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品质调查与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2011-07-04 10:04刘雷储金龙顾康康包善驹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无量合肥市校区

刘雷,储金龙,顾康康,包善驹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0 引言

游憩一词源于英文Recreation,原意是业余消遣或娱乐的方式。广义来说包括所有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各种活动[1]。游憩空间是由游憩引申而来,泛指人消遣、游玩、社交的场所[2]。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指出:“2015年左右,世界将进入‘休闲时代’。”[3]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地高校除了对老校区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外,还如火如荼开发新校区[4]。作为新校区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室外游憩空间不仅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休息、娱乐、交往、健身等场所。同时,它也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效果。因此,对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目前,国内外对校园游憩空间开展了大量的研究。Richard Dorber 认为校园的绿色空间服务于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象征[5]。Charles W.Moore 将校园空间作为城镇空间来设计,强调使用者对场所的参与。涂慧君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校园发展的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6]。龚颉对高校新老校区的环境空间进行比较研究。程大鸣论述了旧校园空间更新的规划要点[7]。李筠认为校园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行为特点[8]。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对游憩空间和校园空间的研究涵盖面很广,但是针对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的研究较少。

基于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二方面,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对合肥市7 所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进行调查。着重调查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参与程度和受访者对其品质评价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了解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现状,希望对未来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启发。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保证所获基础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调查选取了驻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7 所高校的新校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中国科技大学新校区(科大西区)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合肥工业大学新校区(翡翠湖校区)、安徽大学新校区(馨苑校区)、合肥学院新校区(南艳湖校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新校区、合肥师范学院新校区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合肥市肥东县龙塘镇。为方便描述,这7 所高校新校区分别用1-7 表示(图1)。

图1 调查对象空间分布图

1.2 研究方法

冯维波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法,基于游憩者感知,对重庆都市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进行品质评价[9],突破了以往采用绘图法研究城市意象的单一模式。本研究借鉴这种研究方法,对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

1.2.1 调查内容

本研究主要调查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各具体游憩空间的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

首先,根据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的具体特征,经实地考察并结合现有理论和研究方法,将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分为5 大类型和9个具体游憩空间,并用英文字母表示(表1,图2,图3)。虽然并没有涵盖所有的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类型,比如游戏空间,但它们最具有典型性。

表1 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系统构成

图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分布图

图3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使用现状图

其次,选取二个评价指标: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参与指数”反映受访者对于游憩空间的参与程度。“品质指数”反映受访者对于游憩空间品质的总体评价。由于游憩个体的差异性,许多评价指标只能凭受访者的感受和经验判断,难以确定和量化。为了便于受访者快速选择和结果的统计,本研究参考李克特五点尺度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具体选项和属性分值,并用英文字母表示(表2)。

表2 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评价指标

根据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系统构成和评价指标制订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二是受访者对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各个具体空间的参与程度和对其品质的打分。

1.2.2 调查方法

从2010年8 份月开始,到2011年6月份结束,历时10个多月。通过面谈、邮寄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7 所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使用者发放调查问卷1500 份,收回问卷1165 份,回收率为77.67%,其中有效问卷1040 份,有效率为89.27%。

1.2.3 分析方法

基于SPSS 软件,将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

(1)参与指数

式中:CB(n)为第n个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的参与指数;PB(n)C(i)为选择第n个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参与指数评价指标中的第i个具体选项的得票总数;F(i)为第i个具体选项所对应的属性分值。

(2)品质指数

式中:PB(n)为第n个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的品质指数;PB(n)P(i)为选择第n个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品质指数评价指标中的第i个具体选项的得票总数;F(i)为第i个具体选项所对应的属性分值。

按照上述计算公式将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的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计算出后,为了便于比较,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3)。同理,可对各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的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分别进行比较(表4、表5)。

表3 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分析表

表4 各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参与指数分析表

表5 各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品质指数分析表

2 室外游憩空间品质研究结果

根据表3,以参与指数为横轴,品质指数为纵轴,绘制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评价指数象限分布图(图4)。

