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学制变革中的路径依赖

2011-06-08 07:13陈艳芳韩丽芳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路径依赖制度创新

陈艳芳 韩丽芳

摘 要:自清末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历史变革。纵观我国学制变革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其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即学制最初形成以后,在很长的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着其后的学制发展与选择。本文对路径依赖形成的诸多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学制变革如何处理好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制变革 路径依赖 制度创新

作者简介:

陈艳芳,女,1982年8月,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管理学,教育教学管理。

韩丽芳,女,1982年10月,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创新教育研究。

ABSTRACT:Since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in our coun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d experienced several great historic transformations. In China's history track of education system transform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process exist obvious path dependence phenomenon, namely education system was initially formed, it persisted in a long period and influenced subsequent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choice. 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the path dependence was forming, and briefly studied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 dependence and institution innovation in our educational system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education system transformation; path dependence; institution innovation

路径依赖是新制度经济学家在研究制度变迁时形成的重要理论,学制是教育系统中最核心的制度,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学制变革的研究意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拓宽研究思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路径依赖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它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2],即“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3]。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历史是最重要的”,我们今天的各种选择实际上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一、我国学制的历史变革与路径依赖的存在

(一)我国学制的历史变革。二十世纪是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为结束中国数千年来办教育无章程、学校无体系的状态决定建立统一的学制。1904年1月,清廷批准了张之洞主持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确立了中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模式和框架。[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民国政府于1912年9月颁布了新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种学校章程修改和补充,史称“壬子癸丑学制”。[5]“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政府着力逐步调整、重建和发展被破坏的学制系统,到8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区都在新的形势下恢复了“六三三”学制,并最终在21世纪初确定其为基本学制。

(二)我国学制变革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在制度变迁的历程中,一个国家的初始禀赋状况深刻的影响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这种初始禀赋会产生路径依赖。[6]中国现代教育的产生,既不是传统教育的自然进化,也不是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而是外患威逼下的被动反应。[7]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清政府在无奈之下不得已而向日本取经,仿照日本学制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内忧外患的国情下我国的现代学制便进入了这样一种特定的路径,以后学制的历次变革,大多都是在原有學制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即使是在政权更迭下的学制变革,也很少彻底抛弃原有学制,民国时期所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是对清末“癸卯学制”的修改与补充,建国后的学制变革也是对原有学制的发展与完善,学制变革的路径依赖现象形成。同时,从学制变革的轨迹中可以明显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特定历史时期的学制自身总带有那个时代的明显特征,清末“癸卯学制”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民国时期学制中民主共和观念的渗透,新中国成立后学制面向工农开门的大众思想的体现,都充分说明了历史是最重要的,学制变革的路径深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二、学制变革中路径依赖形成的原因

(一)学制的自我强化机制。学制一旦形成以后进入某种特殊的路径,会不断的进行自我强化,这种自身的强化机制导致路径依赖的形成。

1.规模效应。清政府在内忧外患国库亏空的情况下决定进行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学制,试图挽救其岌岌可危的政治统治。仿照日本的学制,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颁布实施。随着学制的推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其普遍性增强,从而强化了这一学制的存在。

2.学习效应。学制制定以后,是由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自上而下的推行,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为适应这一学制的实施,建立很多组织和部门,以保障学制在各类学校中的贯彻实施。通过这些组织机构对学制进行学习,维护其存在,这样各级教育系统对学制逐渐适应,这种学习效应产生的适应,使得对某一学制的彻底否定和变革变得困难。

3.协调效应。为了学制的顺利实施,政府会制定大量与其相适应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这些制度间相互支持协作,形成新的制度连接体,最终形成统一的、具有互补性的制度体系。

4.适应性预期。我国学制的历次变革基本上都是由国家发起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即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2]权力的保障使学制的推行变得容易,且由国家强制推行的学制会很快居于主导地位。随着学制支配地位的增强,人们对其会持续下去的预期普遍化,这反过来会强化对这一学制的预期,增强其继续存在下去的确定性,同时减弱新学制出现、学制发生变革的不确定性。

(二)学制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形成在制度自身的强化机制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即交易费用和利益因素的存在。

1.交易费用。一种制度到另一种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存在交易费用。[6]对于任何一种已经持续存在多年,相对来讲比较成熟的制度而言,要对其进行变革都必将付出很大的成本。变革所要改变的就不仅仅是学制本身,还必然会涉及到与学制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其他制度,甚至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鉴于我国教育系统的庞大,费用自是不可低估,变革的动力也会因此而明显不足。

2.利益因素。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一个社会组织的状态深刻影响着制度引起的报酬递增的状况,从而决定着制度变迁的轨迹。然而,这些组织都是存在着自身利益需要的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对现存路径有着强烈的需求。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选择新的路径,哪怕新的体制比现存体制更有效率。[6]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制是国家为教育领域所作出的制度选择,目的是为了保障学校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所以制度的高效性是进行制度选择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旦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形成,它的既定方向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强化。换言之,初始的制度选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因为沿着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既定方向前进总比另辟蹊径要来得方便些。

三、学制变革中的路径依赖与创新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的观点,存在两种路径依赖,一种是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迅速优化,另一种是制度变迁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而导致停滞。我国学制自建立至今的历次变革中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这是勿庸质疑的,但也不能简单的将其归为是进入了“正确”或“错误”的路径。比如就学制改革而言,我国学制学习欧洲但不拘挛于欧洲,在学制类型上超越双轨制而直接实行中间型学制,力图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均衡点,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也是基本成功的。再如,我国學制修业年限经历了延长与缩短的多次调整,目前已经基本成熟,确定为中小学教育12年左右,合计大学教育约16年,这是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并与国际惯例准则接轨的选择,体现着创新的内涵。还有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尤其是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确定“六三三”为基本学制,同时基于地广人多、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允许其他学制类型的存在,是我国学制统一性与灵活性的表现。学制本身作为一个系统,自建立之日起就趋于自我维持,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来的冲击,从而引起内在变化。历史中的偶然事件可能成为强大的冲击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学制脱离原来的均衡状态,打破路径依赖,沿着多种路径发展也是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90-101。

[2]国彦兵编著:新制度经济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2 429-443。

[3][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 1991:1-2。

[4]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J]。 http://www.usc.cuhk.edu.hk 2006.1.5。

[5]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61。

[6] 卢现祥, 朱巧玲主编: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474-477。

[7] 李剑萍著: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M]。人民出版社,2005. 4。

猜你喜欢
路径依赖制度创新
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我国养老公平问题审视
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政治发展的透析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制度转型中的路径依赖性
制度视域下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制保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户籍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