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黄芩药对利胆作用研究

2011-05-25 12:56孙付军陈慧慧王春芳虞慧娟李贵海
中成药 2011年8期
关键词:利胆胆汁酸毛细

孙付军, 陈慧慧, 王春芳, 张 敏, 虞慧娟, 李贵海

(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柴胡、黄芩药对利胆作用研究

孙付军1, 陈慧慧2, 王春芳2, 张 敏2, 虞慧娟2, 李贵海1

(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目的 观察柴胡和黄芩配伍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找到利胆作用的最佳比例。方法 给予大鼠柴胡和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受试药物,连续给药10 d。手术形成瘘管引流胆汁,测定给药后3 h的胆汁分泌总量,计算胆汁的体质量系数。并测定胆汁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固醇量。结果 各药对配伍给药组对大鼠的胆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黄芩组和配伍1∶1组胆汁分泌量最多,其次为1∶2组和2∶1组,单独柴胡组没出现明显的胆汁分泌量的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体考察不同配伍对3项指标的影响,黄芩量高的配伍增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而柴胡量高的配伍上述3项指标的水平降低,柴胡和黄芩1∶2配伍组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黄芩组。结论 各给药组综合比较,适当的柴胡和黄芩配伍应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利胆作用,最佳配伍比例在黄芩和柴胡1∶2和1∶1之间最优。

药对配伍;柴胡;黄芩;利胆作用;实验研究

柴胡、黄芩是临床常用的配伍“药对”,最早出自《伤寒论》,是仲景柴胡系列方剂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基本配伍,在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等诸多经典方剂中配伍应用。二者配伍有很好的利胆作用,可配伍茵陈、栀子等清热退黄药,以和解退黄,有助于黄疸的消退。本实验通过给药大鼠胆管插管后胆汁流量的变化及其胆汁中主要成分量来比较不同配伍比例的柴黄药对的利胆作用。

1 材料

1.1 药品 柴胡(批号:060501)、黄芩(批号:20070601)购置于山东济南天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室鉴定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DC(北柴胡)和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受试液由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制备,柴胡、黄芩不同比例的配伍受试液分别为:1∶0,1∶2,1∶1,2∶1,0∶1,每种受试药均制成每毫升含生药量1 g的溶液备用。

1.2 动物与环境 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质量(250±20)g,60只,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鲁)20090001。环境: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许可证号:SYXK(鲁)20050052。

1.3 试剂 总胆红素试剂盒(TBL)、直接胆红素(DBL),重氮法: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80421、 080321;总胆固醇试剂盒(TC),酶偶联比色法,温州东欧津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8120035。

1.4 仪器 BT-2245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意大利Blotcnica公司产品,DDL-5低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GB-303电子天平,梅特勒中国公司产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成空白组、黄芩组、柴胡组和3种不同配伍比例组,每组10只,共6组。分组后以10 mL/kg灌胃给药,空白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实验前禁食12 h,20%乌拉坦(1g/kg)水溶液腹腔麻醉,背位固定,开腹后在右上腹找到胃幽门部,以幽门部为标准,翻转十二指肠,找到白色的十二指肠乳头部,从乳头部追踪胆总管,用小镊子将覆盖在表面的被膜剥离几毫米暴露出胆总管,结扎下端,小心剪一小口,向胆总管近肝端用硅化管头皮针做胆管穿刺,固定针头,形成瘘管引流胆汁,测定给药后3 h的胆汁分泌总量,计算胆汁的体质量系数。并测定胆汁中的胆固醇 TC[2],总胆红素 TBL[3]和直接胆红素DBL[3]量。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 ± 标准差表示,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两两比较。

胆汁的体质量系数=胆汁质量(g)÷体质量(g)×100%

2.2 结果 通过接取3 h大鼠胆汁,称取胆汁质量计算其体质量系数,如表1所示,除柴胡组外,其他各组均不同程度增加胆汁分泌量,较空白组比较,分泌量强度依次为柴胡:黄芩1∶1组,黄芩组,1∶2组,2∶1组。按照公式计算胆汁的体质量系数,依次为黄芩组,柴胡:黄芩1∶1组,1∶2组,2∶1组。各组间通过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如表2所示,与空白组比较,胆汁分泌量和胆汁的体质量系数黄芩组,柴胡:黄芩1∶1组,1∶2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上述3组具有显著地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通过各组间的两两比较,可见黄芩组与1∶1配伍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与1∶2配伍组比较,优于1∶2配伍组,其次为2∶1配伍组,柴胡组无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表1 柴胡和黄芩药对对大鼠3 h胆汁流量的影响(±s,n=10)

表1 柴胡和黄芩药对对大鼠3 h胆汁流量的影响(±s,n=10)

组 别 剂量/(g/kg) 胆汁/g 系数/%空白组 —1.474 ±0.359 0.523 ±0.114黄芩组 10 2.133 ±0.356 0.741 ±0.085柴:黄(1 ∶2) 10 1.749 ±0.257 0.691 ±0.127柴:黄(1 ∶1) 10 2.146 ±0.351 0.719 ±0.048柴:黄(2 ∶1) 10 1.675 ±0.435 0.596 ±0.132柴胡组10 1.447 ±0.176 0.537 ±0.046

表2 各组间胆汁分泌量和胆汁的体质量系数的两两比较

收集各组大鼠的胆汁,进行胆汁主要成分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黄芩组总胆红素水平降低,柴胡黄芩1∶2配伍组则明显升高,2∶1配伍组明显低于空白组,柴胡组亦明显降低,总体考察不同配伍对总胆红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如下作用趋势,黄芩和柴胡配伍应用,黄芩含量高的配伍增加总胆红素水平,随黄芩比例的降低和柴胡比例的升高,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单独黄芩和柴胡组对总胆红素的水平影响无明显差别。各配伍组直接胆红素水平的改变与总胆红素水平趋势相同,随黄芩比例的下降和柴胡比例的升高而降低,其中单独黄芩组水平最高,单独柴胡组水平最低。胆固醇水平趋势与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单独黄芩组提高胆固醇的水平与1∶2组比较较弱,与1∶1相当。

