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儿童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评价

2011-05-30 03:12吕莎师晓东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12期
关键词:外科医生植入式尿激酶

吕莎,师晓东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科,北京 100020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治疗不可缺少的, 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的静脉炎和渗出血管后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不仅导致患儿痛苦,还会影响化疗效果。我院对化疗患儿采用PICC及输液港进行治疗,大大减轻了患儿静脉穿刺的痛苦,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完成。但输液港在白血病患儿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间我院对7例白血病患儿进行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手术。7例患儿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年龄1~4岁。其余同期新发的白血病患儿40例均实施了PICC穿刺术,年龄在1岁2个月~14岁不等。

2 植入方法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装置,由注射座与静脉导管组成[1],可将药物通过导管直接输入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损伤。在征得患儿及家长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外科医生在手术室进行手术。

PICC采用带有三向瓣膜的导管,由护士经外周静脉将导管植入到上腔静脉,可将药物通过导管直接输入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损伤。

3 问题及处理

(1)在7例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儿中,2例在使用了4个月左右后、1例在使用了5个月后、1例患儿在使用了1年左右时,均在静脉输液开始时,即无法顺利输入液体。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时可抽出回血,但冲管不畅且输液港局部出现肿胀,用5000U/mL尿激酶溶栓30min后,症状无改善,再次用5000U/mL尿激酶溶栓1h,仍无改善。随即采用头皮式留置针为患儿输入液体,保证了患儿的治疗。随后10mL注射器推注5000U/mL尿激酶1mL,保留在输液港内3d后,再次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情况同前。随即考虑为输液港底部破漏,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的情况下,由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分别于不同时间为其中的4例患儿进行了输液港的拆除术(拆除后确定为输液港底部破漏)。同时,在手术室为其中2例患儿做了PICC穿刺,穿刺成功。另一例患儿由年龄较小盲穿一次未成功,由外科医生随即做静脉切开,送入PICC导管。最终3例患儿使用PICC完成了全部的化疗方案,且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另一例患儿因化疗基本结束,故采用了头皮式留置针的治疗方式,完成了最后的治疗。

(2)1例患儿在输入水化碱化液体完毕后,准备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时,突然出现封管不畅,无回血,液体无法进入,输液港局部无肿胀,多次改变体位后无效。随即用一次性三通替代肝素冒接穿刺针,用10mL注射器抽5000U/mL尿激酶1mL顺接三通,用另一个空10mL注射器接在三通的侧面,然后,将尿激酶方向的三通锁住,用力抽拉空10mL注射器,同时快速将锁住尿激酶的三通方向打开、锁住空10mL注射器方向,留置30min后抽出尿激酶,再次封管,情况同前。请外科医生会诊,外科考虑为输液港底部破漏。但结合临床表现考虑也有可能为夹闭综合征,故再次使用上述方法,保留尿激酶在输液港若干天。3d后,尽可能地抽出尿激酶后,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时,推注生理盐水过程顺利,有回血,继续输液,过程顺利。最终该患儿使用输液港完成了全部的化疗方案且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拆除输液港时,输液港完整,无破损。

(3)1例患儿在植入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3个月后,出现了明显的骨髓抑制,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输液港未拔除。

(4)在使用PICC的40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在使用了5个月后出现输液后堵管,使用尿激酶后,冲管无效,拔除。有1例患儿在化疗期间,出现了真菌性败血症,而造成了管路的感染,继而拔除导管。其余38例均使用完好,直至化疗结束。拔除导管后,进行管端培养,无细菌生长。

7例患儿静脉输液港的使用情况,见表1。

4 问题分析

4.1 导管阻塞[2]

4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导管阻塞,经应用尿激酶溶栓后,管道畅通,继续使用。

4.2 输液座泵体底座裂缝[3]

5例出现输液座泵体底座裂缝的患儿均采用了联合化疗方案。5例患儿家长均表示输液港输液不畅,且局部出现肿胀均发生在鞘内注射之后。临床分析,可能与鞘注时胸部、腿部同时向内侧弯曲,压迫输液港的穿刺针的体位有关,使得穿刺针刺破输液港的底部,而引起液体的渗漏。

4.3 夹闭综合征[4]

1例患儿液毕时突然出现封管不畅,结合临床表现考虑导管夹闭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可能与患儿哭闹、体位改变有关。

4.4 导管感染

1例患儿在植入术后第4天即出现输液港局部红肿、疼痛、化脓、破溃等炎性反应,经联合抗感染治疗后,炎性反应消失。

4.5 其他

1例放弃治疗的患儿,自动离院时,输液港局部周围及导管出口部位完好,未出现红斑、触痛、硬结或脓肿等感染的表现。

5 评价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作为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最新技术,在临床上确实解决了化疗患者输液难的问题,尤其是年龄<1.5岁的患儿(由于PICC插管鞘较粗,<1.5岁的患儿血管较细,穿刺成功率低),使得年龄很小的白血病患儿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且患儿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不需要换药,可洗澡,游泳,接受药物治疗方便,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5]。但在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并不像有的文献中所报道的那样可终身使用,且费用较高。为了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血病患儿的腰穿、鞘内注射较频繁,儿童年龄较小,不合作,故腰穿、鞘内注射时需采取特殊的强迫体位,易压迫输液港针,极易造成输液座泵体底座裂缝,使得输液港不能正常使用,带港时间短。但若在腰穿、鞘内注射时,拔除输液港针,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时,会产生疼痛,患儿均表现为哭闹、烦躁),也增加了住院费用,出现问题时,不易处理。同时,化疗结束时,拆除输液港仍需在手术室麻醉下由外科医生完成,也使得患儿家长产生了担心麻醉意外、担心伤口感染等很多心理负担。

PICC作为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已十分普遍及成熟,护士经过正规培训后,既可操作。它具有携带、护理方便,可洗澡、做日常的活动等优点,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不需再次进行穿刺,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出现问题易处理,拆除时,极易拔出,不会造成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且PICC可保留8个月至1年的时间,完全可以满足白血病病人的治疗需要。治疗费用纸

表1 7例患儿输液港的使用情况

就在撰写这本文的同时,同仁医院有1例3岁7个月的母细胞瘤患儿的输液港仅仅使用了3个月,即出现了输液座泵体底座裂缝,家长要求拆除输液港,同时,要求做PICC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白血病病人的化疗过程中,PICC应作为>1.5岁患儿的首选。对于<1.5岁且血管条件太差的患儿可由外科医生行静脉切开植入PICC导管,以保证患儿的治疗,我们建议白血病患儿尽量不选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

[1]宋慧娟,厉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85-786.

[2]王晓燕,佘燕朝,公庆华,等.中心静脉导管阻塞原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6B):1519-1521.

[3]许志玉.静脉通道装置系统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30):2896-2897.

[4]张光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及维护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3):77-78.

[5]焦新立.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应用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230-232.

[6]王云侠.植入式输液港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22(6):375.

[7]胡丽娟.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且带管回家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学,2010,16(1):98-101.

猜你喜欢
外科医生植入式尿激酶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脚下的风景
体内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荷兰外科医生完成由机器人辅助的超微外科手术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高龄淋巴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1例护理体会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