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地区夏大豆生产现状及创高产技术路径

2011-06-04 05:12黄道君冷苏凤赵维山贾广仁
大豆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夏大豆宿迁出苗率

黄道君,冷苏凤,赵维山,余 翔,贾广仁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江苏 泗阳 223700;2.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种子管理站,南京 210036;3.江苏省泗洪县聚禾种业有限公司,江苏 泗洪 23900)

2010 年宿迁市夏大豆种植面积2.44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泗洪县和沭阳县,其中泗洪县种植面积1.013万公顷,占全市41.47%。全市夏大豆总产34719吨,平均单产仅1421.16公斤/公顷。泗阳县的大豆单产最高,为1762.45公斤/公顷,距离淮北地区育成的高产潜力品种的产量3750公斤/公顷,还差很远。

宿迁地区夏大豆单产水平低于淮北夏大豆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种植粗放。品种选择随意,有不少是自留种。田块基本是不可以水旱轮作的中低产田,土质差,有机质少,碱性高。茬口差,一般都是连茬或迎茬(连种或隔一茬种)。播种质量差:一是撒播占多数,露籽多,露地多,疙瘩苗多;二是播量过大,一般用种90~112.5公斤/公顷,出苗率仅70%,密度30~36万/公顷,且不匀苗、间苗。肥水管理差,基本不施有机肥、氮肥和钾肥,更无微肥,完全依赖前茬肥和根瘤固氮,水分管理不到位,一般不进行中耕。

根据多年试验研究,把传统高产栽培技术与品种特征特性相结合,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宿迁地区夏大豆单产水平,完成江苏省高产创建工作。

1 品种选择

现在江苏省淮北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夏大豆新品种审定,创高产栽培最好选择新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单株生产力强的丰产潜力大豆品种,如泗豆520(审定编号:苏审豆200904;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5033E),产量可达3750~4500公斤/公顷。

2 选择适宜的地块与茬口

2.1 田块选择

宿迁农科所盆栽试验表明,土壤含丰富有机质的、pH在6.0~6.8的地块最适合种植大豆。土质情况可及时与市县土肥站沟通,免费检测。

2.2 茬口选择

选好地块同时还要合理安排茬口,大豆尽量不要重茬和迎茬。重茬、迎茬的大豆生长缓慢,矮小,叶色发黄,容易加重病虫害感染。重、迎茬是大豆减产、阻碍大豆高产创建的一个主要原因,重茬一般减产30%~50%,迎茬一般减产10%~15%[1]。因此种植大豆要实施轮作,最好间隔2~3年,最少也应间隔1年种一次大豆。

3 种子处理

3.1 种子挑选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大豆种子质量不高,淮北地区委托繁种多是机械收获,籽粒破损严重,人工收获也会因收获时间、脱粒方法、晾晒方法和贮存方法不当而导致种子质量不高。播前需要人工挑选,清除瘪粒、破碎粒、病斑粒、杂豆粒及杂质,选取籽粒整齐、饱满、光泽性好的种子,这样可使发芽率保证在90%以上。

3.2 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采用辛硫磷闷种,防治地下害虫,提高出苗率。即用50%辛硫磷乳剂0.5公斤加水12.5公斤,制成稀释药液,1公斤稀释药液可拌10公斤大豆种子,拌好后将种子堆在一起闷4小时,阴干后播种,这种方法可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

3.3 根瘤菌接种

在新开垦或多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要进行根瘤菌接种。方法是用2公斤菌粉加水2.5公斤,拌50公斤大豆种子,拌好后放在阴凉处,防止太阳直射杀伤根瘤菌。接种后,待种子阴干可播种。应用目前研制生产出的、与大豆新品种配套构成优良组合的高效共生根瘤菌,增产效果更为明显[1]。

