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办公楼加固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

2011-07-25 11:19李太胜
山西建筑 2011年31期
关键词:砌体粘贴碳纤维

李太胜

1 工程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办公楼为3层砖混结构,由北京市建筑设计公司于1952年设计,建筑面积为1 816 m2,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进行过结构加固。该楼1层外墙厚为490 mm,内墙厚为370 mm;2,3层外墙厚为370 mm,内墙厚为240 mm。砖砌条形基础,木结构屋架。为延续建筑的使用功能,使旧的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并确保结构安全,对办公楼重新进行结构加固和建筑装饰。

2 结构加固设计技术

2. 1 结构鉴定

加固设计前须对拟改造房屋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主要依据GB 5029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T 50315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JGJ 125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等进行检测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2. 2 加固设计

1)基础加固:本工程基础为大放脚条形基础,加固墙体时同步对基础进行加固,包括基础垫层、放脚断面及与墙体钢筋网片的衔接等。采用加大放脚断面法进行加固,C20喷射混凝土,设置两道化学锚栓加强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粘结。

图1 洞口处加固设计图

2)内纵墙加固:采用钢筋网C20喷射混凝土夹板墙加固法,单边加固厚度50 mm,钢筋网片φ8@200,洞口处及托梁处加固作法见图1,图2。

3)混凝土梁加固:抗弯采用粘钢板加固,抗剪采用粘碳纤维布U形箍加固,见图3。

4)楼板加固:板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板面采用钢板网细石混凝土加固,见图4。

3 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3. 1 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要点

1)定位放线。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结合现场,弹出要加固部位的纤维位置线,为便于混凝土基层处理,每边位置线应适当放大2 cm~3 cm。

图2 托梁拆墙设计图

图3 典型梁加固图

图4 楼板加固大样图

2)结构表面处理。对被加固构件表面的浮渣、装饰层及剥落、疏松、腐蚀等劣化混凝土予以清除;对于不平的地方,首先由人工剔凿处理,然后用修复材料对其凹凸不平处进行修复;严重不平的地方,应分多次修补。按设计要求,对存在的裂缝进行灌缝或封缝处理。

用电动工具将被粘贴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去除表面浮浆、油污等杂质,打磨1 mm~2 mm,直至完全露出新的混凝土面。对转角粘贴处进行倒角处理,并呈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 mm。将打磨过的构件表面,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尘,并保持表面清净。

3)涂刷底层树脂。采用人工或机械搅拌方法,将树脂各组分分别搅拌均匀,使各组分无沉淀现象。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两种树脂混合在一起并加以搅拌。用滚筒将底层树脂均匀抹于清洁的混凝土表面,不要漏刷,也不能太多。

4)找平处理。在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时,就可以对基层进行找平处理。混凝土表面凹陷处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棱角。转角处应用找平材料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 mm。待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时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5)浸渍树脂的配制与碳纤维的粘贴。按设计尺寸裁剪好碳纤维布,将浸渍树脂液均匀地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用滚筒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并使浸渍充分浸透碳纤维布。重复上述步骤可以粘贴多层碳纤维布,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浸渍树脂。

6)养护、检验。在树脂固化期间,应避免对碳纤维片材的扰动。在特殊环境下的结构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时,应对碳纤维加固系统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 2 粘钢加固施工技术

1)粘贴面处理。混凝土面应凿除粉饰层、油垢、污物,然后用角磨机打磨除去1 mm~2 mm厚表层,较大凹陷处用找平胶修补平整,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浮尘,最后用棉布蘸丙酮拭净表面,待粘贴面完全干燥后备用。

钢板粘贴面应用角磨机进行粗糙、除锈处理,直至打磨出现光泽,使用前若洁净仅用干布擦拭即可。否则可用棉布蘸丙酮拭净表面,待完全干燥后备用。

2)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准备。加固构件所承受的活荷载如人员、办公机具宜暂时移去,并尽量减小施工临时荷载。加压固定宜采用千斤顶、垫板、顶杆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不仅能产生较大压力,而且加压固定的同时卸去了部分加固构件承担的荷载,能更好的使后粘钢板与原构件协同受力,加固效果最好,施工效率较高。

3)胶粘剂配制。建筑结构胶为A,B两组分,取洁净容器和称重衡器按说明书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约5 min~10 min至色泽均匀为止。

4)涂胶和粘贴。胶粘剂配制好后,用腻刀涂抹在已处理好钢板面上(或混凝土表面),胶断面宜呈三角形,中间厚3 mm左右,边缘厚1 mm左右,然后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表面,用准备好的固定加压系统固定,适当加压,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

5)检验。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粘贴钢板,从音响判断粘贴效果,也可采用超声仪检测。若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70%,应剥离钢板,重新粘贴。

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验,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标准值,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耗时也较长。

6)防腐保护。加固后钢板宜采用20 mm厚M15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也可采用涂防锈漆保护,以避免钢材的腐蚀。

3. 3 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3.1 材料要求

喷射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应不低于32.5;细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性好的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5,砂子含水率宜控制在5%~7%;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性好的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应大于12 mm。

3.3.2 加固砌体结构构件的表面处理

清除砌体结构表面装饰层,并对受侵蚀砌体或疏松灰缝进行处理,灰缝的处理深度宜为10 mm;当结构加固部位的配筋有锈蚀现象时,钢筋表面应除锈。

3.3.3 其他技术要点

喷射混凝土前支设边框模板,边框模板要安装牢固;在大面积加固时设置喷射厚度标志其间距宜为1 000 mm~1 500 mm。喷射混凝土前对空压机喷射机进行试运转,经检验运转正常后应对混凝土拌合料输送管道进行送风试验,对水管进行通水试验,不得出现漏风、漏水情况。在喷射作业前检查结构加固配筋与锚固件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喷射作业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分片、分段进行,且按先侧面、后顶面的喷射顺序自下而上施工。

4 结语

房屋加固改造有其自身特点,某些方面施工难度、技术含量还高过新建房屋施工。通过结构加固改造和建筑装修和电气、设备的更新改造,古老的建筑物以内实外美的形象又担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1] CECS 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2] GB 50376-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3] 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4] 唐业清.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砌体粘贴碳纤维
建筑工程砖砌体施工与质量管理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竖向开槽砌体墙燃气爆炸动力响应及加固
帖脸谱
《猫头鹰》小粘贴
一种碳纤维加固用浸渍胶的研究
A ski trip to Japan
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研究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在飞机上的应用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