各组间3个指标分别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如表4所示,与各组比较1∶2配伍组3个指标水平改变最为明显,1∶1组3个指标中TBL水平高于黄芩组,其他两指标低于黄芩组,2∶1配伍组3个指标的水平较低,柴胡组更低。

3 讨论

肝胆汁由毛细胆管胆汁和胆管胆汁组成。毛细胆管胆汁约占肝胆汁的2/3,是肝细胞直接分泌入毛细胆管的胆汁和通过旁细胞间隙或旁细胞途径入毛细胆管的胆汁。胆管胆汁约占1/3,由胆管上皮生成。在毛细胆管部分,血浆中的水和溶质主要通过跨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和混合途径等3条途径由肝窦周隙进入毛细胆管,形成毛细胆管胆汁。在胆管部分,血浆中的水和溶质直接通过胆管上皮细胞进入胆管,形成胆管胆汁,这两种胆汁汇合形成肝胆汁[4]。

表3 柴胡和黄芩药对对大鼠胆汁主要成分的影响(±s,n=10)

表3 柴胡和黄芩药对对大鼠胆汁主要成分的影响(±s,n=10)

组 别 剂量/(g/kg) TBL/(μmol/L) DBL/(μmol/L) TC/(mmol/L)空白组 —217.86 ±34.76 68.43 ±5.42 0.50 ±0.15黄芩组 10 195.40 ±40.23 70.93 ±11.19 0.60 ±0.05柴:黄(1 ∶2)组 10 251.17 ±31.32 66.57 ±9.69 0.68 ±0.12柴:黄(1 ∶1)组 10 204.50 ±27.27 63.83 ±16.29 0.57 ±0.09柴:黄(2 ∶1)组 10 153.67 ±27.11 62.27 ±8.51 0.54 ±0.09柴胡组10 189.13 ±19.36 51.23 ±5.69 0.54 ±0.08

表4 各组间TBL,DBL,TC水平的两两比较

在胆汁形成的过程中,溶质被主动分泌入毛细胆管,形成渗透压梯度,使水分被动转移地进入毛细胆管。位于肝血窦底侧胞浆膜上的Na+-K+-ATP酶在胆汁酸依赖性胆汁的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有机阴离子胆汁酸与Na+偶联,故来自肝血窦的胆汁酸则以Na+-胆汁酸[5]结合的形式进入肝细胞内。随着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的积聚,肝细胞与毛细胆管腔间即形成一定的化学浓度梯度,使胆汁酸很快顺浓度梯度进入毛细胆管腔。除胆汁酸外,其他的有机阴离子[6]也通过此种结合转运机制进入毛细胆管中。此外,胆汁酸也可经高尔基复合体与微泡囊的泡囊转运系统,将胆汁酸从肝细胞运至毛细胆管。胆汁中有机酸离子在毛细胆管中以微胶粒[7]的形式存在,形成一定的渗透压,致使水分被动地进入毛细胆管,使胆汁流量增加。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各药对配伍给药组对大鼠的胆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黄芩组和配伍1∶1组胆汁分泌量最多,其次为1∶2组和2∶1组,单独柴胡组没出现明显的胆汁分泌量的增加。对胆汁主要成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胆固醇量的测定,各组3项指标水平比较,1∶2配伍组和黄芩组各指标水平整体比较相对较高,1∶1配伍组和2∶1配伍组及柴胡组依次降低。通过实验结果可提示黄芩和柴胡配伍应用时,其利胆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可能随黄芩量的增加而增强[8],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利胆作用再呈现降低趋势,对胆汁主要成分的影响亦表现出此作用特点。胆汁量的增加主要表现为受试药对胆汁中溶质量的增加,进而引起的渗透性利水作用,通过实验观察同时可见胆汁中主要溶质胆红素水平和胆固醇水平改变,基本与胆汁总量一致,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的利胆作用。单独柴胡给药组没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对胆汁中胆红素的水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而对胆固醇有增加的趋势。

通过实验观察笔者认为,适当的柴胡和黄芩配伍应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利胆作用,最佳配伍比例可在黄芩和柴胡1∶2和1∶1之间最优。

[1]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99-473.

[2]吴勃岩,高 明,梁 颖,等.利胆排石汤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1):71-73.

[3]余成浩,文昌凡,张 宏,等.清胆颗粒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动物,2005,24(4):627-630.

[4]徐克成,孙云甫.胆汁形成与胆汁郁积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1992,2(2):2-3.

[5]封卫毅,侯家玉.回肠Na+/胆汁酸转运体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2,33(3):215-219.

[6]杨 玲,汤顺玉,侯晓华.胆汁淤积的药物治疗[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3):135-138.

[7]吴 杰,周建莉,瞿新刚,等.胆汁中各主要有机成分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4):4-7.

[8]李抵晖,林天慕,张秀荣,等.黄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空军医高专学报,1999,21(4):231-233.

[9]李根婵.柴胡制剂的药理学研究[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1):61-63.

R285.5

B

1001-1528(2011)08-1418-03

2011-05-05

山东省青年基金资助项目(Q2008C16)

孙付军(1976—),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与毒理。Tel:(0531)82949848,E-mail:sunfujun01@126.com

猜你喜欢
利胆胆汁酸毛细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