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景观照明到特色照明的实践——洛阳新区拓展区中央轴线绿地水系景观照明设计

2011-07-26 07:57黄金霞
灯与照明 2011年4期
关键词:景观特色建筑

黄金霞

(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工业设计院,南京210037)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景观照明在城市建设中的审美功能逐渐显现出来。景观照明作为渲染气氛、美化城市、标志人类文明的一种宣传性照明,其通过灯光技术展现城市夜间景观形象,展现与日间景观截然不同的景观形态和空间氛围,使得城市景观通过夜晚照明景观得以延伸,赋予城市夜景另一种生命。因此,真正夜景照明设计是一种超越了单纯照明功能而步入灯光环境艺术领域的学科,其根本目的是利用灯光的色彩渲染、形态刻画、图案构建和意境营造等表达方式,烘托特色景观资源,展现城市特色形象,提高景观照明的品位。因而,景观照明的形象定位要与城市景观的特色相呼应。我们正是立足于这一设计思想,结合洛阳新区拓展区中央轴线绿地水系的景观照明项目,调动灯光这一空间的第四要素,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照明艺术形式及控制技术,力图在项目实践中将“景观照明”提升为“特色照明”,以创造出新意的夜景景观。

1 项目背景

河南省洛阳市新区拓展区地处伊河南岸,两广高速以东。西邻洛南新区,东侧为东汉陵墓南兆域,南面为龙门山,北侧为伊河洛河生态绿廊。洛阳新区拓展区中央轴带位于新区拓展区中部,东到开拓大道,西至伊洛大道,南至南环路,北至S319路。新区拓展区地势平坦,中央轴带区域总面积约为14.05平方公里,中央轴线绿地水系南与城区漕渠相通,北与伊河相接,其中景观设计面积约为180公顷。

2 总体规划与景观照明设计理念

在地方政府的规划中,洛阳新区拓展区将建设成为包含办公、商贸、居住、休闲、娱乐、健身、旅游等多功能的城市核心地带。由于该区域中央轴线绿地有水系蜿蜒连绵,自南向北贯通狭长的中央轴带景观区,沿线分布有溪、湖、池、岛等景点空间,以水长、景深、水清、景秀勾勒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意境,放眼鸟瞰,南靠龙门山,北依绿地带,故有南雄北秀的气势。因此,在景观设计项目总体规划上,拟通过中央轴线绿地水系景观为空间载体,借助公共园林艺术手段,因地制宜展示新区的景点资源,传承洛阳古都的经典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创造一个安全、生态、优美、丰富、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体现洛城之魂,洛城之韵,展现牡丹为媒迎八方宾客的洛城之情,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品位和独一无二的特色形象。

在具体的构思布局上,以贯穿南北的九龙溪作为中央景观轴,依托水系自然形成的宽窄、分合、汇集等形态,营造水系两边有收有放的景观空间,构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展示平台,提升区域环境物质功能和精神意义的双重价值。依据周边地块特色与功能要求,新区拓展区中央轴景观,自南向北跨伊河分为远古流芳、妙极自然、博大精深、华贵祥和、世纪之光五大区,使游人在沿中央轴线空间观赏景观时,又在时间上漫步于历史的穿越。中央轴线景观对象包括水域、绿地、建筑、广场、道路等多种元素,其中建筑又包括具有现代感或艺术感的主体功能建筑、仿古楼搭、小品建筑、桥梁、雕塑等。景观特色蕴涵自然与人工、古典与现代、幽静与热闹、简朴与华贵、精巧与雄壮、现实与梦幻等相映成趣。以上这些不同特色的景观对象,对景观照明的功能性、装饰性和艺术性侧重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项目的景观照明设计中,除应艺术地采用灯光技术手段,把握其光、色彩、质感交融的视觉效果外,重点应从景观特色空间结构基础上建立景观照明的总体框架,进而准确地把握被表现景观对象的照明重点,从色彩搭配、照度配合、安放位置、灯具选型、自动控制、安全要求、照明要求等角度综合考虑,突显对象特色景观资源,创造夜间的特色空间景观形象,达到把景观照明提升为特色照明的效果。

