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命运是我们幸福的标尺

2011-07-04 12:07张伟
读者 2011年5期
关键词:末尾标尺命运

张伟

王媛元的梦想并不大,她想要一身完整的衣服,想过一个快乐的年。在这张16开的纸上,她还歪歪扭扭地写道:“我希望,今年学校多多关照一下我家。”

在2010年的末尾,这是重庆市万州区郭村镇中洋村一个11岁小女孩的新年心愿。它背后,隐藏着一个普通家庭的不幸故事。而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来说,它背后隐藏着的,还有我们社会中随处可见的艰难民生。

为此,对这个故事,你我都不应视而不见。

王媛元才读小学五年级,却已经饱尝贫穷之苦。在一家慈善组织征集新年愿望的纸上,她这样描绘贫穷带来的阴影:每次过年家里只吃白米、白菜,从来不吃瓜子、糖;每次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穿过的,感觉很冷;因为家里穷,别人都嘲笑我家。

但更多辛苦,她有意或无意地省掉了。在中洋村的4间瓦房里,眼泪是这个家庭最常见的东西。这个家庭的母亲,一个39岁的农村女人,自两年前起,被随时可能夺去生命的疾病所折磨,为无法支付的医疗费用发愁;父亲在外出打工时被压断了腿,也无力再赚足够的钱;这个家庭的大女儿刚刚因此辍学,没有念初中。

所有不幸加起来,压垮了这个生活原本并不算太坏的家庭。这是意外,它既不能归罪于这家人的品质,也不能归罪于这个时代或制度。但这个家庭的命运可以算做一种提醒:许多人的生活还远算不上美好,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从诸多迹象看来,这个家庭是可怜又可敬的。据说,他们存折上只有1000多元钱,已经无法再支付病人的药费。因此,他们甚至已经打算放弃治疗。据说,母亲冉启香不愿意放弃生命,因为她有责任将女儿养大成人;据说,11岁的王媛元从不允许母亲干重活,她宁肯自己蹒跚着挑大粪。

他们身上有贫苦人的坚忍。这对夫妇曾想尽方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打工、养猪,但最终失败。他们身上也有那种我们熟悉的、常在普通人身上发现的尊严。他们不大愿意自己的名字登上报纸,因为“我们没脸向别人要,是我们自己过得不好”。当王媛元背着父母写出自己的心愿后,冉启香知道了,她哭了一天,并责备女儿:“你怎么能伸手向人家要?衣服破了就穿破的,只要干净就行。”女儿则回答:“我想让他们给我钱,能给你治病,如果你死了,大家会嫌弃我。”

在这一年的末尾,我们无奈地发现,坚忍和尊严,并不足以挽救一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对国情略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在我们的社会里,同样的家庭还有很多,王媛元一家甚至并不是其中最艰难的。

这些艰难,也许确实是由于偶发的意外所致。但毫无疑问,它们汇在一起,向我们的社会提出了一个实实在在、必须回答的问题:一个美好的社会图景,是否能容忍这些就在我们身边的不幸继续?我们的社会有没有为减少这种艰难做出必要的努力?如果有,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了吗?

一个普通的温州人尽力了。他打电话,想送给王媛元一套衣服。这样的个体努力让人感到温暖,它对解决问题是必要的。但在零星的个人努力之外,社会、政府理应有更有效的行动,这行动必须能惠及更广大的群体。

这个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必须做点什么。否则,在这新年即将开始的当头,当我们想对“全国人民”表达节日祝愿的时候,难免语塞。因为,有一个11岁小姑娘的新年并不快乐,也因为,像她一样因贫穷而无法快乐的人还有很多。这些家庭,是“全国人民”这个群体里决不能被疏漏的。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命运,才是衡量我们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尺。

(剑飞摘自《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29日,张 弘图)

猜你喜欢
末尾标尺命运
小数点后添0与去0,你会吗
究竟错在哪儿
中国人格的标尺
如何立起廉洁自律硬标尺?
命运的更迭
“0”的读法和要领
学好党章,立好“四个标尺”
命运秀
价格调整的几把“标尺”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