4 适期足墒早播

4.1 适期播种

从宿迁市的气候条件看,夏大豆的最佳播种期是5月上中旬,但由于受前茬麦的限制,夏大豆播种不可能那么早,这便产生了麦收后播种越早产量越高的结果。6月下旬后日平均气温偏高,播种后土壤失水快,遇旱苗弱、苗不齐;6月中下旬降雨量逐渐增加,遇涝易造成烂种、烂芽,出苗不齐。所以宿迁地区夏大豆播种必须在麦收后抢播,最迟不能迟于6月中旬。

4.2 适墒播种

大豆发芽需要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120%~140%的水分。宿迁农科所室内盆栽试验表明,土壤湿度相当于田间持水量75%~85%时,出苗率最高。田间试验表明,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1%时,出苗率仅为77%;土壤湿度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79.7%时,出苗率可达94%;土壤湿度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93.6%时,出苗率可达83.2%。上述试验均表明,大豆种子萌发,土壤湿度相当于田间持水量80%左右时出苗率最高。可见抢墒播种或遇旱灌后适墒耕整地播种,对于夏大豆一播全苗非常重要。

5 等距机条播和合理密植

5.1 等距机条播

撒播不容易播匀,用种量也大;穴播目前只能用人工,耗时,费力。夏大豆播种最好选择条播,而且是机械等距条播,株行距、播种深度都易控制,容易实现目标密度,省种,省工。

5.2 合理密植

大豆植株各个叶腋都是产量形成部位,大豆叶片具有局部供应光合产物的特点,因此大豆产量与密度关系巨大。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光能,群体生产力减低;密度过大,冠层透光性差,中下层叶片光合作用较低,制造的养分不能满足本节花荚的需要,而导致落花、落荚、瘪荚多。如泗豆520创高产栽培适宜密度为15万株/公顷左右(行距50厘米、株距12~14厘米)。

5.3 播量确定

如用泗豆520创建大豆高产,确定密度15万株/公顷,种子百粒重22克,净度98%,芽率90%,田间损失率0.1,播种量就是41.2公斤/公顷。

6 科学运筹肥水

6.1 肥料运筹

“增施有机肥,早施磷钾肥,巧施氮素化肥”,这是多年来大豆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正吻合了大豆需肥的特点。

有机肥不仅养分含量全、肥效长,更重要的是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大豆根瘤的形成,提高固氮能力。一般有机质缺乏田块,每公顷增施有机肥15吨,可增产450~600公斤。然而夏大豆播种时往往有机肥不足,又值生产忙季,适宜方法是小麦播前多施培肥、大豆接着受用,不但小麦单产提高,大豆也增产增收。

宿迁市大部分土壤缺磷、钾或氮、磷、钾比例失调,由于磷、钾肥在土壤中移动缓慢,当季利用较少,所以施磷、钾肥越早越好。大豆播种时,每公顷施磷酸二铵90~100公斤或整地时施过磷酸钙600~750公斤、硫酸钾150~225公斤。

大豆追施氮肥要做到因地制宜,看苗使用,并且要适量,以获得最佳效益。实践证明,于大豆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硫酸铵150~225公斤,增产效果显著。大豆对钼肥需求较大,在大豆花荚期间可进行根外施肥,既经济又简便易行,亩喷施0.2%的钼酸铵溶液2~3次,能增花保荚,提高粒重,一般可增产5%以上。

6.2 水分运筹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尤其是花荚期间耗水量最大,整个阶段约占总耗水量的45%。这段时间对水分的反应最为敏感,所以有“大豆开花,墒沟摸虾”的说法。因此根据宿迁市降雨特点,因地制宜抓好三水——底墒水、花荚水和鼓粒水,对大豆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底墒水要浇透、浇匀,不仅能确保一播全苗,也能促进大豆早发根、早分枝。花荚期天旱应早浇水,浇大水,若长期干旱,可按开花期、结荚期两次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5%左右。鼓粒水水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贪青,或由于湿度过大,沤根早衰。灌溉的同时还要注意涝灾,农谚有“大豆喜涝天,不喜涝地”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由于宿迁市降雨很不均衡,多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雨量较大,或浇水后又接连降雨,造成田间积水成灾,若不及时排水,导致大豆根系窒息而减产,甚至绝产。因此,大豆田必须做到,旱及时浇,涝及时排,田间无积水。