3 设计实施

3.1 远古流芳区

本区域景观设计以本土的静态观赏植物和稚拙的自然山石林带为基础,休闲阔地以模拟古朴的五色石泥铺装,形成一派大地万物之初的自然景象,与区域之外城市文明形成强烈的对比,为现代人提供了博古酣古,回归自然,感受“古意盎然”的放松休闲之地。

此处的景观照明设计以体现古朴自然意境为主。大型的静态观赏乔木采用的照明方式为下照式,即将灯具固定在较高处树枝上,透过树叶往下照,地面上会出现树叶交错的阴影,仿佛月下树影,既可以产生比较自然的月光效果,也不像地灯存在隐藏灯具的问题,还不会产生直接眩光,破坏夜间景观环境。自然山石道路的照明则采用暖色调泛光灯打亮山石,利用其反射光使路面获得柔和舒适的照度,重点突出道路的幽静感,人们在路上行走,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山石外表不平产生的光影凸现怪石嶙峋的质感,以明暗对比反衬树影摇曳的婆娑,使得泛光灯道路照明的实用价值被隐含于作为观赏对象的审美价值之中。

图1 石质外观的庭院灯和草坪灯

休闲阔地照明灯具采用古朴型庭院灯和草坪灯样式相结合,以形成与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灯具的材质尽量采用石质的外观特征,在亮化设计中尽量做到见光不见灯,将灯具隐藏于灌木、草丛或山石之间(如图1所示)。灯具颜色采用暖色调为主,并将照度尽量调低,以形成静谧祥和的氛围。

3.2 妙极自然区

区域内龙溪湖为中央轴带核心景观区之一,湖中三岛将水面围合成双龙戏珠之形。三岛景观模拟早期囿苑生园雏形,内置汉魏名人诗文,让园林艺术与文人雅韵情景交融,使游人领略文因景成、景借文传之妙境。龙溪湖南边利用地形高差,叠石成阵、蓄水成池,水穿石而下流入湖中,犹如“清溪泻雪”;出龙溪湖向北顺溪而下,沿溪两岸引入江南园林灵秀多变的景致,又将人带入“滴翠回廊”、水烟飘渺的水乡意境,使全区景观形成既生态、雄阔,又灵秀、雅致的景观佳境。

该区域内散布各种亭廊轩堂建筑群,景观照明采用江南园林的景观亮化手法,主要体现其特色古典元素。因此照明方式采用LED轮廓灯勾勒建筑外形,并结合泛光灯打亮建筑立面。其中亭轩堂等主体建筑墙面和屋顶根据其建筑的色彩不同而分别采用暖色调及冷色调的泛光灯,阁楼各层的廊柱下方设置低亮度的泛光灯体现其架构,呈现出建筑的整体效果(如图2所示)。廊架等辅助建筑物则主要以轮廓灯等勾勒出其建筑的外轮廓,体现其静谧典雅的韵味。这样整个仿古建筑群通过明暗对比,显得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龙溪湖南边的跌水部分则采用水下灯的照明方式,水流潺潺,波光粼粼,既增加涓涓流水的动感魅力,又能以池水映衬出池边的驳岸和园林建筑轮廓清晰的景物,勾勒出近水楼台动静结合,交相呼应的意境。园区道路照明庭院灯采用古典型灯具样式(如图3所示),与江南园林风格相匹配。

