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穴治疗手足疼痛106例

2011-06-08 01:41吴扬扬张秋玲刘力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董氏奇五虎针法

吴扬扬,张秋玲,刘力文



五虎穴治疗手足疼痛106例

吴扬扬,张秋玲,刘力文

(贵州省人民医院针灸科,贵阳 550002)

针刺疗法;腱鞘炎;关节扭伤

五虎穴是董氏奇穴中用于治疗手足疼痛的一组特效穴[1]。笔者自2003年3月至2009年1月采用五虎穴治疗手足疼痛10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6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45例,女6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3 h,最长2年;踝关节扭伤32例,腕关节扭伤11例,足跟痛19例,腱鞘炎25例,手指痛6例,足背/足趾痛13例。

1.2 纳入标准

凡出现手足部位疼痛、功能障碍或减退者,腕踝关节扭伤者,部分患者有血尿酸增高,足跟痛者摄X片可见跟骨骨质增生[2]。

2 治疗方法

五虎穴位于大指第一指节桡侧赤白肉际处,将此指节均分为六等分,共7个点,中间5个点即五虎穴,自指尖向掌顺序,依次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详见图1。

图1 五虎穴定位示意图

五虎一治疗手指酸痛,腱鞘炎及腕关节扭伤;五虎三治疗足趾酸痛;五虎四治疗踝关节扭伤、足背痛;五虎五治疗足跟痛;五虎二则作为五虎一、五虎三之倒马针,倒马针法系董师所创用之一种特殊针法,是利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法,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奇穴与十四经穴均可利用此针法。具体操作为,先在某一部位施1针,然后取同经邻近穴位再刺1针,如先刺五虎一,再刺五虎二;先内关,再间使;先合谷,再三间,具有增强先针穴位功效的作用。

患者取坐位,前臂置于桌上,施术者捏住患者大指,常规皮肤消毒,取0.30 mm×25 mm毫针,避开血管,根据病痛部位取相应穴位快速刺入2~4分,然后采用动气针法(即进针得气后轻捻针,并嘱患者活动患部,疼痛可立即减轻,视疼痛减轻程度而留针,其间数次捻针,患者活动患部,直至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取穴一般是取患侧,如针刺患侧影响动气针法操作,可取健侧。留针0.5~1 h。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消失,疼痛部位关节活动自如,功能正常。

显效 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疼痛部位功能活动有明显进步。

有效 疼痛减轻,功能活动有进步。

无效 治疗2个疗程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1%,痊愈率为73.6%。详见表1。

表1 106例手足疼痛患者疗效比较 (n)

3.3 病例介绍

患者,男,19岁,右踝疼痛,不能行走3 h。3 h前因打篮球时不慎扭伤右踝,当即感疼痛,右脚不能着地,渐出现肿胀,青紫,被同学背来就诊。患者右踝明显肿胀、青紫,不能背曲及跖曲,足底不能外翻及内翻。踝关节X线摄片,未见骨折征象。诊断为右踝关节扭伤。取右手五虎四、五虎五、五虎二,常规皮肤消毒,用0.30 mm×25 mm毫针快速刺入穴位,轻捻针,嘱患者轻轻活动右踝,当即感疼痛减轻,15 min后右脚可着地,但不能行走,续留针嘱患者一直活动患部并轻揉患部,1 h后可跛行。留针期间数次捻针,2 h出针。嘱患者回家后24 h内冷敷,24 h后热敷。次日复诊,自行走来,查局部肿胀明显减轻,青紫未变,行走时感疼痛。续前治疗,2 h后已无疼痛,行走自如。

4 体会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医师继承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的一家之学,与一般奇穴不同,它既不同于局部取穴的阿是穴,也不同于有病才有反应的天应穴,为董师及祖上经长久临床经验积累总结的常定穴。董氏奇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计有470余穴。董氏奇穴与中医学说、十四经脉、生物全息、神经分布都有密切联系。五虎穴是治疗手足诸痛症的特效穴,其原理与生物全息、对应、人体各部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有关[3,4]。大指在大脑的运动区及感觉区投射面积最大,针刺大指,可刺激大脑产生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脑啡肽、内啡肽等,达到镇痛、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的目的。

新病及皮、肌、筋部病取穴浅,疗效好,而骨病,如跟骨骨刺,则用贴骨刺,即进针后毫针紧贴骨旁或直接刺于骨膜上,以应体应(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明及应用,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此原则可突出董氏奇穴及十四经穴的效果,增强疗效)。对痛风则要及时针对病因治疗,排尿酸。

[1] 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27.

[2] 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594-1595,1608-1609.

[3] 刘乡.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核团对中缝大核的调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J].针刺研究,1996,21(1):4-11.

[4] 符中华.浮针镇痛验案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2):23.

2011-03-20

R246.2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9.626

1005-0957(2011)09-0626-02

吴扬扬(1958 - ),女,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董氏奇五虎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在切脉针灸理论指导下联合董氏奇穴治疗耳鼻咽喉难治性疾病经验举隅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五虎图》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500年五虎少林会 京郊传承现雄风
博弈名谱(48)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