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肝脾法对肠易激综合征免疫学作用机制研究

2011-07-13 09:56李国霞宁志芬李经秀苏玮莲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调和柴胡淋巴细胞

李国霞,宁志芬,李经秀,苏玮莲

(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天津300070)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的综合征[1]。临床十分常见,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等。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由于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2]、肠道动力学改变[3]、胃肠激素的变化[4]、免疫功能紊乱[5]、肠道菌群失调、内脏感觉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免疫学的异常变化与本病的发生有重要联系。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笔者初步证明调和肝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6]。本研究观察调和肝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学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1986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上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选择病例,选择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岁,病程从6个月~25年不等。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5岁。

1.2 治疗方法 以调和肝脾法为主组成基本方(柴胡 12 g、香附 10 g、枳壳 15 g、白芍 30 g、木香 10 g、防风 12 g、白术 12 g、陈皮 10 g、茯苓 15 g、炮姜 4.5 g、乌梅6 g),疼痛明显者加徐长卿10 g、元胡15 g,腹胀明显者加八月札15 g、川朴12 g,大便不爽者枳壳改30 g、大腹皮12 g,大便黏液较多者加秦皮12 g、马齿苋15 g,每日1剂,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免疫功能测定

1.3.1 血清 IgG、IgA、IgM、C3、C4采用贝克曼 ICS 免疫化学系统。

1.3.2 血T淋巴细胞总数与亚群数目的测定采用过氧化物酶技术之一ABC法检测。

1.3.3 IL-2测定 采用CTLL-2细胞3H-UDR掺入法。

2 结果

2.1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表1显示IBS患者血清Ig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经调和肝脾法治疗后IgM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IgG、I gA变化不明显。

表1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Tab 1 The variation of serum immune globulin

2.2 血清C3、C4的变化 表2表明IBS患者血清C3、C4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

表2 血清C3、C4的变化Tab 2 The variation of serum C3and C4

2.3 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变化 表3说明IBS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调和肝脾法治疗后,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显著增强。

2.4 T淋巴细胞亚群数的变化 表4显示抑制性T淋巴细胞(T8+)百分率明显降低,经调和肝脾法治疗后恢复正常;辅助性T细胞(T4+)百分率则无明显变化。2.5 IL-2的变化 表5说明IBS患者外周血IL-2显著低于正常组,经调和肝脾法治疗后接近正常水平。

表3 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变化Tab 3 The variation of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表4 T淋巴细胞亚群数的变化Tab 4 The variation of T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

表5 IL-2的变化Tab 5 The variation of interleukin-2

3 讨论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IBS患者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T4+细胞属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T8+细胞主要为抑制性T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保持协调状态,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处于正常范围内。当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出现紊乱。本研究结果表明:IBS患者治疗前血清IgM含量明显升高,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T8+细胞数目显著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低下,IL-2低于正常组,提示IBS患者体液免疫亢进,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机制紊乱。经调和肝脾法治疗后过高的IgM含量显著下降(P<0.01),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增强,抑制性T淋巴细胞(T8+)恢复正常,IL-2也接近正常水平。说明调和肝脾法中药能抑制某些亢进的体液免疫指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的调和肝脾方是在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3个调和肝脾名方基础上化裁而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配白芍,一方面柔肝,缓急止痛,另一方面还可和血脉,收脾气之散乱,敛肝气之恣横,于土中抑木,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以疏肝。枳壳可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化,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可以加强疏肝理气之功。香附辛散苦降,甘缓性平,长于疏肝理气,与辛散的木通能通三焦,解六郁。配白术、茯苓、陈皮以补脾祛湿,使脾强肝不能乘之,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防风味辛性温,归经入肝,助芍、术以散肝舒脾。炮姜温中散寒,以复脾胃健运之功。乌梅味酸,入大肠经,有涩肠止泻之作用。全方疏中寓补,散中有收,升降调和,共奏调和肝脾之功。

[1]王茵.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858

[2]李子平,李春明,王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4):525

[3]段建华,赵洪川.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直肠肛门动力学的临床研究[J].新医学,2006,37(5):298

[4]李国霞,谢建群,陆雄,等.疏肝健脾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1,42(3):169

[5]韩炜,李君曼,陈建,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临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2):122

[6]李国霞.调和肝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1,42(增刊):239

猜你喜欢
调和柴胡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Orlicz空间中A-调和方程很弱解的LΦ估计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二维Lipschitz区域上一类带Lp边值的非齐次多调和Neumann问题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调和h-凸函数和调和平方s-凸函数的 Fejér和Hermite-Hadamard型不等式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