3.3 博大精深区

本区域景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其中南部景观设清漪池、天河园及水中三岛三大景点,北部景观以水席岛为中心,在岸边和岛上设置错落有致的建筑,建筑内以食、酒、茶文化体验和消费为主,与城市商业、景区旅游服务相配套。由于本区域功能定位为商业服务、饮食休闲服务为主,包含较多汉唐元素的现代功能建筑及装饰性的小品建筑,景观照明应体现其热闹繁华的氛围(见图4)。因此设计要求灯具造型形式多样,照度较高且颜色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应根据景观对象在灯具安放位置、灯光照射方向与铺洒范围上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避免过度亮化造成光污染,达到景观照明美化环境、营造舒适的夜间休闲、娱乐环境,丰富人们夜生活的目的。

图2 仿古阁楼景观照明效果图

图3 古典型庭院灯

清漪池中心以“渔樵问对”情景雕塑点缀其中,雕塑周边采用白色金卤灯光源的泛光灯将其全部打亮,这样在整个景区均能很清晰地看到其在夜晚的景观效果,同时采用白色的泛光灯是为了使其与周边的建筑照明的色调区分开而又不显突兀。

天河园是一个较为大型的具有集散功能的广场,因此要求其照度值较高,其广场中心设浑天仪、地动仪等雕塑(见图5),展现洛阳历史上发明创造的经典。雕塑采用黄色金卤灯光源的地埋灯从内部打亮,烘托外部形质的厚重,以体现其历史的久远与神秘。其周边的诗文小品等采用小功率的泛光灯将其打亮,既方便游人夜间浏览文字,又能使其与中心雕塑互相映衬,塑造明暗秩序,重点突出各自景观资源,以对比形成整体的和谐效果。

水中三岛以奇树异花造景,将历史名人典故等,用置石篆刻、碑林、雕塑的形式巧布于岛中。岸边和岛上错落有致的建筑采用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创造出如诗如画的宜人美景。此处建筑为汉代简化版风格,其照明风格以暖色调为主,用LED将建筑的主轮廓勾勒出来,并在每个建筑的屋檐下设置灯笼样式的灯,以体现其建筑的古典风格。建筑的亮化照明主要以内透光的形式,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各个建筑的功能、神韵和立体特征。靠近商业街区部分的大型乔木则采用水晶树灯的照明形式而产生一种热闹祥和的景象。临水建筑则通过对建筑的亮化设计,在平静水面的粼粼波光中,使其在水面产生的立体倒影时而清晰,时而虚化,展现出迷人的魔幻魅力。

图4 商务休闲区一角

图5 浑天仪雕塑

3.4 华贵祥和区

本区定位为中央轴景观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包括商务洽谈、庆典活动、观光博览、旅游休闲等服务,是文化之城、科技之城、智慧之城、宜居之城、生态花园之城、现代活力之城的综合标志。牡丹博览馆临水伫立,喜迎八方宾客;牡丹艺术馆叙说牡丹文化的内涵;登九龙塔揽全城之胜;三处广场阔地各尽其用,由中心向伊河延伸;祥云湖大片水面形似云,整体水面又形似凤,其动势左旋而行,凤头向牡丹馆,身触九龙溪,形成凤穿牡丹、龙凤呈祥之吉象。九龙塔大势上映现龙旋回云之态,寓意华贵祥和和史诗已成,新诗开篇。该区域整体效果如图6所示。

景观照明设计为整个规划区域的最亮点,牡丹博览馆和艺术馆主体建筑立面上的牡丹花型采用LED变色管灯与相应的建筑材料结合形成各色的牡丹花图案造型。由于建筑外装材料主要采用透光型材质,因此建筑主照明采用内透光形式,光源以暖色光为基调。如果登九龙塔俯看两馆,建筑主体清澈通透,花瓣造型层次分明,使得整个牡丹花图案在背景光中被渲染得雍容华贵,富态祥和,呈现出仅能在夜色中利用景观照明的光影与色彩技术才能表现出的独特魅力和华丽的视觉冲击效果,突出洛阳牡丹之城的主题。牡丹博览馆前广场为主要大型活动的集散广场,因此考虑到其功能性,在广场的周边设置了高杆灯,但仅供大型集会时照明,以便节能。广场平时照明除了利用主体建筑辅助照明外,还在广场周边另设小功率的景观灯,采用了和主体建筑相呼应的牡丹造型灯具样式。

