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自卫手枪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1-07-18 11:30汪志刚
检察风云 2011年15期
关键词:勃朗宁手枪孙中山

文/汪志刚

孙中山自卫手枪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文/汪志刚

孙中山自卫手枪

站在2011年的时光年轮上,回首100年前那场惊天动地,决定中华民族之命运的辛亥革命,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那份改天换地的硝烟弥漫,那份浴血搏击的刀光剑影。

展陈在上海公安博物馆四楼警用装备馆里的孙中山自卫手枪(勃朗宁Browning,6.35口径,枪号:464550),见证了这一翻天覆地的重大历史变革,见证了辛亥革命前后几十年的腥风血雨,见证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的至理名言。

1895年10月26日,革命党人组织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脱险奔赴香港,然后取道美国檀香山,最后到达英国伦敦避难。在伦敦期间,孙中山先生遭人密报,被清政府驻英国大使馆逮捕。在紧要关头,经孙中山先生学医时的老师康德黎四方奔走,鼎力相助而获救。在送孙中山先生离开伦敦之际,为防再遇不测,康医生亲送孙中山先生一把4英寸勃朗宁手枪(枪号:464550),作随时防身自卫之用。

从英国返回广州后,这把勃朗宁手枪就一直跟随孙中山先生。无论是1900年组织的惠州起义,1905年8月创建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11年12月29日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及至1915年、1916年两次组织讨袁行动,这支勃朗宁手枪一直由孙中山先生亲自携带,从不离身。

但是,1916年以后,这支勃朗宁手枪走向何处?不得而知!1956年2月,历经40年漫长时光以后,一位市民走进卢湾公安分局的大门,揭开了萦绕在孙中山先生自卫手枪上的谜底。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在收容清剿国民党散兵游勇和潜伏匪特的斗争中,大张旗鼓地大力收缴散落在民间的枪支弹药。私藏枪支弹药是种犯罪行为已为全民所共识。

1956年2月8日,上海市卢湾区居民萧女士伴着黄昏的落霞,走进了卢湾公安分局治安股,从一个层层包裹的布包里,拿出两支异常精致、保存完好的4英寸勃朗宁手枪。枪号分别为:464550和327700。同时还有108发黄澄澄的专用子弹。随同这两支手枪一同上缴的,还有三张泛黄的手书信笺。正是这三张由孙中山原秘书萧萱先生亲手书写、极其珍贵的信笺,揭开了孙中山自卫手枪40年来去向的谜底。

萧萱又名纫秋,历史上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参加过同盟会,当过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国民党湖北省主席。那么孙中山先生的自卫手枪又如何到了他秘书萧萱的手上呢?

孙中山先生像

萧萱先生的三份手稿,藏上海公安博物馆。

1916年5月18日,在上海法租界萨坡赛路(今淡水路)14号,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革命党人陈其美(字英士)被袁世凯派遣的两名枪手杀害。当时萧萱、丁景梁、吴忠信等革命党人都在隔壁议事,因事发突然,听到枪响,迅即赶来,贼人已走。

且看萧萱先生第一份手稿对此事的描述,全录如下:

此四寸“第四六四五五○号”小勃朗宁手枪,系本党总理孙先生亲自衣袋中取出授余者。缘陈英士先生于上海萨坡赛路(今淡水路)十四号寓内遇刺时,余在邻室闻声出,视盗众正夺门而逃,见余至,出枪回击,余跳而免。因驰至环龙路(今南昌路)第四号寓告知总理,盖余当时与总理皆居此。总理闻耗惊问伤势如何,余言:“有弹贯入头额及颊内,不可救矣。”总理黯然。有间,即被衣,言自往视英士。有同志力阻,谓行刺者必袁世凯所遣,英士已不幸,虑有凶人尚伏邻近以伺,吾党总理不宜轻出。总理言:“贼欲甘心者为英士,英士不幸,凶人必鸟兽散,吾何畏乎?且英士为党国死,吾即可不一往视!”遂以此枪授余,令相从行事。后余将缴还,总理言:“即以付汝,长作纪念,共毋相忘英士之殉党国也。”因此,伴随着孙中山先生十几年的自卫手枪,就这样交到了萧萱先生的手上。

发生枪击事件以后,国民党总部即为一批革命志士配发了自卫手枪。萧萱先生获配发的手枪,也是一支与孙中山自卫手枪完全一样的4英寸勃朗宁,枪号为:327700。有其手书为证:

此第三二七七○○号四寸小勃浪宁手枪,系陈英士先生被刺后,党内给余。此同时,得此种小枪者为余及丁仁杰、余剑光三人耳。丁、余俱已物故,惟余存在。今检视此枪,何胜伤感。

此后几十年,萧萱先生就一直珍藏着这两支非常精致的勃朗宁小手枪。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公安局收缴民间私藏枪支弹药的力度越来越大。萧萱先生自感私藏枪支有违政府法令,但又舍不得上缴,于是对枪支做了破坏性处理,以为如此这般就没问题了,想以此作永久保存。且看其手稿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种种情结:

此两物,余自始存留至今三十余年矣。上海解放后,军政两府有私藏此类之禁。余检出审量,以为奉缴政府是也,而惜此有纪念性珍物之失去。如仍旧存留,则明触冒禁令。于是抽去撞针锤(坏其弹丝)而败之,作用既失,即为废物,而大体存在,犹可纪念。应于感念私情,慎遵法禁之旨,并顾两全也乎。

1955年1月,萧萱先生病故。1956年2月,萧萱先生的女儿即将其父亲珍藏的两支勃朗宁手枪连同108发专用子弹,一起上缴给了卢湾公安分局。

1999年,上海公安博物馆建馆之际,这支孙中山先生的自卫手枪被征集到馆,成为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值此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目睹珍贵遗存,重温这段历史,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的至理名言,宛如慈父谆谆教诲,依旧回响在耳边。■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勃朗宁手枪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全能家族勃朗宁
一起来认“邦手枪”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勃朗宁的爱情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我不是手枪
勃朗宁的爱情
勃朗宁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