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儿子

2011-05-27 03:50余华
视野 2011年12期
关键词:腔调出租汽车消费主义

余华

我儿子还不满三岁,可是他每次出门,都要对我们说:“我们打的吧。”

从他说这话的神态上,出门坐出租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仿佛出租车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我记得他刚会说几句话的时候,大概也就是两岁的时候,他就经常对我们说:“我不要坐公交汽车,我要坐出租汽车。”

我都不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我只是感叹自己,感叹自己是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才知道有一类交通工具叫出租汽车,到三十岁才第一次坐上它,并且在很长时间里不习惯说“打的”这个词。而在我儿子那里,打的就是出门,就是上街,就是去玩,如此而已。

當我还在努力去适应今天的这个消费时代,我的儿子生下来就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于是我对他的很多教育也就成了张勋复辟,总是很快就失败。虽然他不满三岁,可是对他来说,他的父亲已经是一个旧时代的产物了。

现在他经常对我说这样的话:“我没见过这个东西。”他的意思就是要得到这个东西。完全的消费主义的腔调,他想得到的不再是他是否需要,而是他没有的东西。尽管他现在还不明白这一点,但是以后,我想他这样的腔调只会越来越强硬。为此我有时候会感到不安,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不仅是我的儿子,同时也是这个消费时代的儿子。

(林江涛摘自作家出版社《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猜你喜欢
腔调出租汽车消费主义
Film review:WALL·E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上海腔调
用表格形式解读JJG—2016《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规程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废止
“名门范”夫妻的复古优雅腔调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