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和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

2011-06-08 13:21陈柳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191)

一、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

装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工具,是人大脑和四肢功能的延伸。因此先进的装备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以至于人类历史阶段是以新的装备发明和应用来划分的,例如使用铁器是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瓦特发明蒸汽机是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分水岭。蒸汽机的诞生,带动许多机器(如火车、汽车、飞机等)如雨后春笋地发明出来。马克思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4页)”。这充分说明装备工业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石油煤炭开发离不开钻探开采装备,汽车制造离不开零部件装备,建筑建材离不开破碎机械装备,远洋航运必须有造船设备的支持,电气机床产品离不开高端设备的制造,互联网发展也离不开硬件电子设备,航天发展、军事研发更离不开高端材料装备,服装食品制造当然也离不开相关机械装备;所以不分工业轻重、产品端位高低,只要生产产品,都离不开相关装备和设备,而装备制造产业就是生产所有制造业装备的行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各制造业的总称,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它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完全取决于装备的水平。装备制造业涉及行业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装备制造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业“母机”,包括数控机床(N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的成套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的成套设备,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航空、铁路、公路及航运等所需的先进交通运输设备,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等大型环保设备,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输水输气等大型工程所需的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具有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一个高就业、节省能(资)源、高附加值、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民族长远利益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装备制造业位居工业的核心地位,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是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即使在信息社会中,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战略产业地位仍不会动摇。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装备制造业肩负着强国之梦。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毫无例外地把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作为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国力的后盾。日本把机电工业称为经济起飞的先导部门,作为提高国民福利的“发动机产业”。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一度鼓吹机械工业是“夕阳工业”导致了约十多年美国竞争力的衰退。1993年2月克林顿在硅谷的报告中提出“制造业始终是美国经济的脊梁”。美国一位著名学者在其《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及对策夺回生产优势》报告中有精辟概括:“一个国家要想生活好,必须生产好”、“失去制造就失去未来”。无独有偶。日本著名学者唐津一写了一本《忘记了“制造”的国家将会灭亡》,提出了加强制造业、振兴制造基础技术以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的观点。一直以来,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始终未被弱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就无法完成工业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和大国的根本区别在于综合国力的不同,而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就在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把装备制造业置于更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占本国工业总量的比重、资本累积、就业贡献等指标上均居前列,更体现在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总之,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它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中的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决定着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小国。没有自己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也难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需要。有人说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动机”,也有人说“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其实,装备制造业对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怎样形容都不为过。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一直处于高速成长阶段,这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中系统提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原则、主要任务等,明确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方向,总结起来主要有6点:①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装备制造业和产业结构;②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③依托重点工程,以点带面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制造;④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工程公司;⑤以装备制造业振兴为契机,带动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⑥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通过上述6点,政府期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国家完善法律法规以强化政策支持,包括调整进口税收政策、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对重大技术装备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并购重组等。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着重提出了要增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植力度一环紧似一环,并且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了国家与民族安全的前所未有的高度。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生产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在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之际,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打乱了节奏。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国务院于2009年5月12日发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国发[2009]111号),作为装备制造业具体落实《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这是继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之后,指导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的16个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来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目标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在2009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中提出依托10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我们对比《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16大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中10大领域的重点工程发现,很多内容都是一致的,只是《规划》更加细化。这说明经过三年的发展,仍有许多领域还没有取得突破或进展缓慢。

2009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装备制造业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回升向好态势逐步明朗并不断巩固,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2009年各国统计局数据,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经受住了出口市场不利、下游产品需求结构升级和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等种种不利影响,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企业投资信心增加,《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支持效果已逐步显现。“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2006年至2010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5%,2010年前11个月装备制造企业总体增长21%,实现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超过9千亿元,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7.18%,实现出口1.4万亿元,同比增长30%。从总量规模看,我国现已位居世界领先位置,跻身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一批重点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一批产业聚集区正在加快形成,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无可置疑,没有装备制造业就没有当前中国经济在世界的重要地位;没有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很难落实。

