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2011-07-25 06:36郑瑞丰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儿科学支原体影像学

郑瑞丰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所谓肺炎支原体是指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不仅会造成呼吸系统损伤,同时还能引起多器官损伤,因此对小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都会产生极大影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及菌株的不断变异,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存在的合并症也不断增多[2]。我们此次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了相关观察与治疗分析,以期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2月于我院治疗且符合《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30例,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存在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②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③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另外,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同时查阅30例患儿病历资料显示男18例(60.00%),女12例(40.00%);患儿年龄为8个月至14岁,其中8个月至1岁者2例(6.67%),2~3岁者7例(23.33%),4~6岁者9例(30.00%),7~14岁者12例(40.00%);病程为8~30天,平均(15.82±1.20)天;发病季节多以冬春季为主。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历资料,同时参考《实用儿科学》[3]以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设计《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观察与分析表(Case Report Form)》套表,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及其效果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进行解热、镇咳、吸氧及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及加强营养的基础上,根据患儿情况给予阿奇霉素5~10mg/(kg·d)且配成0.5~1.0mg/mL溶液静脉点滴,1次/d、连用5天,如患儿体温仍高于38℃,则需继续静脉给药3~5天;如经阿奇霉素静脉滴注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则改用阿奇霉素口服,10mg/(kg·d)。同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如对于存在并发症:细菌感染加用头孢类抗生素抗菌消炎治疗,心脑损伤则加用维生素C、肌苷或脑蛋白水解物等改善心肌细胞和脑细胞代谢,高热中毒明显者则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1.4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临床效果评定标准按照《实用儿科学》[3]进行评定,即: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影像学提示肺部炎性病灶完全吸收或消散;②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基本缓解,影像学提示肺部炎性病灶大部分被吸收或消散;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影像学提示炎性病灶未吸收、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观察到的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同组中多个构成比比较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观察

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χ2=19.91,▲P<0.05,提示肺炎支原体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最为常见,且咳嗽多为干咳,发热为稽留热、不规则热和弛张热。

表1 3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临床表现观察

2.2 辅助检查

通过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χ2=23.10,▲P<0.05,提示肺炎支原体患儿辅助检查以支原体抗体(+)最为常见,且影像学检查提示此类患儿多存在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表2 3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辅助检查

2.3 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表3中相关数据可知,χ2=42.85,▲P<0.05,提示本次治疗措施有效。

表3 3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由于其结构特殊,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4],一旦患儿受到感染后其支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层多被破坏而出现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和脱落及微绒毛运动减慢或是停滞[5],同时导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而造成肺泡壁增厚等,另外又因为肺炎支原体抗原与心、肝、脑、肾等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6],故一旦肺炎支原体感染产生抗体后,便会引起其他组织器官出现相应症状而表现为肺外症状,因此常易导致误诊率及漏诊率的升高,故加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与相关治疗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鉴于此,我们本次对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从表1及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此类患儿多存在咳嗽、发热、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同时体检发现患儿存在着肺部湿罗音、哮鸣音等临床体征;而辅助检查可知全部患儿均存在着支原体抗体(+),且影像学检查提示此类患儿多存在双肺纹理增粗、模糊等征象(占80.00%)。单从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难以进行小儿肺炎支原体的确诊,而支原体抗体检查及结合X线等检查进行综合性判断,才能提高临床诊断率、降低误诊率的发生。另外一旦患儿得以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但由于肺炎支原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病原菌(缺乏细胞壁),往往对常规治疗肺炎的抗生素不敏感[7],因此应针对其特点选取能够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等;另外除了加强肺炎的治疗,还应对合并症积极干预治疗,如高热、剧烈咳嗽、喘息的患儿可给予激素缓解其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从而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杜宇.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1例临床分析[J].儿科临床,2010,18(2):48-49.

[2]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

[3]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4.

[4]何樨,丁务高,陈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探讨[J].2010,7(21):141-142.

[5]袁壮,陆权,董宗祈,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8):561-571.

[6]金雅磊.希舒美治疗小儿呼吸道MP感染的疗效判断[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5):565-567.

[7]柏玉森.1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813-814.

猜你喜欢
儿科学支原体影像学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