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母婴保健的灰色关联综合分析*

2011-05-23 08:02戴力辉林素玲蔡建华周维谨
中国卫生统计 2011年4期
关键词:指标值母乳喂养母婴

戴力辉 张 妍 林素玲 蔡建华 胡 云 俞 华 周维谨 车 焱△

1995年《母婴保健法》〔1〕的制定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在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和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对推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对母婴保健工作的评价主要是将其作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部分,纳入对基层相关工作的考核中,评价信息来源主要为基层机构上报的数据,评价方法也主要以传统评价方法为主。但以考核为目的的评价,其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遭到质疑,有研究表明,机构上报的数据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差距悬殊〔2〕。本研究拟采用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使用源于母婴保健服务利用方的调查信息,从多个方面综合反映农村地区母婴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利用效果,对了解不同地区母婴保健整体水平,分析母婴保健工作的落实情况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适宜技术应用研究”课题“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适宜技术选择行为及其变化研究”对中国人口信息监测系统所在地区中8个县农村育龄人群的调查数据,调查对象和方法详见文献〔3〕

2.通过文献研究及专家问卷,并根据现有调查数据的实际内容,确定尽可能全面综合反映母婴保健工作现状及其效果的各个方面指标,根据数据特征构造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

3.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4〕,利用关联度得出综合评价值,以此为依据分析8个地区母婴保健的总体情况及各方面水平。

结果与分析

1.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农村已婚育龄女性10612人,农村已婚育龄男性9788人,见表1。

表1 各地区已婚育龄被调查对象性别及构成

2.母婴保健综合评价指标

本研究确定的母婴保健水平评价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如图1)。其中,产前保健、住院分娩和产后保健主要反映母婴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母乳喂养和婴幼儿身体状况则主要反映利用效果。

图1 母婴保健综合评价指标

3.权重的确定

各指标权重根据专家调查结果,采用集值迭代法〔5〕计算得出(表2)。本研究共调查从事人口、计生、妇幼保健等相关工作的专家30名,其中业务专家23名,行政管理及其他专家7名;专业工作经验平均23年,最短7年,最长48年。

经计算,五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大小依次为产前保健(0.31)、住院分娩(0.27)、产后保健(0.18)、母乳喂养(0.14)、出生缺陷(0.10)。

4.指标值的无量纲化与同趋势化处理

在综合评价时,须将指标同趋势化,同时,为消除指标的不可公度性,还应将各评价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

本研究采取将不同地区各指标得分率作为相应指标值的方法,使各指标标准化得分在0~1之间,以达到无量纲化的目的;指标间同趋势化的原则是:效益型指标越大分值越高;成本型指标越小分值越高;适度型指标越接近某区间值分值越高。母婴保健综合指标中,纯母乳喂养为适度型指标,出生缺陷下的二级指标为成本型指标,其余指标均为效益型指标。转换方法如下:

(1)效益型及成本型指标

若程度等级k=2,则二者分别为某现象发生率与未发生率指标。

(2)适度型指标

式中,[q1,q2]为指标 ui最佳区间,[m,M]为指标的上下限。

通过上述转换方法,将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其结果即为指标值,指标值越大则越优,满分为1(表2)。

表2 母婴保健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及各地区指标值

5.灰色综合评价

灰色系统评价的基本思想是〔4〕:根据各比较数列构成的曲线族,与参考数列构成的曲线间的几何相似程度来确定比较数列集与参考数列间的关联度,比较数列构成的曲线与参考数列构成的曲线的几何形状越相似,其关联度越大。

(1)确定参考数列

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时,首先制定评价标准,标准的选取遵循可比性和先进性原则,本研究评价标准为各指标最优值,参考数列记为x0(j)。由于已将各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故参考数列为1的常数列。

(2)计算关联度

为便于整体比较,将各个指标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加权平均值作为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记关联度为γi,其表达式为),其中 wi为i指标的权重。显然,γi值越大,对应的比较数列越接近参考数列。

(3)按一级指标计算的综合评价结果

各地区得分均较高的指标是出生缺陷得分均在0.88以上,住院分娩除西部大英地区外得分均在0.86以上,其中有两个地区为1分;得分均较低的是母乳喂养,除东部吴中地区外均在0.7分以下;产前保健与产后保健得分则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逐步递减的趋势(表3)。

表3 各地区一级指标的灰色关联综合得分

(4)综合评价结果

地区最高得分为0.94,最低0.68分;区域综合得分情况:东部得分为0.9、中部为0.84,西部为0.73,见表4。

表4 东中西区域母婴保健灰色综合评价得分

讨 论

1.母婴保健综合评价指标特点

母婴保健综合评价指标具有如下特点:区域趋势明显、指标值差异较大、指标值均衡。所谓区域趋势,表示指标在东、中、西区域具有明显的趋势;指标值差异较大,即指标值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指标值均衡则指该类指标在各地水平相当。

(1)区域趋势型指标

评价指标中,产前检查覆盖、补叶酸与微量元素、丈夫参与等3个指标均有区域趋势,这3个指标集中反映了产前保健情况,表现为东部较高,西部相对较低。产前保健是孕产期保健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孕产妇的健康及促进住院分娩,减少出生缺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产前保健水平在东、中、西区域间依次递减,鉴于区域间有较大的经济差异,可能产前保健水平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性。

(2)指标值差异较大型指标

纯母乳喂养和产后家访属于此类指标。纯母乳喂养最高分(0.83)出现在西部,最低分(0.33)属中部,有0.5分之差;同在东部的两个地区也有0.44的分差;中部的三个地区,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也达到0.45。可见,纯母乳喂养在同一区域的地区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除了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别可能造成不同地区纯母乳喂养的水平差距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产后家访是另一个地区间差异较大型指标。最高分在东部,最低分在西部,分差0.49;东、中、西的平均得分为0.95、0.92、0.64,呈现出一定的区域趋势,且西部地区的产后家访情况与东、中部相差悬殊。

(3)指标值均衡型指标

评价指标中住院分娩、母乳喂养开始时间、乙肝疫苗接种及出生缺陷均属于此类。指标值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趋势,但得分最高的地区普遍都属于东部地区,最低分则均落在西部地区。

3.综合评价结果

母婴保健综合评价值有明显的区域趋势,东、中、西部综合评价得分依次递减。从秩次看,秩次靠前的属东部地区,秩次靠后的均在西部地区。

综上可知,不同农村地区母婴保健综合评价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区域间水平也不均衡。鉴于东、中、西区域的经济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推测,母婴保健水平与经济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对部分指标分析可知,经济因素并非是影响母婴保健水平的唯一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综合评价指标的构造基于现有数据,未能涵盖所有母婴保健内容,外延性不足,如:产前保健是权重最大的一级指标,其二级指标未纳入产检次数,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该综合评价指标涵盖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1.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问题解答.中国妇幼保健,1995,5

2.杨辉,张拓红,Rachel Tolhurst,等.贫困地区的妇幼卫生服务指标-我们可以相信多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6):7.

3.徐倩倩,胡云,俞华,等.不同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其多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1(3):240-243.

4.杜栋,庞庆华,吴焱.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1-118.

5.杨连贺,李姜.集值统计迭代法在计算机类课程设置中的应用,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22(3):70-72.

猜你喜欢
指标值母乳喂养母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