如图4 所示,若参与指数无量纲化值越大,表示受访者对此具体游憩空间参与程度越大,即说明受访者去的频率越多;若参与指数无量纲化值越小,表示受访者对此具体游憩空间参与程度越小,即说明受访者去的频率越少。同理,若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越大,表示受访者对此具体游憩空间的品质评价越高;反之,若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越小,表示受访者对此具体游憩空间的品质评价越低。

由图4 可知,位于第一象限的具体游憩空间有游憩步行道(B2)、集中绿地(B4)、建筑物之间绿地(B6)、滨湖、滨河游憩空间(B8),说明这4个具体游憩空间参与程度较好且游憩者对其品质评价较高;位于第二象限的具体游憩空间有游憩广场(B1)、路旁小游园(B3)、其它绿地(B7),说明这3个具体游憩空间参与程度较差,但游憩者对其品质评价较高;位于第三象限的具体游憩空间有边缘林木景观(B5),说明这个具体游憩空间参与程度较差且游憩者对其品质评价较低;位于第四象限的具体游憩空间有各类室外运动场地(B9),说明这个具体游憩空间参与程度较好,但游憩者对其品质评价较低。

图4 高校新区室外游憩空间或评价指数象限分布图

从总体上看,参与指数为正的具体游憩空间有5个,分别是B2、B4、B6、B8、B9,占所有具体游憩空间类型的55.6%;参与指数为负的具体游憩空间有4个,分别是B1、B3、B5、B7,占所有具体游憩空间类型的44.4%。说明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参与程度一般。品质指数为正的具体游憩空间有7个,分别是B1、B2、B3、B4、B6、B7、B8,占所有具体游憩空间类型的77.8%;品质指数为负的具体游憩空间有2个,分别是B5、B9,占所有具体游憩空间类型的22.2%。说明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具有较好的品质。

同理,根据表4、表5,可以绘制各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评价指数象限分布图(略),并比较各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评价指数象限分布(表6)。由表6 可知各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正负数量(表7)。

由表7 可以看出参与指数为正的具体游憩空间数量最多的高校新校区是3 和4,说明安徽大学新校区(馨苑校区)和合肥学院新校区(南艳湖校区)的室外游憩空间参与程度相对较好;参与指数为负的具体游憩空间数量最多的高校新校区是1 和6,说明中国科技大学新校区(科大西区)和合肥师范学院新校区的室外游憩空间参与程度相对较弱。同理,品质指数为正的具体游憩空间数量最多的高校新校区是2,说明合肥工业大学新校区(翡翠湖校区)的室外游憩空间品质相对较好;品质指数为负的具体游憩空间数量最多的高校新校区是6,说明合肥师范学院新校区的室外游憩空间品质相对较弱。

表6 各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评价指数象限分布表

表7 各高校新校区室外具体游憩空间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正负关系数量表

3 室外游憩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研究结果,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品质较好,但参与程度一般。通过对合肥市7 所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的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个性不突出

从总体上看,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参与程度一般,这间接反映出目前我国各地高校的新校区建设无一例外的追求“大”。但大面积的广场和绿地缺乏活力,千篇一律的景观缺乏吸引力,难以形成交往空间。从具体游憩空间上看,游憩广场(B1)、路旁小游园(B3)和其它绿地(B7)参与指数无量纲化值分别为-0.188、-0.084、-0.195,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分别为0.263、0.470、0.032。说明这三个具体游憩空间品质指数较好,但是参与程度较差。在调查中受访者也普遍反映这些具体游憩空间尺度过大,没有特色。

(2)绿地空间游憩利用率不足

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内都有一部分绿化用地和备用地,但是这部分用地并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比如建筑物之间绿地(B6),参与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008,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374。说明多数高校新校区在建筑物之间只有简单的绿化,缺少供使用者交流和游憩的空间,所以参与程度偏低。又比如边缘林木景观(B5),参与指数无量纲化值为-1.000,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919。说明新校区的备用地少有人管理,杂草丛生,游憩功能差,缺乏安全感。

