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云邱山景区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2011-06-14 01:15
山西建筑 2011年24期
关键词: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景区

于 辰

1 概述

1.1 景观生态学

自20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地理学家C.Troll提出景观生态一词以来,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中最年轻的学科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在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由不同系统组成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探讨景观优化用于管理保护的原理和途径。其研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在景观生态评价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

1.2 景观生态评价

景观生态评价就是对景观生态现状进行评定,它是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规划、管理、保护等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它是景观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纽带。我国的景观生态评价工作虽然基础比较薄弱、起步较晚,但受到广泛重视,并涌现出不少的景观生态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目前,我国景观生态评价主要集中在景观格局、生态系统稳定性(脆弱性)、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健康、土地持续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其中对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评价的研究比较深入,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涉及的指标很多;其次对区域、流域、道路景观生态评价的研究也较多,而涉及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评价则鲜见报道。

1.3 景观生态规划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规划经历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模型,从景观分化到景观综合,从局部分析到整体优化,从传统美学到生态美学,从常规方法到现代化技术的过程,在景观开发保持和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云邱山景区兼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旅游景观类型多样。本文以云邱山风景区为例,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以及为云邱山生态质量的改善以及风景区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探讨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在风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运用,从而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区概况

云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乡宁县东南部关王庙乡最南端,景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35°44'39.5″~35°45'50.0″,东经 110°59'32.3″~111°01'39.0″,具体范围为东起红花坪西至玉皇顶(约3.5 km),南自善人沟北至康家坪(约2.7 km),总面积9.4 km2。根据现场踏勘,云邱山位于晋南古帚状构造之上,走向东北—西南的西坡—河津—禹门口的西南部边界断层以北,地质条件较为稳定,景区所在地区土壤多为褐土类。本区地表水主要为黄河水系,其地下水源比较贫乏,含水层深约2 m~185 m,属不均匀富水区,根据有关调查,景区有较丰富的泉水资源。景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6.9℃,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 h,降水量为560mm~570mm,雨量多集中在6月份~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2%,且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区域也不均。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以陆栖脊椎动物为主,分昆虫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兽类、鸟类(见表1)。区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植物资源丰富(见表2),并且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

表1 云邱山动物概况

表2 云邱山植物资源概况

云邱山地区现有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有地文景观:冰洞和风洞、人形山体、窟窿崖;生物景观:翅果油树;建筑与设施:八宝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天门、祖师顶、玉皇顶、玉莲洞;人文活动:庙会、中和节;购物类:翅果油软胶囊产品。

3 景观生态规划初步方案

1)保护和增加景观的多样性是生态规划中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考虑到阔叶林的生态效益明显优于针叶林,并且研究区又大多是纯林。为此,在不破坏其地带性植被的要求和前提下,为提高该区的景观多样性,增强各功能系统在生态过程中的有机联系与整体协调发展,增强景观的美学效果,可采取“裁针保阔增混”的方法,有意识的把部分纯针叶林经人为调控逐步演替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其物种多样性,使其抗病虫害能力和稳定性增强。2)对景观质量较好的类型,采取保育和改造相结合的措施。对风景区中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马尾松林、刺果油树林等景观类型,以保育为主,并视条件可适当扩大其面积,其他类型可任其自然演替或视需要采取一定的林相改造措施,促使其向耐阴性落叶林景观转化。3)景观质量较差的类型是进行改造的重点对象。但对于针叶林景观,尽管其景观生态评价等级较低,其面积较小,且与生境条件较为一致,并对丰富风景区景观季相及增加景观的观赏性有积极作用,故也应以抚育为主;居民一工矿地类型应尽快改造成风景区建设用地、高标准的集中居住地和各类绿地景观等。选择乡土性地带性关键物种,构建符合植被生态学特性的群落结构是提高其景观生态质量的关键。4)从长远发展看,应设法消除或减少风景区内景观生态质量的不平衡性,以达到整个风景区景观生态质量的全面提高。荒地荒山景观应是重点治理改造和消除的对象。主要措施是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绿化相结合方法,进行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5)明确划分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增大缓冲区面积。对核心区的空地、经济林、缓冲区等主要对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调整。6)景区内现存的历史人文景观,由于种种原因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因此,景区的规划建设应对其重新修缮和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强管理和维护,使得历史人文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

4 建议

1)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如前所述,云邱山风景区同时兼有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观光地的特点。风景区交通便利,喀斯特景观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且其历史人文景观多样,具有很大的旅游观光价值。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度开展生态旅游,真正做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2)建议成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管理。成立自然保护区是有效地抢救和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该风景区内珍稀濒危物种有刺果油树、矮牡丹和野大豆三种,其中刺果油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维护野生动物种群和野生植物群落,保护珍稀濒危物种。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科研潜力。区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科研、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是进行各种生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因此应加强云邱山动植物资源的研究工作,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横向联系,为相关专业院系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

[1] [日]原研哉.景观生态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0-250.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华青年出版社,2002:120-300.

[3] 方贤松.试论古村落景观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36(6):24-25.

猜你喜欢
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景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