图6 华贵祥和区整体效果图

图7 桥体照明效果图

九龙塔的照明设计采用LED光源的丽得管,通过专门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提供全彩变化且有色彩追逐的光影动态效果,给人一种腾飞向上的感觉。

祥云湖为区域点睛之处,因此在夜景照明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水域亮化技术。湖区沿线的硬质驳岸采用LED轮廓灯勾勒出整个水岸线,其生态驳岸则利用草坪灯映照,并和湖边其他轮廓清晰的景物在湖中形成倒影,通过光影交融更好地彰显滨水环境所特有的生态条件、自然风光及人工景观的景象效果。湖中的桥体照明则是用LED轮廓灯将桥体的外形勾勒出来,另外利用泛光灯打亮其桥墩,使桥体呈现立体感,也便于夜间指示游人道路(如图7所示)。对亲水木栈道底部边缘进行LED灯带钩边照明,突出栈道的底部轮廓及水中倒影效果,使其像漂浮在湖面上的彩带轻盈美丽。同时在木栈道扶围栏边上的柱体结构中安装嵌入式LED射灯,在保证栈道功能性照明的同时,起到装饰性的效果。湖边的步行道则采用造型精美、光效柔和舒适的草坪灯进行照明,以突出道路的幽静感。步行道平均照度不低于5 lx,以保障行人水边行走安全的基本要求。

3.5 世纪之光区

本区坐落于伊河北岸,功能定位为观光休闲,是中央轴景观的延伸。用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将绿地、树阵、花池、音乐喷泉、城市之光灯塔合理布局,营造现代氛围的滨河景观。植物造景以秋景为主,以落叶乔木为骨干树种。

景观照明设计采用现代的手法,特别是音乐喷泉是景观中的一大亮点,以多种颜色的LED水下灯通过电路控制与喷泉的音乐节奏相配合,形成一种声光相结合的美妙情景。植物主要采用的是落叶乔木,因此采用的是黄色的泛光灯为从下而上打亮,以表现树木枝干的雕塑质感。

4 小结

洛阳新区拓展区中央轴线绿地水系的景观空间资源丰富,景观设计总体上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城市经济活力等地方特色。因此,景观照明的总体框架应当在相应的景观特色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二者相互依托才能确定景观照明的重点(如本项目的“华贵祥和区”),创造城市夜间的特色空间景观形象。由于景观照明本身只是采用灯光技术手段来显现特色景观资源,在设计实施时,要针对具体景观对象的形质与结构特征、功能定位及其景观资源特色,对它们进行有机组合,运用灯光的光影与色彩表现能力,确定照明的重点或焦点,做有选择的照明。在照明技术运用上,把握科学的照明设计和节能产品的使用两方面内涵,保护景观形象,避免视觉干扰,节约电力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照明。因此,景观照明充分体现了照明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并更强调运用灯光对景观元素进行艺术再创作的意味,侧重于传递社会、文化、心理的精神因素和审美情趣。景观照明的作用也因此从最基本的功能性、一定的装饰性提升到极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化层次,反映景观照明设计从功能照明、景观照明到特色照明、绿色照明的发展理念。

[1]乔文黎.城市景观照明文化表意的探讨[J].陕西建筑,2010(175):6~9

[2]袁魁,城市照明景观的审美特征探析——以桂林城市照明景观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09):65~71

[3]沈俊超,齐立博.从“功能照明、景观照明”走向“绿色照明、特色照明”——“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相关思考[J].城市规划,2010,34(1):93 ~96

[4]龚芸,景观水体照明方法探讨[J].灯与照明,2009,33(2):27~32

[5]李方.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36):355 ~356

猜你喜欢
景观特色建筑
景观别墅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特色种植促增收
火山塑造景观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沙子的景观
建筑的“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