(3)室外运动游憩空间品质不高

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运动游憩空间(B9)参与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409,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为-1.000。说明合肥市高校新校区室外运动游憩空间参与指数虽高,但是品质指数较差。根据实地观察,除寒暑假外,各高校新校区室外运动游憩空间常常人满为患,但是其品质不能满足游憩者的使用需求,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校园在机动车道上设置篮球架以解决篮球场不足问题。

4 对策建议

(1)突出自身特色

有特色的校园才会有魅力[10]。在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规划设计中,不宜过分追求规模,而应该注重塑造富有亲和力的独特“个性”。以景观体现当地历史印迹和自身气质,表达对精神世界的深层关怀[11],这样才能提高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的参与程度。

例如安徽大学新校区(馨苑校区)的室外游憩空间参与程度相对较好,因为它的校园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徽派风格。其广场空间和绿地空间尺度并不大,但是通过露天舞台等技术手段使广场和集中绿地的围合性和私密性加强,一改某些高校新校区广场和集中绿地一览无余的空间感受,使游憩者渴望在其中游憩和停留。并且多布置特色景观和小品,既营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又提高了游憩空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增加绿地空间游憩利用率

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需要增加绿地空间游憩利用率,采用集中与分散、大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以适应不同对象的要求[12]。植物配置方面,应注意常绿与落叶树种、乔木与灌木、花卉与草坪的搭配。组成功能不同、景观异趣的植物空间,使植物的景色和季相千变万化、主调鲜明、丰富多彩[13],形成更好的游憩环境。

例如安徽大学新校区(馨苑校区)建筑物之间绿地参与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719,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648,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相对较高。其在建筑物之间的绿地上设置了一些供游憩者交流的场所,增加了空间的复合性。中国科技大学新校区(科大西区)边缘林木景观参与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261,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140,参与指数和品质指数相对较高。其边缘林木景观通过不同植物配置组合成层次鲜明的空间环境,形成多层次的游憩空间。

(3)完善运动游憩设施质量、种类和数量

随着校园运动游憩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合肥市各高校新校区需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完善运动游憩设施质量、种类和数量。研究发现合肥学院新校区(南艳湖校区)室外运动游憩空间品质相对较好,品质指数无量纲化值为-0.638。由于合肥学院于2010年5月承接了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五人制足球、毽球、壁球、门球、地掷球五个项目的比赛。因此资金投入较大,室外运动游憩空间发展很快,种类丰富,质量较高。

5 结语

室外游憩空间是校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室外游憩空间对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是基于合肥市高校新校区的基本情况,由于空间差异性和各地教育水平发展不均,各个城市高校新校区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但是在未来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如果能突出自身特色、增加绿地空间游憩利用率以及完善运动游憩设施质量、种类和数量,有利于形成更高品质的高校新校区室外游憩空间。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王琪延,王俊.休闲经济发展还需科技添动力[J].中国科技财富,2009(15):106-107.

[4]周庆华,姜长征.“大学城”建设的冷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47-49.

[5]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 形式 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6]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 景观 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包小枫.理想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7-12.

[8]李筠,董继先,杨君顺.基于大学生行为特点的校园规划[J].山西建筑,2007(4):8-9.

[9]冯维波,龙彬,张述林.基于游憩者感知的重庆都市区游憩空间品质评价[J].人文地理,2009,24(6):91-96.

[10]施文.大学校园环境使用满意度调查分析与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5(3):32-37.

[11]张建华,许珂.当代城市景观中的历史文化信息表达[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6,21(4):283-287.

[12]王崇杰,房涛,岳勇.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希望小学设计创作中的实践[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4(2):145-149.

[13]鲁敏,刘佳,李亚男.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5):377-380.

猜你喜欢
无量合肥市校区
乌雷:无量之物
醒狮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送你一盆小多肉
刘少白
合肥市朝霞小学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论书绝句·评谢无量(1884—1964)
炳灵寺第70 窟无量寿经变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