心和园区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中心,在园区内形成环保型、产业链共生的生产环境;建立其他废旧金属再生利用的产业配套系统;建立以废杂铜为原料,通过引进先进的高精度铜板带、高导低氧铜杆、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各个生产单元,整个园区的余热实现循环利用和梯次利用,对于进口和国内回收的第七类废物和其他综合利用产区,实施园区化管理的模式,通过各个生产单元的生态化产业链的相互依托、互动共生,体现园区再生加工的高起点、高层次、高附加值的特点;使园区成为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环保设施先进、产业链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走出一条资源循环、产业配套、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建立完善的再生金属产业链条。从资源回收、集散交易、拆解加工、再生金属生产直至生产各种再生金属深加工产品,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研发为支撑,以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服务等第三产业为纽带,成为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按照集约利用土地、生产生活分开、主导产业明确、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的原则进行建设和布局,达到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标志性目标。

1.2 天圆公司循环经济步入良性运行

天圆公司产品以废旧杂铜为原料,决定了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循环利用功能。目前后加工处理30万t废旧杂铜年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同时年拆解50万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10万t废旧电机的分拣、拆解的能力基本形成。公司现有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废旧杂铜的回收—分拣—拆解—阳极铜—阴极铜(外包)—板带(列车线、线杆等)—用户—回收。

天圆公司作为环境保护部确定的第七类废物进口利用定点企业,已经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再生金属供应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如美国阿尔布特钢铁金属公司、美国奥特实业公司、美国California Metal-X(CMX)公司、美国工商五金公司(CMC)、意大利Pyrcco金属回收公司、荷兰Reukema再生金属贸易有限公司、比利时Sinomet Recycling S.A金属回收公司、比利时Partners Metal公司等都已经与该公司开展了废旧金属的贸易业务,进口废旧金属的数量和品质都有一定的保障。

1.3 循环经济园区规模已初步形成

园区所需的厂房、堆场等拆解中心已经建设完毕;天圆公司经过近3年的生产,拆解设施、拆解质量等有了明显的改进,完全达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回收市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能满足生产的能力;以铜深加工为基点的产业链条已经建立。

1.4 坚持清洁生产

天圆公司始终坚持把建立蓝色经济开发区作为公司的发展理念。在设备选型上,一直坚持选用低耗、无污染的生产设备,同时投资3 000多万元,配备了带式除尘、脱硫设备等设施;公司建厂初期即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 三体系认证;针对低氧铜线杆熔炼炉以原煤为燃料的传统熔炼的弊端,投资1 000万元,对熔炼炉的燃烧工艺、设备性能进行了攻关,目前淘汰了原煤燃烧工艺,根据东营实际情况大胆启用了天然气为原料的熔炼工艺,不仅提高了熔炼质量,而且杜绝了污染,做到了清洁生产。

1.5 拆解废料做到清洁利用

目前,天圆公司拆解下的废旧塑料、电线、电缆皮已与本市化工、轮胎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废铁、铝等已与有资质的山东冶炼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天圆工业园产业链示意图如图1。

2 计划未来5年在全国铜加工行业中树立起一个新地标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把天圆再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成具备高水平处理再生金属“回收—集中处理—分拣—无害化处理—再生利用深加工”的处理能力、贯穿循环经济理念的黄河三角洲再生金属集散市场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并逐步向一体化战略,产品终端产业链条的延伸,将现在的铜深加工、再生铜业务向前段延伸,建设再生金属资源集散市场和拆解加工区,并使之成为黄河三角洲的有色再生金属基地,从而将天圆公司打造成为集废旧金属进口、拆解加工、再生铜生产、电解铜生产、高精尖铜材深加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集团。

2.1 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构建完整的资源循环体系,实现产业链条合理化。建立以天圆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心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产业聚集区,以黄河三角洲循环经济优势企业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为产业集聚中心,以铜矿产资源和城市矿产资源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做好铜深加工这篇大文章,通过铜产业链的上下扩展,形成一个和谐共生、配套完整、辐射性强、覆盖面宽广的黄河三角洲循环经济生态圈。围绕满足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多年来金属原材料保障的经验教训,突出园区内市场金属原材料的物流集散交易、清洁拆解分拣和深加工功能,构建黄河三角洲资源循环的完整产业链。

2.2 产业发展目标

2010—2012年,集散交易市场:根据集散市场交易中心再生金属原料资源的特点和容量,投产初期废铜、铅、锌、铝和废钢铁料5项占到回收总量的85%以上。拆解能力:第一期建成后,年拆解处理再生资源量40万t,全部建成后,年拆解处理能力达到100万t。

2013—2014年,加工产业项目将以废铜、铅、锌、铝和废钢铁料5项废杂料加工处理为重点。回收有色金属量达到20万t,实现工业产值90亿元,实现利润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 000人。

2015年,构建“一园四区”(集散市场及交易区、拆解分拣区、深加工生产区与配套服务区)组成的循环经济园区,尽早达产。摸索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科学规范的再生金属集散市场的加工基地的运行模式。

2.3 规模目标

园区拟建在东营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占地133 hm2,总投资24亿元,分两期建设,建设期4年。集散市场全部建成后,年拆解处理再生资源量100万t,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按综合税率6%计算,可上缴税收3亿元,可新增6 000个工作岗位,为东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4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集散市场子园建设规模: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规划用地80 hm2,容积率为0.6倍,总建筑面积为480 000 m2。绿化覆盖率为10%,绿化面积8 0000 m2,集散市场内规划建设“五区一中心”(即仓储物流区、商品交易区、商品展示区、拆解分拣区和配套服务区与信息中心)和环保工程。总投资规模50 000万元。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材生产国、消费国、进口国,也是重要的铜加工材出口国,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废杂铜利用的一支新兴力量和中国铜加工工业的后起之秀,根据全行业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一个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后发优势,力图在园区层面上把企业做精、做专,建设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一流、技术指标先进的创新型再生铜深加工企业。

针对当前我国再生铜企业普遍存在的企业规模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档次普遍不高的局面,力求通过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良好契机,在园区内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国内一流的铜深加工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张,实现技术装备的领先化,在全国铜加工行业中树立起一个新地标。

目前,园区建设主体——天圆铜业有限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和中铁建电气化局三方共同组建了“轨道交通专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与此同时,园区还将与国内外多家工科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分别就城市矿产开发和铜冶金新技术和新型铜材,以及高端产品的开发及相关设备的研制问题开展合作,努力使园区内的各铜加工企业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技术装备的领先化。

园区将以技术创新和装备的领先化为目标,建立起从城市矿产的开发为起点的铜深加工产业体系,通过节能、环保、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作,为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成功的案例,并通过园区建设和先进的铜深加工技术装备的提升,为全国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扩散的模式与范本。

猜你喜欢
深加工产业链园区
筑牢产业链安全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杨凌:双创“沃土”铺就特色扶贫路 深加工让土特农产品大放异彩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