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法与常温法保存血小板临床效果比较

2011-05-25 00:32任延丽石延社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民卫生出版社常温胆红素

石 昊,任延丽,石延社

(1.延安大学医学院;2.延安市中心血站,陕西延安716000)

深低温法与常温法保存血小板临床效果比较

石 昊1,任延丽2,石延社2

(1.延安大学医学院;2.延安市中心血站,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探讨深低温法与常温法保存血小板(Plt)两种方法对临床输注效果的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深低温法与常温法保存血小板进行输注,应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深低温法输注plt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常温保存法,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保存Plt临床效果一致,深低温保存更适用于供者不足的边远地区推广使用。

深低温法;常温法;血小板

血小板的输注在治疗和预防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受损及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早期、足量的Plt输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然而常温法保存Plt的条件苛刻,效期短,易发生细菌污染繁殖等,常常导致止血效果下降,输注无效,更为严重的可致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随着深低温保存Plt技术的成熟和临床效果证明,深低温保存Plt有效期长,止血效果可靠,降低了细菌污染繁殖几率,减少了输注无效。但是部分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对深低温保存Plt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其不如新鲜Plt的疗效。为了评价常温法和深低温保存Plt的临床治疗效果,对2007~2009年我市526个Plt治疗量的临床输注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现将526个Plt治疗量临床输注效果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方法

1.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2007~2009年延安市中心血站采集的Plt526个治疗量,常温保存292治疗量,深低温冰冻保存234治疗量。Plt采集解聚后,在无菌条件下,缓慢添加二甲亚砜(DMSO)达5%~6%浓度,置-80℃匀速冷冻保存,使用时37℃流水振荡解冻,6h内输注。临床输注血小板1h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应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临床症状作为示数判定影响。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临床症状观察:①观察输注前、后1h出血时间;②输后出血或伤口渗血时间;③观察输注前、后1h血小板计数;④根据①、②和③的结果判断输注是否有效;(5)术前、后血小板计数;(6)输血反应情况。输注后1h CCI>7.5×109/L及临床症状改善者。

1.2 统计分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526个Plt治疗量输注全部在三级医院进行,其中常温保存292治疗量,深低温冰冻保存234治疗量,均在有效期内规范输注,其临床效果统计:526治疗量Plt输注总有效量496治疗量,占94.30%,30份没有治疗效果。

2.2 输注效果

表1 两种保存Plt方法临床输注效果比较

3 讨论

深低温保存Plt可减少微血栓的形成,DMSO具有抗Plt凝聚作用,避免了Plt与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形成微聚体[1],因此术中输注深低温Plt不仅可起到止血作用,而且无血栓形成之虞。深低温保存Plt膜表面黏附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大,对钙离子激活剂更为敏感,不需要凝血酶即可被激活,凝血活性显著提高,即刻止血效果好。

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2],在Plt中加入5%~6%的DMSD输前无需洗涤,即保证了Plt良好的功能与活力,又保留了新鲜血浆中全部的凝血因子,即减少了Plt的丢失,又免除了洗涤过程可能被污染,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深低温保存Plt降低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细菌污染繁殖几率,供应及时、足量,为抢救出血性疾病患者生命,本组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9.31%,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性的出现,与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常重叠,主要由于初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母乳量又少,喂养不足,肠蠕动差,胎粪排出较迟,导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量增加而引起的。晚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可能是:母乳中较高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将已经结合的胆红素分解,增加肠肝循环而致。[3]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程度常较重,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应及早给予光疗及退黄治疗。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生长发育好,是否进行干预,国内意见不一致,一般给于停服母乳3~5 d即可。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5.

〔2〕王承业,肖作源.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3,24(B03):148-149.

〔3〕黄德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527-528.

〔4〕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4.

〔5〕金汉诊,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277.

R551

A

1672-2639(2011)01-0050-01

2011-02-20;责任编辑 徐文梅]

猜你喜欢
人民卫生出版社常温胆红素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书出版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书出版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书出版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书出版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冷冻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