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珊•朗格美学观中的普遍情感

2011-06-08 07:13黄琛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朗格艺术品本质

黄琛

摘 要:苏珊•朗格的《艺术问题》中,提出了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并指出艺术中普遍的情感由艺术抽象获得。本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还指出了这一观点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普遍的情感 艺术抽象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符号,有这自己独特的意蕴,这种意蕴就是人类情感。她指出:“它(艺术品)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当然,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指广义上的情感,亦即任何可以接受到的东西——从一般的肌肉觉、疼痛觉、舒适觉、躁动觉和平静觉到那些最复杂的情绪和思想紧张程度,还包括人类意识中那些稳定的情调。” 从“广义上的”“任何“可以看出,朗格所提出的情感不是个人主观化,情绪化的情感,而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朗格强烈反对艺术是艺术家个人真实情感的表现。她说:“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 这种人类社会中普遍情感是超越了每一个人的情感,是普遍的人类的情感。

一、朗格的普遍的情感

前文已经说到,这种艺术中的普遍的情感,是一种超越每一个个人的情感,是一种人类的情感。朗格还说道:“一个舞蹈表现的是一种概念,是标志感情、情绪和其它主观经验的产生和消失的过程的概念,是标示主观感情产生和发展的概念,是再现我们内心生活的统一性、个别性和复杂性的概念。……动态的舞蹈虚像作用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它的作用就是表达创造者所具有的概念,换而言之,它的作用就是直接展示情感活动的结构模式。” 也就是说,舞蹈作为艺术被表现出来的时候,不是这一具体的舞蹈动作,而是从具体的舞蹈动作抽象出来的舞蹈的概念和本质。用她自己的话,就是说:“当人们在欣赏舞蹈时,他们并不是在观看眼前的物质——四处奔跑的人、扭动的身体等等,而是通过这些物质来感受‘并不属于某演员个人的情感,而是属于舞蹈本身的情感 。”这种感情就不是个人的,而是艺术家从艺术形式中抽象出的人类情感的共性。“艺术品本质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朗格在本质上是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但是她一再强调: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一个舞蹈,它的可感知形式表现了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这就是普遍的情感。

强调艺术品的情感是艺术品家自我主观情感的流露与表现,这种理论主张发展至当代,以克罗奇和科林伍德为代表,已经走到了极端,如科林伍德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所作的每一次讲话和姿态都是一个艺术品。”上文说到,朗格就是反对艺术是艺术家个人真实的情感表现。对于科林伍德这样的观点,朗格肯定是味同嚼蜡,“朗格认为,对于自我表现者来说,根本不需要构思,也不需要冷静清晰地阐释。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的规律,纯粹的自我表现不需要艺术形式,如无常的哭笑、狂吼乱叫等感情并不是音乐所需要的东西。” 她指出:“在我看来,每一种艺术都以不同程度的纯粹性和精巧性表现了艺术家所认识到的情感和情绪,而不是表现了艺术家本人所具有的情感和情绪,它表现的是艺术家对感觉到的事物的本质的洞察,是艺术家为自己认识到的机体、情感的和想象的生命经验画出的图画。” 从这里可以看出,朗格的普遍情感是与个人狭隘的情感相对的。

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本质,超越艺术家个人的闭门造车,这是不难理解的。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往往要有关注人类命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的因子,要从包罗万象的生活中看到本质的意义,这样的艺术品,往往会有深刻的主题和思想。“作品所要表达的审美情感,虽然起始于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但它总是要超越个人的狭隘情感范围,与人类的共通情感相通,才能使作品保持长久的情感魅力。” 既是普遍的人类情感,就一定会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英国作家T.S.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天才》一文中道出了艺术活动的真谛,即艺术家的成才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消除个体性的过程。伟大的艺术家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消除个体性的过程。伟大的艺术家正是在牺牲个体性的过程中真正融化于展现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传统之中。荣格看来:“作为一个人,他可以有一定的心情、意志和个人目的,可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是一个更高意义上的人——他是一个‘集体的人,一个具有人类无意识心理生活并使之具体化的人。为了完成这次困难的工作,有时艺术家必须牺牲个人的幸福,舍弃一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切东西。” 这与朗格的主张是有相似之处的。

二、“普遍的情感”是如何获得的?

