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麻仁胶囊中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

2011-06-21 03:04李时放
天津药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蒸干三氯甲烷黄素

金 鑫,曲 佳,李时放

(1.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052; 2.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 300070)

麻仁胶囊由熟大黄、火麻仁、苦杏仁、枳实、厚朴、白芍共6味中药组成,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肠燥便秘等症。处方中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原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标准WS3-41(X-32)-93(Z),其中无含量测定,故采用HPLC法,以大黄素、大黄酚为定量指标,建立了处方中大黄的含量测定方法。修订后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及重现性好,可用于麻仁胶囊的质量控制。

1 仪器与试药

日本SHIMADZU LC-2010CHT高效液相色谱仪,LC-solution工作站。大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1100756-200110,为含量测定用);大黄酚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110796-200615,为含量测定用)。麻仁胶囊(规格:0.35 g/粒,批号061001、061002、061201、070101、070201、071201、080101、080102、080301、080401),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2 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Sepax Sapphire-C18(4.6 mm×250 mm, 5 μm);检测波长为254 nm;流动相:甲醇-0.1 %磷酸溶液(85∶15);柱温:40 ℃;流速:1.0 ml/min;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为13 716,分离度为5.5。

2.2溶液的制备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2)混合溶液制成每1 ml含大黄素10 μg、含大黄酚15 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研细,取0.7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称重,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 ml,蒸干,残渣加盐酸-30%乙醇溶液(3∶10)混合溶液15 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50 min,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次,每次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2)混合溶液溶解,置25 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3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配比,取除大黄外的其他药材,按处方工艺制成制剂,再按“2.2.2”项下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1”色谱条件分析。结果阴性对照样品在大黄素、大黄酚相应的保留时间处未见色谱峰。结果表明,阴性对照样品对检测无干扰,结果见图1。

2.3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大黄素分别为0.00075525、0.0015105、0.00377625、0.0075525、0.01132875、0.015105、0.01888125 mg,还分别含大黄酚为0.001578、0.003156、0.00789、0.01578、0.02367、0.03156、0.03945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储备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7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1”色谱条件分析,测定各自峰面积,以对照品进样量(μg)为横坐标,峰面积值为纵坐标,求得回归方程:Y大黄素=4.0×106X-4.8×102(r=1.000 0);Y大黄酚=5.4×106X-5.2×102(r=1.000 0)。结果表明大黄素在0.007 552 5~0.188 812 5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大黄酚在0.015 78~0.394 5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

1.大黄素 2.大黄酚

2.4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取1份,按照“2.2.2”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分析,连续进样6次,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峰面积,结果大黄素峰面积值的RSD为0.1%;大黄酚峰面积值的RSD为0.1%。

2.5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取6份,按照“2.2.2”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按“2.1”色谱条件分析,测定每份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6份样品中大黄素的平均含量为2.3597 mg/g,RSD为2.9%;大黄酚的平均含量为5.6964 mg/g,RSD为1.1%,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6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取1份,按照“2.2.2”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按“2.1”色谱条件分析,分别在0、2、4、6、8、10、12 h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峰面积,结果大黄素峰面积值的RSD为0.3%;大黄酚峰面积值的RSD为0.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

2.7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取0.35 g,共6份,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每1 ml含大黄素对照品0.023 62 mg、含大黄酚对照品0.057 44 mg的混合对照品甲醇溶液50 ml,再按照“2.2.2”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操作,制得供试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分析,计算回收率,结果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0.74%;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为1.83%,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大黄素加样回收试验测定结果(n=6)

表2 大黄酚加样回收试验测定结果(n=6)

2.8样品测定 取10个批号的样品,按照“2.2.2”供试品溶液制备操作,按“2.1”色谱条件分析,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见表3。

表3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3.1波长的选择 通过对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在200~400 nm处进行紫外光谱扫描检测显示,大黄素、大黄酚在254 nm处有最大吸收,与文献[1]采用的波长基本相同。

