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1-05-23 02:17赵志明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平方根比作内角

赵志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整个身心就会处于积极状态,将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要使学生自愿学习数学、爱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培养兴趣,使学生自愿学;耐心引导,使学生会学习。我在教学中式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兴趣的。

一、使数学问题趣味化:

在讲有序实数时,要确定平面内的点,举了电影票“10排1号”的例子。为了突出说明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这个点必须有两个数;这两个数必须有序。并如此设问:如果有位同学与你开玩笑,将你票中的“10排”或“1号”撕掉,你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如果现有“10排1号”和“1号10排”的两张票,你愿意要哪一张?这样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有序实数对确定点的认识。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学习上的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每学期每单元的开始,我都让学生各自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并确定相称的竞争对手,通过及时的批阅作业,课堂上的小练习,频繁的口头表达,不间断的小测验等,使学生经常在这些机会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绩。我们班有一位学困生,一方面帮他树立自信心,耐心指导他掌握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时时处处给他发表见解的机会,一旦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在因式分解方法小结”这节课上,他介绍了课外资料上的小结:一提(提公因式),二看(能否运用公式),三分(分组),四到底(分解到底)。尽管这不是他自己的结论,但是他还是主动地看了课外书籍资料,我还是表扬了他,并及时抓住这个良机进行鼓励。两年多来他的成绩上升很快,在去年的统考中,取得了“123”的考成绩(满分150分)。

三、利用直观教具及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于数学中定理的证明,常常采用直观教具和实验来进行。例如:在讲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创设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动手画出了各类型的三角形,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即:产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时教师故作惊讶,难道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这时候学生对自己刚才亲自做的实验有些怀疑,进行积极思考,而后,在学生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教师拿出直观教具,把三角形剪下来拼凑在一起,便成为一个平角,教师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指导论证,得出如下几种证明方法:

最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归纳总结。

本节课的难点是定理的证明,通过实验既分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通常采用顺口溜,讲故事,打比方等形式:

在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的展开式中,学生往往做为“a2±b2”为了纠正这一错误,采用了顺口溜的形式:“首平方,尾平方,两数之积德2倍加减在中央”。学生在做这一类的题时,会做得得心应手。

学了平方根以后,2是4的平方根,则“-2”是4的平方根吗?混淆不清。举例“把2比作你自己,-2比作是你妹妹,4比作妈妈,问你是妈妈的女儿?反过来,妈妈的女儿是你一样”,这样学生就永远记住了。

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对于解集采用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组的解集。

五、悬念式结束每节课的内容:

在每节课即将结束之际,给每个同学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后,本节课学习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关系,现在咱们看这个图形,∠ABD是⊿ABC的什么?∠ACDHE 和⊿ABC的三个内角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一个什么关系?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便积极寻找答案,由愿学习变为爱学习,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有时在课结束,设置不布疑,目的是把学生中不正确的东西挤出来。如:讲了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后,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ABC中,a=3、b=4、则c=?”从而能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中,着一点拨,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就一定能够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平方根比作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月师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比作诗
三角形分割问题
“平方根”学习法升级版
平方根易错点警示
帮你学习平方根
如何学好平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