朗格认为:“不管是艺术家还是逻辑家同样都在自发地以同样熟练的技巧从事着‘抽象活动。” 她又说到:“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是抽象的。” 因为“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符号,艺术家的人物自始自终都是制造符号,而符号的制造又需要抽象。”她说:“艺术要达到的目的是对于情感生活之本质的洞察和理解,而一切理解又需要抽象。……反过来,不进行抽象,也就无法得到表现情感生活的符号。” 既然艺术表现的是普遍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是抽象的,艺术就是抽象的,要创造出艺术作品来,就要对人类的情感进行抽象。朗格指出,艺术抽象过程中事物的感性性质和情感之间的自然关系,成了促进艺术中的感情材料的功能得以发挥的因素。艺术中能够展示出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都成了情感符号。通过这样一些性质,艺术品有机结构的幻想才被创造出来。既然艺术表现的是普遍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是抽象的,艺术就是抽象的,要创造出艺术作品来,就要对人类的情感进行抽象。

朗格还说:“在艺术抽象中,通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设法使得将加以抽象处理的事物的外观表象突出出来。” 而且,在她看来,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事物,而且永远保持着这种独特性。它是“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它是独特的,不是样板性的。所以,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对某一个具体的事物加以抽象处理,使它断绝与现实的一切关系,看上去显得虚幻,同时又把它的外观表象突出出来。也就是说,艺术抽象所得到的仍是某个具体物,但它却包含了比现在具体物更多的意味,包涵了一种普遍的情感,不在是事物本身了。

三、问题与思考

雪莱、拜伦曾明确提出艺术所表现的是艺术家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说到:“只有传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的新情感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文学本来就是和情感密不可分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朗格所持有的艺术属于所表现的是人类的抽象出来普遍情感的观点,就有她的独到之处了。

朗格认为“一般的肌肉觉、疼痛觉、舒适觉、躁动觉和平静觉”到那些最复杂的情绪和思想紧张程度”也是艺术品所表现的,首先这样的生理的情感是非常具体入微的,怎么去进行抽象呢?读者很难想象出,朗格自己也没有论述清楚。再者,这样感情是常人都有的,本身就是普遍的情感,根本不需要去抽象。普遍的情感和个人的情感就一定是对峙的么?朗格直接反对个人化主观化的情感,文学作品固然不是“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但是个人人化主观化的情感就一定不能成为文学,就一定不可以是人类普遍的情感么?普遍的感情也是来自于人类个人的感情,两者必有重合之处。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样的思乡之情,不仅是叙述者本身所有的,也是人类情感的表达,这样的体裁完全没有抽象的必要。思乡是人之常情,作者直截了当的书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一样可以引起情感的共鸣。再者,人类具体的情感去抽象成概念。是不是会流于空洞,难以表达和理解呢?观众看舞蹈,直观印象上就是舞蹈动作,总不会是舞蹈理論这种“观念先行”的状态。

其次,朗格强调的艺术抽象,是对一个具体的事物对进行抽象,然后得出这一事物的形式,就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最后艺术作品是这一类,而不是这一个。抽象得出的,怎么能从一个具体的事物中就可以得到的呢?就如同我们知道苹果香蕉桔子才知道水果这一大类,说水果是苹果香蕉桔子的抽象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根本方法。观众看了一场舞蹈,这场舞蹈就一定完满的传达了舞蹈的普遍的情感么?舞蹈的种类不胜枚举: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仅一场舞蹈,怎么得到舞蹈的本质,如果一个舞蹈就表达了一个类本质,这样不就本质蜂起,舞蹈有无数个本质,舞蹈就解体了。

笔者以为,这样抽象出来的艺术品,恰恰是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这样的艺术品,只是原有事物的抽象形式,显得苍白无力。朗格的思维属于跳跃性思维,对感情进行抽象时直接忽略了社会生活,这一情感的发源地,还忽视了情感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艺术创作就成了对丰厚的情感进行抽象,这样的论述,难免抽象。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2]吴风:《艺术符号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张小元:《艺术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4]托尔斯泰著、陈宝译:《艺术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

猜你喜欢
朗格艺术品本质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