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1-07-16 16:28康梅香敏岩春史万英
河北医药 2011年14期
关键词:阻塞性发作家属

康梅 宋 巧 杨 香敏 任 岩春 陈 娜 史万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咳嗽、咳痰、喘息、气促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及临床控制率,减少患者的急性发作率及再住院率、病死率等,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干部病房及门诊COPD患者112例,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89例,女23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2±10)岁;病程5~46年,平均(21±10)年;吸烟者74例,吸烟14~50年,平均(22±8)年;每日吸烟3~40支,平均(19±6)支。将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入选后2组均测定肺功能等,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1.2.2 2组患者均给予抗炎、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

1.2.3 健康教育:对于健康干预组,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对患者按照相应级别进行分级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并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等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患者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患者的详细信息。②教育和督促患者戒烟。③通过讲座、幻灯等形式,使患者了解COPD的病因、病程、发病机制等基础知识。④通过实物演示等方法让患者掌握急症的基本处理方法,如要求患者随身携带沙丁胺醇,规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并掌握两种药物正确吸入方法及剂量。⑤注重COPD所带来的心理疾患以及其对COPD预后的影响,通过患者之间交流、心理咨询及疏导、药物干预等多种方式减轻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⑥肺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锻炼;营养指导;家庭氧疗;体位排痰等。⑦定期组织干预组患者及家属交流治疗的经验、方法、心得体会,并进行总结。并采用有奖问答的形式激发患者及家属参与的积极性。⑧强调患者家属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监督作用,通过表格式日志方式,详细记录每日运动量,喘息发作次数,沙丁胺醇气雾剂的用量,按时常规用药情况,有无夜间憋醒及早醒,咳嗽、咳痰情况等,加强家属监督辅助治疗,促进治疗的连续性、规律性以及全面性。⑨开通24 h咨询热线电话,随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及疑问解答。⑩充分利用现代化治疗模式,建立专门网站,设定共同关心的问题由患者寻找答案提高他们对疾病了解的积极性,定期举行问卷调查,设置一定的积分和奖品激励机制。(11)完善随访制度,定期进行家访,对于不能遵从治疗的患者充分了解原因,并有的放矢的进行加强教育使其重新回至科学的治疗轨道。

1.3 观察指标 所有的入选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再住院率、急性发作率、病死率、肺功能测定,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测定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再次通过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2组治疗前FEV1及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V1、FEV1%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但健康干预组提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EV1/FVC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n=56,±s

表1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n=56,±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FEV1(L) FEV1/FVC(%) FEV1(%)1.15 ±0.01 54 ±11 49 ±10(n=31) 治疗后 1.34±0.01*# 56±12 53±11*#对照组 治疗前 1.14±0.02 54±11 49±10(n=30) 治疗后 1.16±0.01* 56±11 50±10干预组 治疗前*

2.2 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再住院率、急性发作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n=56,例(%)

2.3 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各分值比较 干预组治疗后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生活影响、总评分均较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SGRQ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各分值比较 n=56,分,±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各分值比较 n=56,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呼吸症状 活动能力 生活影响 总评分59±10 71±10 48±13 50±11(n=31) 治疗后 49±10*# 64±9*# 40±12*# 43±11*#对照组 治疗前 60±9 72±13 49±11 50±12(n=30) 治疗后干预组 治疗前58±10 72±10 47±11 49±11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过程,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促进个体及社会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2]。本研究显示:治疗前,2组的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病死率、FEV1及FEV1%、FEV1/FV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EV1、FEV1%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但健康干预组提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EV1/FVC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显示经过1年的治疗后,健康教育干预组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生活影响、总评分均较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我们对健康教育的体会如下。

3.1 戒烟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呼吸道症状多,肺功能异常率高,FEV1的年下降率快,病死率更高,并且与吸烟总量成正比[3]。因此,向患者讲解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说明吸烟的危害,要求家属帮助及督促其戒烟,同时避免油烟、油漆等异味的刺激,有助于减少诱发因素。

3.2 科普宣传及长期规律用药 频繁急性加重患者,其肺功能会出现螺旋式急剧下降[4]。而长期规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可产生长效的支气管舒张效应,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减少了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5]。因此有必要以各种形式向患者讲解COPD的病因、机制、症状、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使患者对COPD有正确的了解,对自身病情程度及预后有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有助于患者对长期规律用药的依从性,有助于控制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3.3 疾病控制的有效手段 对患者进行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的同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使家属对COPD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治疗、控制、转归及护理等方面获得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家属的配合,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家庭关怀和照顾,减少由于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情从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毅力,激发患者学习的动力。

总之,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是COPD防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健康教育需要医患之间保持长期的伙伴关系,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业余时间付出很多辛苦。COPD的治疗康复过程,是信心、爱心、恒心的体现,将患者主动配合、家庭的亲情关爱、社会支持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达到COPD的治疗目标,减少急性发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健康状况。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正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7.

2 张理花,阳红.实施配偶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0,5:15-16.

3 王辰主编.呼吸病学新进展.第1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52-63.

4 姚婉贞.对促进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策略的几点见解.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245-246.

5 方利州,梁晓,张剑青,等.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811-814.

猜你喜欢
阻塞性发作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