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套囊气管导管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

2011-05-25 00:32王春华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漏气扁桃体插管

王春华,张 伟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延安市妇幼保健院,陕西延安716000)

带套囊气管导管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

王春华1,张 伟2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延安市妇幼保健院,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探讨带套囊气管导管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4~8岁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无套囊组,Ⅱ组为有套囊组,观察两组插管时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拔管时气管内血性分泌物吸出率、术后喘鸣发作率。结果Ⅱ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气管导管内血性分泌物吸出率明显低于Ⅰ组,术后喘鸣发作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带套囊气管导管可以安全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气管内插管的麻醉。

带套囊气管导管;小儿;扁桃体切除术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喉科小儿较常见手术,因小儿恐惧、疼痛、出血等原因,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因手术位于咽喉部,易使口咽部血液及分泌物流入气道,麻醉时应使气管导管与气道之间密封无漏气。选用无套囊气管导管时,难以非常准确选择合适的导管,有时需要更换导管,反复插管可致口咽及喉头损伤。选用带套囊气管导管后,套囊密封性好,术中便于呼吸道管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行扁桃体手术的单纯扁桃体单侧或双侧Ⅱ~Ⅲ度肿大患儿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8岁,体重15~35 kg,术前常规测PT、PPT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1.2 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无套囊组,Ⅱ组为有套囊组。准备好麻醉物品、手术器械后,不合作患儿于手术室门口肌注东莨菪碱0.01 mg/kg、氯胺酮6 mg/kg,入睡后入室;合作患儿清醒入室。开放外周静脉,多功能监测仪监测ECG、SpO2、MAP、HR。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2~3 u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2 mg/kg。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3~5 mg/kg.h、瑞芬太尼0.25~0.5 ug/kg.min。两组均采用经鼻明视气管插管全麻。Ⅰ组采用无套囊气管导管,Ⅱ组采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气管导管管径大小选择:ID(mm)=年龄/4+4[1],再根据患儿小指尖及鼻孔大小估计导管管径粗细,备用相邻三个管号。导管插入声门并确定位置合适后,Ⅱ组气囊内注入适量气体,每例患儿插管后都行漏气试验,从而确定导管管径大小是否合适。漏气试验是:插管后,通气压力能维持于20 cmH2O,但大于30 cmH2O则在声门出现轻微漏气,表明导管大小合适,如不能维持20 cmH2O的通气压,说明导管太细,如通气压大于30 cmH2O甚至40 cmH2O仍不出现漏气,说明导管太粗,这时应更换导管[2]。术毕术者在明视下充分吸净口咽部血液及分泌物。送苏醒室,在患儿未醒、各种反射未恢复时,行气管内吸引,观察气管内有无血性液体吸出。苏醒后拔管,听诊双肺有无喘鸣。

1.3 观测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时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气管导管内血性液体吸出率、术后喘鸣发作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儿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血性液体吸出率比较

经统计分析两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血性液体吸出率比较Ⅱ组换管率、术中漏气率、气管导管内血性液体吸出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喘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气管导管有无气囊时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传统教科书认为,一般8岁以下的小儿很少需要气管套囊,小儿喉头呈圆锥形,环状软骨是最狭窄的地方,圆形无套囊气管导管外壁会与环状软骨部位气道圆形内壁很好吻合。套囊会使气管导管内径减少0.5 mm,从而增加呼吸阻力[3]。在小儿一般不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常规内径6号以下的导管很少带气囊[4]。有的医院麻醉科甚至没有6#以下带套囊的气管导管。虽然有时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的呼吸管理会有困难,但人们的传统观念已接受了无套囊导管的使用。一般手术即使有轻微漏气,术中只要能够维持足够通气,也无需换管。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因手术位于咽喉部,易使口咽部血及分泌物流入气道,麻醉时应使气管导管与气道之间密封无漏气。由于小儿声门下的解剖特征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难以非常准确选择合适的导管,因而无套囊导管需要反复更换导管以达到满意效果。以往小儿麻醉医师在选择使用带套囊导管时最大的顾虑是:套囊气管导管由于气囊注气后容易对气管粘膜形成损伤,带套囊的导管将增加导管的外径,因而会选用小一号内径的气管导管,其结果可能使气道阻力增大、呼吸作功增加;也可能给气管内吸引带来困难[5]。本研究中Ⅱ组更换导管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避免了因反复插管引起患儿口咽及喉部损伤。Ⅱ组选用导管为4.5~6#气管导管,手术时间较短,对气道阻力、呼吸作功没有明显影响。Ⅰ组有2例插管后确定不漏气,术者用碘伏消毒口腔后发现口中碘伏吹泡证实漏气,又重新更换为带套囊气管导管,影响了手术进度。采用带套囊导管,套囊内注入适量气体,导管套囊以下的气道可被良好密封,可有效防止口咽部的血和分泌物流入气道,本研究中导管吸出血性液体率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可以降低误吸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了围术期患儿的安全性。目前没有评价气管粘膜损伤的一个明确的指标,本研究未将其纳入研究范围,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对其进行进一步探讨。由于带套囊气管导管的上述种种优点,因此可安全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气管插管全麻。

[1]庄心良,曾因明,陈博.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5.

[2]安钢.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9.

[3]安钢.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6.

[4]安钢.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8.

[5]陈煜,许文研.小儿气管导管的选择,无囊?套囊?[J].《麻醉与监护论坛》,2010,15(3).

P614

A

1672-2639(2011)01-0042-02

2010-12-25;责任编辑 赵菊梅]

猜你喜欢
漏气扁桃体插管
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漏气量分析及限值研究
柴油机漏气量试验研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你可真淘气
缸内漏气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研究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