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装备制造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批重要装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总量规模居世界前列。随着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制造资源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将其产业链中低技术环节转移出去,而将含有核心技术的高附加值部分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处于国际分工的加工组装环节,其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的价值最低。我国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与发达国家竞争,我们只能被称为非创新的国际“加工中心”,还远未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相对于国际发展新格局,相对于世界技术进步的大潮流,自主创新能力弱正在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软肋。有人曾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而不强,形象地比喻为“虚胖子”。无疑是在揭示业内一个基本的共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重引进、轻开发,重模仿、轻创新的倾向还没能根本改观,存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虽然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很多领域空心化、趋同化现象很严重。很多大型机组,虽然是我们制造,但关键部分的核心技术却不在我们手中,很多技术尤其是关键部件的技术,我们趋同化现象太严重,要行都行,要不行都不行。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的工业发展就会继续付出高昂代价,对于那些垄断了某些技术或是设备的外国企业,我们只能任其开价。因此,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来说太重要了。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又得了神经病,那是很麻烦的。我们的大型成套设备,如果动力部分不行,只能由国外制造,那就像是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如果控制系统出了问题,那就像是一个人得了神经病。可以这么说,迄今为止,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完成承担起“装备中国”的重任。目前,我国重工业化进入到提速的阶段,高铁的建设、风电新能源业务的后发优势等产业正在加速我国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形成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我国完成工业转型升级这一历史使命的过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当属利器。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

2010年3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制造业按照国际分类有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资料,一类是消费品,我们分析温家宝总理所提的高端制造产业应该属于生产资料。高端制造产业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出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会议指出,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虽然从“高端制造产业”变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仅有两字之差,但意义非凡。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是各项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各类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各个行业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所以说,向高端延伸,从高端突破,抢占高端领域,是选择,是决策,更是战略。将高端装备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足以见到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之所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目的就是“替代进口”,能够让国产高尖端产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将高端装备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它对鼓励装备制造行业向高端发展,起到了政策引领作用,二是有利于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重视研发,有效地推动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的尽快到位;三是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于传统机械行业的节能节材,以及生产线的升级、产品的升级换代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是走上创新驱动、内在增长轨道的必然选择,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点举措。

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中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这为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再工业化”等发展路线,重塑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我国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峻和高级人才短缺等挑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来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更有效地为各领域新兴产业提供装备和服务的保障。因此,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

应该承认,尽管我国已是一个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能力、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大而不强的矛盾始终困扰着行业科学发展。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都来自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加之国际制造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变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是有限度的,高技术、核心技术不转让,而以跨国公司作为载体进入我国,增加了我国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难度。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高端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主要特点是技术高端、价值链高端、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高端,具体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具有高附加值特征,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装备制造业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基石。有了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才算是真正的制造业强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综观全球,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无不遵循控制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设计和制造的理念,推进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用高技术优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重视高端制造,保持产业优势。因此,在我国,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成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而且装备制造业作为“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工业大国主要靠规模来取胜,而工业强国必须要在技术、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中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未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脊梁”。我们要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因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峻和高级人才短缺等挑战,中国更需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来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更有效地为各领域新兴产业提供装备和服务的保障。

高端装备制造业横跨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这两大领域,直接关系着一些基础产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将高端装备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涵盖的重点领域看,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装备的支撑。比如,在新能源领域,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智能电网,这些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装备支撑,新能源装备的发展是这些行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在节能环保产业中,节能设备、环保设备的发展是实现节能环保的基础条件。可以看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含的七大产业中,其他六个产业发展都离不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是工业之本,产业推进,装备先行,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处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是走上创新驱动、内在增长轨道的必然选择,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举措。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见图1。

图1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

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2011年3月,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起草的《“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完成并提交国务院,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可总体概括为一个战略、一个目标。一个战略是调整转型、创新升级;一个目标指的是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十二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经济结构为主线,“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升级”战略,围绕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目标,着力调整产业技术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形成自主技术、产品和品牌;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促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素质。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在发展方向上着眼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规划》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2009年底,中国商务部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投放了一个时长30秒的广告,推销史上最大商品——中国制造,在这个于亚、美、欧地区广泛播出的广告中,中国政府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合作的理念。而其背后,“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的渴求亦呼之欲出。时至今日,这一华丽转身的梦想正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关键,高端装备制造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使得“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理想向着彻底实现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借鉴国外同行业的振兴做法,研究制定《装备制造业振兴法》,建立重大技术装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统筹制定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组织协调重大技术装备联合公关,协调落实依托工程,组织并监督实施国产化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检测和信息引导,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相信,我国装备制造业那块最短的板,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高质量的补足。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浮出水面,该产业的战略地位将得以确认,相关扶持政策有望陆续到位,未来十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发展空间巨大。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制造,一定是依托全球的技术标准、遵循全人类的价值理念,走中国创造之路。

