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蜀东门模式

2011-06-08 03:56毛世洲
当代党员 2011年6期
关键词:老蒋杨军东门

毛世洲

2010年,奉节县蜀东门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1200万元,社员平均年收入两万元以上,增收5530元。

一个小小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何以短短两年就创造了如此佳绩?

从单枪匹马到抱团出击

2007年2月,奉节县白帝镇浣花村,脐橙熟了。

“三毛钱一斤。”收购商给果农蒋龙伟报了一个价格。

“太少了,再加点吧?”蒋龙伟苦苦哀求。

“不行。”收购商连连摇头。

“三毛五一斤嘛……”蒋龙伟声音变低了。

“你不卖的话,我就走了。”收购商转身要走,“我可不怕收不到脐橙。”

这年,一场特大雪灾中断了村里跟外界的交通联系,一些以前常来的收购商不见了踪影。

“三毛就三毛,过秤!”蒋龙伟咬牙接受了这个价格,再不卖掉,脐橙坏在树上,损失会更大。

看着收购商拉着满车脐橙含笑离去,老蒋很怄气:“又白忙活了一年!”

这一年,除去化肥和农药的成本,老蒋只挣了两三千元。

蒋龙伟的遭遇只是过去奉节果农的缩影。

果农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常常为收购商做嫁衣。

2008年初,在外打拼多年的杨军回到了家乡浣花村。

“一个人很难做大,把树集中起来,搞标准化果园,一起找销路,赚的钱共同分。”杨军听过沿海不少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故事,建议村里成立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

“我反对!”蒋龙伟劈头盖脸地给了杨军一个难堪。

“不过是骗钱的把戏罢了。”村民们头摇得像拨浪鼓,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搞专业合作社,可以让大伙儿的脐橙卖到两元钱一斤!”杨军承诺说。

“扯淡!我们的脐橙从来没有卖到八毛钱一斤。”

…………

无奈的杨军决定先从家人、朋友突破,经过软磨硬泡,当年6月,有68户果农抹不过面子,以货币、果树、土地、实物作价的形式入股,不太情愿地加入了蜀东门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

蒋龙伟最终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了合作社。依照入社合同,老蒋的果园依然是他自己的,但老蒋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进行种植。

“收成时,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收购脐橙。”杨军承诺说。

但蒋龙伟并没报太大希望。

首战告捷

入社后,老蒋半年里参加了十多次会,如何科学种植、如何科学管理、如何剪枝上肥……

合作社还制订了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同时,老蒋被要求改种纽荷尔脐橙、91脐橙、95-1晚熟脐橙、切斯勒特脐橙四个新品种。

“太折腾了!”蒋龙伟有些不满,“种脐橙,哪里需要这么多条条框框!”

不过,接下来合作社的另一个决定让老蒋彻底看不懂了——禁止使用农药和除草剂,改用太阳能杀虫灯。

“这玩意管用吗?”老蒋心生疑虑。但他只能接受,合作社成立之初,便确立了“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质量、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

效果很快显现。

脐橙是以果径来衡量价值的,标准果的果径在80到85毫米,100毫米以上的就称为超级果。当年,合作社超级果的比例达到1/6。

到了2008年底,合作社果真按照市场价一元一斤的标准,收购了老蒋家的全部脐橙。

当脐橙收购商大摇大摆地进村找到老蒋时,老蒋一个劲地摆手:“没有了,我的脐橙早卖掉了。”

“卖了多少钱?”

“一元一斤。”老蒋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扶摇直上

从2009年开始,合作社花钱的速度“扶摇直上”。

先是生产基地修建园区人行道3000米,然后是建蓄水池四口、引水渠1500米、沼气池六口……

“哪来那么多钱?”社员们追问。

“2009年,我们就争取到各种涉农资金230余万元。”杨军解释说。

以前,农村都是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模式,生产盲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家支农资金很难让农户获得实惠。

有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后,就可以集中获得来自农业、水利、扶贫、移民、科技等部门的支持。

效果立竿见影——合作社的脐橙产量“扶摇直上”。

“2008年我家的脐橙产量是两吨,2009年是三吨,2010年是四吨。”蒋龙伟说。

价格也在“扶摇直上”。

2008年合作社的每斤收购价是一元,2009年是1.2元,2010年是两元。

物以稀為贵,这条定律在蜀东门合作社失灵了。

“其实,并不奇怪,我们的脐橙产生了品牌效应。”杨军说。

合作社注册了“蜀东门”企业商标、“夔门白帝橙”产品商标,同时还申报了1200亩奉节“蜀东门”脐橙绿色食品认证,800亩奉节“蜀东门”脐橙有机食品认证。

“有了品牌,不代表就能卖个好价钱。”曾在企业里担任营销总监的杨军深谙营销之道,“定价是门学问。”

合作社又制订了“依质论价、分级包装”的策略。合作社还制作了精品礼盒、普通礼盒、普通包装、周转箱四款12个规格的不同包装。

在一系列精心策划下,奉节“蜀东门”脐橙成功打开了重庆、成都、北京、大连、哈尔滨五大市场,还远销俄罗斯。

今年1月23日,杨光银来到蜀东门合作社,领到了交售给合作社的脐橙款和5.8万元“二次分红”。

所谓“二次分红”,是指每年脐橙销售季节结束后,合作社统一核算所得利润,向社员返还红利。

在2010年,蜀东门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增加收入400余万元,共向社员分发了113.2万元返利,使社员户均增收5530元。

“这也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杨军坦言。

合作社每年都会从盈余中提取10%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提取10%的公益金,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福利事业;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比例返还;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看到合作社大丰收,500多名果农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到2010年底时,蜀东门合作社的股东人数达到了723名。

谈及合作社的未来,杨军有着更远大的抱负——跃升为农业部的“部级示范社”,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合作社。

猜你喜欢
老蒋杨军东门
向着目标拼搏
东门渔村渔文化的构成及其传播路径策略分析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封笔
东门街
送水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