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渗透与融合

2011-05-23 02:17刘丽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操作技能信息技术

刘丽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作为今天的教师,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能力,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相互渗透与融合呢?下面笔者就两方面谈谈的自己的看法。

一、 寻找最佳切入口,将学科知识渗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不是单一地传授和学习技术的过程,有许多地方与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在这些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并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例如,Word在其中的绘图教学中出现了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柱体、立方体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有的是学过的,有的知道但不明确。学生总是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此时老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发现各个图形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人们的信息素养是对信息文化的认识、体验、理解上不断提升的,而這些又是以基本应用操作技能为基础的。掌握了基本应用操作技能就可以进行再创造、再发明,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了画图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后,老师可以布置一次作业,让学生以本组为单位,根据某一个主题,设计一份演示文稿,通过这些演示文稿,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看到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显然将学科知识融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可以给学科知识教学提供帮助,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学会了自学与相互协作的学习方法,还能在实践活动中扬个性、展风姿,提高创新能力,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二、 探索最佳整合点,将现代信息技术糅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信息化时代的学科教学,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和环境化工具意义,从而内化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这里的环境化工具和辅助性工具指的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习创设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所起到的两个方面的作用,据此达到高效、自主、创新的学习目的。因此,关键是要找到最佳整合点,探索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糅合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1)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效果,为学习解难、激趣

实验心理家特瑞赤拉做过一个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有这方面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集合了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它的独特功能就是可以创造出一个模拟的情景和情境,使学生恍如置身其中,借助于情景和情境中事物的具体化、生活化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性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使抽象的概念、语言符号和公式定律等明了化,从而突破了知识的难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射线以及直线概念时,通过多媒体,将线段一端或两端不断延伸的过程以慢镜头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个可见而有限的情景演示过程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思维逐步从“有限”跨越到“无限”,思维能力一下子上了一个新台阶,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触及“无限”。因此,这样的情景就是为给学生一张梯子,使他们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以后还会遇到像“由一点可以引出几条射线,通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以及生成的是什么图形?”等涉及“无限”概念的知识,学生有了这次情景的经验,以后思考问题就会深入一些。

(2)利用信息集成化的特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信息集成化的特点是指我们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与教学相关的有效信息,将信息资源直接在课堂上展示。就拿化学课来说吧,老师往往要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做有关化学反应实质的实验,而一个实验要占到很大的空间,仅用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手段和时间难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利用电脑我们就可以摆脱束缚,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

(3)用信息技术的互动功能,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多媒体课件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它这种功能,达到教师、知识、学生三者的融通。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判断交互,出一些判断、计算、操作方面的练习题,然后让电脑给出判断结果,有时也可利用时间限制交互,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要看教学目标来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断交互制作时不管是对还是错都应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这种交互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利用菜单交互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4)利用信息技术的交流功能,促进相互学习

每堂课末了的“教学小结”部分仅剩大约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回顾和反思这堂课的收获。一般情况下总是5-8个学生在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或课堂上出现的显而易见的一些问题,你一言我一语的拼凑起来的。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结论面窄而不深刻,要知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是不可能的,在条件限制下学生也很难有思维的火花,即使有也不一定被老师发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恰好弥补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在深思熟虑之后把与主题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以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以笔记的形式写下来,通过学校网站的留言簿或论坛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促进相互学习。这种新颖的方式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获,而且思考的内容深刻、具体,学生的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但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操作技能信息技术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品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