7 及时中耕除草

大豆属中耕作物。中耕结合除草,是大豆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墒抗旱的重要措施。“豆锄一遍籽粒扁,豆锄两遍籽粒圆,豆锄三遍实又圆”是有科学道理的。中耕除草田块百粒重增加1.0~1.2克,增产9%左右。

苗出齐后易遇干旱,杂草多,这时大豆与地面平行侧根多,应立即中耕,但要浅耕,防止埋苗。苗高5~6厘米时第二次中耕,这时深中耕松土。第三遍在开花前进行,主要是除草并结合培土,增强抗倒,为减少伤根,以浅耕浅锄为佳。

大豆中耕一定要机械化。没有机械,中耕好处再多,完成三次以上中耕也是不可能的。中耕田块行距要足够拖拉机履带宽,一次中耕8行。

8 化学方法壮茎促根

为了保持大豆主茎合理生长速度,增加主茎花荚,增强抗倒性,及时化调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生茬口、肥力较好田块。

8.1 喷施多效唑

在大豆2~5复叶期喷施15%多效唑粉剂的50~200ppm溶液。试验证明,经多效唑处理的大豆,植株矮化,茎秆增粗,抗倒伏,复叶小而厚,叶柄短粗,叶色转绿,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效率提高,主茎分枝多,叶柄与主茎夹角缩小,降低了结荚高度,根系发达,主根粗,根毛多,根瘤数多,荚多粒多,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抗早衰,增重增产。多效唑对大豆高产栽培有着广阔的前景。

8.2 生根粉拌种

实践证明:在播种前,每公顷用0.1克ABT生根粉溶于0.05公斤酒精中,对水4公斤喷于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堆闷4小时即可播种,对大豆增产壮根效果显著。

9 综合防治病虫害

9.1 病害防治

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以真菌性病害比较普遍,危害大豆较重的病害主要有大豆花叶病、炭疽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和大豆菟丝子等,这些病害对大豆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环境中病原和田间小气候,因此在选购大豆品种时要问清品种抗病性,其次是确保大豆种植在生茬口上。对于土壤中有线虫积累的田块,用种子重量0.1%~0.2%的1.5%菌线威颗粒剂,混入100~200倍的过筛湿润细土中,药土拌种后播种即可。

9.2 虫害防治

大豆害虫的种类也较多,危害大的虫害主要有豆蚜、红蜘蛛、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和甜菜夜蛾,近两年夜蛾类害虫比较猖獗。宿迁地区大豆害虫防治做的比较好,这里就不赘述了。对于成虫有翅害虫,也可以尝试推广太阳能诱蛾灯捕杀,无公害,节约劳力。

10 适时收获与贮藏

10.1 适时收获

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茎、荚呈草枯色,籽粒与荚壁分离,籽粒过半干硬,呈现原有品种色泽,手摇植株有响声,即是夏大豆最佳收获时期。收获过早,产量达不到最高值,产品质量不行;收获过迟,即使不会裂荚,但遇雨霉烂风险大,也不利于下茬种植。

10.2 晾干贮藏

收获后的大豆一般带壳晾晒,不要暴晒籽粒,以防种皮皲裂,商品性下降。籽粒水分12%~13%时入库贮藏。

[1]赵清国,刘忠堂.关于振兴我国大豆产业之浅见[J].大豆科技,2010(5):38-40.

[2]郭清保.2011年大豆产业政策需“思变”[J].饲料广角,2011,4:19-20.

[3]岳本奇,李琳英,王伟,等.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科学,2005,5:20-23.

猜你喜欢
夏大豆宿迁出苗率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宿迁,宿迁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