四、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有关对策

1.要着力增强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突出的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不断增强高技术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而更加凸显了现代装备制造业对于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型生物机械技术以及环保装备技术等高技术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装备制造业,深刻地影响着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其高技术含量已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而不是低水平、盲目的扩张。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强化,资源短缺与环境约束更加突出,大幅度地提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就会变成沙滩上建起的大厦。综观全球,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无不遵循控制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理念,推进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以高技术优化来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保持产业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认识到,产品竞争的背后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竞争的背后则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

尽管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虽然能生产许多重大装备,但基础件和基础工艺发展严重滞后,很多装备中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实践证明,通过市场交易得来的技术只能是入门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花钱买不来现代化。我们不可能从发达国家引进最新、最尖端的成果,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高端制造产业发展,一定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用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因此,我们要科学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过程所面临的背景和各种问题,把握好产业自主创新的规律和机制,切实完善体制机制,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升级改造、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对装备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并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实施,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创新模式,全面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强化科技创新,抢占自主创新的制高点,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当今世界装备制造大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普遍重视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以此带动了本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时甚至充当政府代言人,组织重大工程建设、尖端产品技术研发和对外贸易等。如美国的通用电气、通用汽车、福特,日本的三菱、东芝、日立、丰田、日产,德国的西门子、大众、戴-克,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韩国的现代、三星等。这些跨国公司资产规模大,全球化配置资源,经营范围广,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能力强,普遍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可为用户提供产品租赁和销售信贷服务。有数据表明,在世界500强榜单上,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寥寥无几。甚至可以用“只有诸侯,没有王者”这样八个大字来形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现状。而一个“只有诸侯,没有王者”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振兴谈何容易?在全球产业链大转移的过程中,作为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的承接方,我国能够参加国际分工的部分还多处在附加值的最低端,我国还远没有到为世界工厂的称号而陶醉的时候。因此,加快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鼓励和引导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组建形成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统成套公司,提高装备工业的总承包总集成能力,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要鼓励支持国内有条件的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并购参股国外先进企业;要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重组,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整合,结成动态战略联盟,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关键作用的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控制能力和主导权的基础上,支持其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3.创新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创新商业运行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基石。这是一个需要智慧又最考验智慧的问题,如果选择一个传统的、过时的模式,企业的发展机遇就会失之交臂。这是因为,对竞争模式的认识与把握是企业能否赢得竞争的前提。而创新模式既需要经常否定自己,也需要经常颠覆别人。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创新模式的空间是很大的。例如,工业化的推进方式要有所变化,企业的形态要有所转换,市场的形态要有所转换。也就是说,从传统的企业形式转换为现代企业形式,从落后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的管理方式,从传统的交易方式转换为以品牌为营销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交易方式,等等,英雄大有用武之地。常言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鱼”和“鸟”是有大小之分,有强弱之别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毛主席曾经在他的诗中把“鲲鹏”与“蓬间雀”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是做展翅的“鲲鹏”还是做胆小的“蓬间雀”,显然是不言而喻的。思路决定出路,方略明确使命,使命昭示未来。瞄准高端,抢占高端,从高端寻求突破,已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摆脱传统模式,向新型现代化模式转型发展的战略聚焦点。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大趋势,突破传统的装备制造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营销结构、管理结构,摆脱以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为特征的传统低效能、低效率发展模式,变革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生产、技术、销售、经营、管理、制度、决策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创新发展,才能推动石油装备制造业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起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创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和发展体系,实现由依靠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的转变;由注重生产能力扩张向注重技术能力积聚的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转变;由对环境挤压向对环境友好的转变,在转型发展中变革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4.做强产业集群,着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力。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英国北部的汽车、金属加工等制造业集群,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群等,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拥有竞争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是世界工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通过产业集群推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深化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改革,通过这些企业的重组和技术改造实现结构升级,通过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分工协作带动周边企业的发展,推动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和融合。(2)引导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网络链接模式向基于价值链主导的模式发展,在高端装备制造核心企业之间搭建开放型、网络化的生产组织。增强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和知识交流,强化生产企业与外部主体要素的互动,形成高效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协作模式。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创造、扩散和运用知识的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域性创新系统,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模式,因此,我们可以在集群内部建立以装备制造企业为主导的知识共享平台和装备制造业集群主体要素交流平台,推动本区域内以市场为基础的知识和人力资源流动和技术扩散。(3)使社会网络层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支撑,让区域社会创新网络的发育和形成成为集群发展的外部动力。研发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灵魂,加强对技术创新源头——科研机构与制造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是集群网络发展的基础。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教育科研院所的研发机构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区落户,扶持大企业创办研发中心,提高大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集群创新的激励、决策和运行等机制,促进形成区域性、共生型、开放式的创新网络体系。促使对高端装备制造各行业都有牵动作用的虚拟制造、嵌入式系统、成套设备集成、网络远程并行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总之,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辐射形成一个由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构织而成的网,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配套体系的完善,从而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力。