3.2提取方法的选择

3.2.1提取方式的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取0.7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 ml,称重,分别采用超声处理与加热回流的方式,提取时间均为45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 ml,蒸干,残渣加盐酸-30%乙醇溶液(3∶10)混合溶液15 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50 min,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次,每次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2)混合溶液溶解,置25 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结果显示,提取溶剂为甲醇,采用加热回流方式(7.969 2 mg/g)高于超声处理方式(6.576 0 mg/g),故将提取方式定为加热回流。

3.2.2提取溶剂用量的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取0.7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甲醇25、50、100 ml,称重,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 ml,蒸干,残渣加盐酸-30%乙醇溶液(3∶10)混合溶液15 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50 min,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次,每次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2)混合溶液溶解,置25 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测定样品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之和。加入25.50、100 ml甲醇提取后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之和分别为7.765 0、7.931 5和7.597 1 mg/g。结果显示,加入甲醇50 ml高于其他两种溶剂量,故将提取溶剂量定为50 ml,可将所测成分提取完全。

3.2.3提取时间的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精密称取0.7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 ml,称重,分别加热回流15、30、6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 ml,蒸干,残渣加盐酸-30%乙醇溶液(3∶10)混合溶液15 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50 min,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次,每次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2)混合溶液溶解,置25 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测定样品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之和。结果15、30、60 min提取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之和分别为7.440 2、7.469 3和7.494 4 mg/g。30 min与60 min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17%,认为30 min提取时间可行,故将提取时间定为30 min。结果见表9。

3.2.4提取酸度的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取0.7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甲醇50 ml,称重,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 ml,蒸干,残渣分别加盐酸-30 %乙醇溶液(1∶10)、(3∶10)混合溶液各15 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50 min,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次,每次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2)混合溶液溶解,置25 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测定样品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之和。结果显示,采用盐酸-30%乙醇溶液(3∶10)混合溶液(7.609 7 mg/g)高于(1∶10)的混合溶液(7.383 5 mg/g),故将提取酸度定为(3∶10),可将所测成分提取完全。

3.2.5酸水解时间的选择 取“装量差异”项下同一批号(071201)样品内容物,研细,取0.7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甲醇50 ml,称重,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 ml,蒸干,残渣加盐酸-30%乙醇溶液(3∶10)混合溶液各15 ml,置水浴中分别加热水解30、50、90 min,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次,每次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2)混合溶液溶解,置25 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测定样品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之和酸水解30、50和90 min,样品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之和分别为7.609 7、7.853 1和7.977 3 mg/g。结果显示,酸水解50 min与90 min,提取大黄素与大黄酚总量基本一致,二者RAD为0.78%,故将酸水解时间定为50 min,可将所测成分提取完全。且采用三氯甲烷萃取5次后,已将大黄素、大黄酚萃取完全。

3.3耐用性试验

3.3.1不同色谱柱对含量测定的影响 取批号为071201的样品,制成供试品溶液,分别用Sepax Sapphire-C18、Phenomenex-C18色谱柱,采用SHIMADZU-LC-2010CHT高效液相色谱仪,按照“2.1”色谱条件,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之和分别8.060 2和8.153 3 mg/g,二者RAD为0.09%。

3.3.2不同仪器对含量测定的影响 取批号为071201的样品,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用色谱柱,分别采用SHIMADZU-LC-2010CHT与SHIMADZU LC-2010C高效液相色谱仪,按照“2.1”色谱条件分析,测定样品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之和分别为8.060 2和7.943 0 mg/g,二者RAD为0.73%。结果显示,采用相同仪器,不同色谱柱,与采用相同色谱柱,不同仪器对测定结果均无影响。因此,建立的该含量测定方法耐用性良好,具有可行性。

1 中国药典.一部.2005:603

猜你喜欢
蒸干三氯甲烷黄素
且的关系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三氯甲烷含量的稳定性研究
头脑风暴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之优生主导小组
指甲油致癌?符合标准的产品可放心用
蒸干盐溶液后产物的判断方法
三氯甲烷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点赞!8岁小学生大胆质疑语文课本的错误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