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

2011-05-23 02:17孔卫华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老汉辩论漫画

孔卫华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其创造能力。掌握和利用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能动性,培养其创造能力。掌握和利用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将知识学活学牢,而且将转化为能力。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下面谈一粗浅的认识,与同道磋商。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共鸣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密在于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学习效率越佳。一般而言,学生的情绪的好坏与学习成绩成下比,如果学生的情绪好,爱学习,其大脑皮层就处于兴奋状态,脑子就灵活,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就越强。一个人作他感兴趣的工作,他全部才能发挥80%,不感兴趣的工作,才能发挥20%。学习也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课程不感兴趣,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哪会有创新呢?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广泛积累资料,设计形象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轻松教学气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巧于设计问题,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饶有兴趣的民谣、美妙动听音乐、富有情趣的漫画等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二、巧妙设疑,循循善诱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打破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或者存储知识的口袋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大进”。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教学实际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巧妙设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一是要设计出具有针对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对教学疑点具有思考价值,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难易适中,适应多数学生,兼顾优、差生;三是设疑环环相扣,层层诱导,逐步深入,科学合理,新而有趣;四是设疑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宗旨,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冲破凝固性的思维障碍。使学生不仅得到成功的快感,而且创造能力也得到培养。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设置了三幅漫画:(1)一位老汉在市场上看到鸡蛋价格上涨时,办起了养鸡场。(2)当鸡蛋价格下跌时老汉无奈举刀杀鸡(3)雞蛋价格回升时,老汉困惑了,百思不得其解。由漫画设置问题:(1)描述漫画情境,这是什么规律使老汉这样做?(设此问题使知识前后连贯,引出本课内容。)(2)老汉看到鸡蛋价格上涨时,办起了养鸡场,办养鸡场需要什么呢?(3)当鸡蛋价格下跌时老汉采取了什么办法呢?(分析引出价值规律作用的第一方面的内容: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再生产各部门的分配。)(4)假如你是那位养鸡老汉,在鸡蛋价格下跌时,怎么办呢?不想退出养鸡领域时,又该怎么办呢?(引出价值规律作用的第二点: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5)由漫画三得出什么结论?给我们什么启示?(从中引出价值规律作用的第三点内容: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进而设疑:假如你是厂长,要立于不败之地,你该怎么办呢?作为厂长应具备什么素质呢?通过这样方式使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窄变宽,水到渠成。正如古人所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教师教学就是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三、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求异创新

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就不能压抑学生的好奇和求异。思维的求异是创造的开始,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真正做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会阅读,逐步掌握阅读教材的要求和方法,达到看懂得、理解、会说、会用的要求;会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出知识的逻辑相应重点、难点和疑点;会迁移,运用已有的认知方法,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会总结,将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作补充、深化和概括;会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为基础。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实践精神,促使学生会“学”。

四、注重参与,集知取长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实践活动的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用于实践,独立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更应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参与式教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选题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要紧密联系社会、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对学生来说,教材中似懂非懂的问题,而学生又有极想表露自己观点的欲望,教师应把握住这一时机,让学生自由舒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如果讲授不当,学生就不易接受,甚至会产生疑惑。教师若组织学生参与,对分歧意见展开交锋,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达到教学目的。以小品、辩论、歌曲中找哲理、热点访谈等方式,使学生参与进去,发扬集体合作精神。有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讲“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时,我采用每位学生写个人理想,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说。在讲“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时,我设置了辩论题是:“钱是万恶之源”、“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万能的”。通过学生辩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意识。“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在辩论中长智,在辩论中明理,在辩论中创新。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应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对认识的需要得以多方面地表现出来,并且培植、发展这种需要。”(赞可夫语)教无定法,只有在教中寻找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政治学科的目的和任务。

猜你喜欢
老汉辩论漫画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刘老汉笑了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吴老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