5.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制造服务业。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新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已经占了很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时间处在研发、采购、销售、存储和售后服务。同时专业化又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制造业正在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制造的服务化已经成为高端制造发展新内容。现代制造服务业是指制造企业及其派生出的、与其有紧密关系的独立专业服务机构,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获得更高的利润,通过对原有核心业务的延伸,为客户提供以知识密集、附加值高为特征的服务。这些服务内容包括: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设备成套、工程承包和交钥匙工程;节约客户资源的备品备件供应;系统设备现代化改造;系统设备远程监测、维护与故障诊断;产品报废回收及再制造;设备租赁服务;为用户提供人员培训;咨询与信息服务;现场测试、维修及其他服务等。现代制造服务业将信息化作为提供服务的平台和工具,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把服务向业务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扩大了服务范围,拓展了服务群体,并且能够快速获得客户的反馈,能够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制造服务业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全球500强企业共涉足51个行业,其中28个属于服务业。从数量上来看,有56%的公司在从事服务业,更有两成的跨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始终掌控装备制造产业链上的高额利润,主要是他们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通过实施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移传统制造业,掌握着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实现高端垄断、低端转移。

现在,主要占据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是生产过程制造,这是一条“苦笑曲线”。从“苦笑曲线”努力转为“微笑曲线”,一方面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另一方面,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强内功。因此,振兴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但要关注有形产品的生产,还要顺应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如何发展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制造服务业,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真正重视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与装备制造相关的配套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向高附加值、有特色的方向发力,抢占产业链的价值制高点;三是,加快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战略,通过应用数字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增加传统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技术附加值。通过提供网络化配套服务,延伸产品的价值链和附加值,推动装备制造服务信息化;四是,积极研究、加快拓展装备制造服务的范围、广度、深度。

总之,我国要由“传统”向“先进”、由“制造”向“创造”跨越,实现装备制造业高端突破,必须要实现“六大转变”,即由粗放加工向精密制造和工艺创新转变、由简单模仿制造向掌握核心技术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重生产规模向重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转变、由设备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由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化转变。

[1]陈柳钦.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7 -50.

[2]王国跃,李海海.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2):71-73.

[3]胥 军.面向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J].气体分离,2009,(4):92 -95.

[4]陈柳钦.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EB/OL].学 说 连 线,http://www.xslx.com/Html/jjlc/201103/15329.html.

[5]石 勇.谈谈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J].求是,2007,(9):58 -60.

[6]张国宝.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问题[J].求是,2008,(4):18-21.

[7]白永秀,赵 勇.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61-65.

[8]丁 敏.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开发研究,2010,(5):133 -137.

[9]陈柳钦.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智库版),2010,(46):11 -18.

猜你喜欢
高端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高端油品怎么卖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