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艺术事业繁荣——全国现代戏创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1-08-02 08:22
艺术评论 2011年9期
关键词:现代戏剧目创作

蔡 武 等

蔡 武

仲呈祥

姚 欣

徐培成

王安奎

王蕴明

龚和德

宋官林

段雨强

李 亭

洪 涛

陈 彦

曹 锐

赓续华

肖 力

王红丽

景雪变

张 辉

7月15日,来自首都的一批理论专家和参加此次展演的32台优秀剧目的主创、主演出席了文化部召开的全国现代戏创作座谈会,共议现代戏创作,展望现代戏发展前景。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的讲话。座谈会由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主持。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王蕴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原戏曲研究所所长王安奎、《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徐培成等专家学者和秦腔《西京故事》编剧陈彦、陇剧《苦乐村官》编剧曹锐、话剧《生命档案》编剧肖力、话剧《大川之灵》编剧李亭、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话剧《生命档案》主演洪涛、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主演王红丽、蒲剧《山村母亲》主演景雪变、黄梅戏《李四光》主演张辉等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蔡 武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化部于2011年6月25日至7月26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这次展演是文化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演汇集了不同艺术品种的32台优秀剧目。参演剧目主题鲜明,题材广泛,视野宽阔,形式多样,涵盖了话剧、京剧、舞剧、地方戏等多个艺术品种。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生活,以人为本,反映了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歌颂了党的伟大征程和不朽功绩,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七一期间,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成为首都文艺舞台的一大亮点,体现了广大艺术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现代戏创作的优秀成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文化部隆重表彰32台参演优秀剧目,总结现代戏创作的经验,就是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一、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清醒、自觉地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

讲话中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论述和观点,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必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讲话通篇贯穿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这对于我们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文化发展繁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极为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创作出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代表人民利益,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戏因为贴近群众生活,体现和传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更能发挥主流价值引导功能。我们要加强对现实题材艺术作品生产的引导,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倡导艺术院团建立联系基层基地,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真诚倾听人民的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的愿望,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力求以情感人,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三、始终坚持艺术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满足需求的渠道和手段不断增多,我们必须要研究和把握艺术创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与时俱进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部将进一步加强对现实题材艺术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鼓励和扶持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感受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脚步,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真实记录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同时,组织艺术家下基层指导创作,对有基础、有潜力的剧目进行加工、修改、提高,力争多出好戏,真正使时代成为戏剧的主题,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戏剧作品表现、鉴赏、评判的主体。

我国的文化建设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希望广大艺术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演活动雄辩地证明了戏剧、戏曲是中华民族审美的即艺术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

仲呈祥

这次展演是我们党和政府部门引领文化建设、推动持续繁荣的重要举措,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激励全国人民在党的旗帜下继续前进。我觉得这次展演活动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戏剧、戏曲是中华民族审美的即艺术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有助于中华民族把握历史生活,同时有助于中华民族用艺术的方式去把握现实生活、当代生活,帮助人民掌握历史发展的走向,推动历史的进步。周恩来总理当年提出的繁荣戏剧要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至今看来是有生命力的。

我认为这次展演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面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来做好我们的工作,并鲜明地从正面提出了我们工作的落脚点,一是提升民族素质,二是塑造高尚人格,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这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这次的几十台戏一演,就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功莫大焉。

我觉得这次展演以事实证明,我们党和政府的先进文化建设,是要把优秀的作品、优秀的艺术形象以及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推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宝塔的塔尖。如果把社会主义文艺比喻成一座宝塔,塔座可以尽量地丰富。但是塔尖只能是经过历史和人民筛选的优秀作品。经典作品是多年筛选留下来的,证明了它是有思想的艺术和有艺术的思想的和谐统一体。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这种展演把它们推到塔尖,让它们起灯塔的作用,引领民族文化艺术前进。

提倡多搞些优秀小戏,在于它在反映前进的社会生活时很灵便、很及时

姚 欣

看了天津评剧院三团的“新农村生活组剧”小戏《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我感到,小戏也靓丽,小戏也应该提倡。这台“组剧”由五个小评剧组成,都是取材于当今建设新农村的生活,有反映党支部书记为保护生态、发展旅游时,与妻子在是否用家里存款作资金的问题上,闹起了有趣的家务事(《家务事》),有在村委会改选时,热情厚道但不思进取的原村主任委托其小姨子代写竞选发言稿时,被妻子和小姨子劝其退出竞选的故事(《选举之前》),有批评扣发农民工工资现象的《相亲风波》,有表现科技兴农的《葡萄园》,还有呼唤亲情、歌颂母爱的《咖啡情》。这组小戏的多数剧目,其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矛盾冲突组织都很巧妙,虽不像某些大戏那样深刻凝重,但却让人感到很清新、很鲜活。

我更称道选调小戏进京献礼这种做法。在提倡大戏的同时也提倡多搞些优秀小戏的做法,这也是一种导向。之所以提倡小戏,在于它在反映前进的社会生活时很灵便、很及时。迅速变革发展的社会生活是很复杂的,作家艺术家如果用鸿篇巨制的形式去反映它,往往需要沉寂一段时间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它,但小戏就方便得多。小戏便于发现、培养编导人才,用一台小戏便于“拴住”多位优秀青年演员,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便于在基层剧团、特别是基层文化馆站业余剧团中普及推广,为更多的基层观众服务。

把展演中突出的好剧目推向全国进行巡演让老百姓享受文化惠民的实惠

徐培成

此次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具有三大特点,其一是把“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动力”这一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在这些剧目的创作之中:陕西秦腔《西京故事》以当今农民工进城打工挣钱供儿女上大学为故事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矛盾冲突,通过当前城市建设需要农民、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实所引发的人与人、情与理的价值观的互相冲撞,展示了人民在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判断、自我觉醒……人民太可爱了!这样的戏太好了!难怪连演三场、一票难求。

特点之二是这次展演剧目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改革开放的辉煌今天”这一伟大而真实的历史事实,用鲜活生动、深刻感人的艺术形象展示在舞台上。山东吕剧《百姓书记》以优秀县委书记王伯祥同志的事迹为蓝本,把党对干部的要求执政为民、服务人民、造福于民、致富人民的宗旨,实实在在地用一幕幕鲜活生动的艺术画面呈现在舞台上,感动着人民,打动着观众……像这样优秀的剧目,还有已演出七百多场的河南豫剧《村官李天成》等。

特点之三是参加此次展演的院团都把以舞台艺术精品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放在了首位。各院团都尽最大的努力集人力、物力、财力为一体,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传统戏曲与时尚多元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力争打造精品,力争一流艺术作品。

写好演好英模人物,能够发挥文艺作品以美好的精神影响人们心灵的作用

王安奎

参加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的戏曲有多台是表现当代英模人物的,这是时代的需要。当代英模人物最能体现时代的先进思想,写好演好英模人物,能够发挥文艺作品以美好的精神影响人们心灵的作用。

写好演好英模人物难度是很大的。英模人物的事迹本身丰富而又感人,如何加以提炼,使之典型化,是需付出艰苦努力的。这些作品的创作者遵循戏曲艺术创作规律,努力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着力写出、演出英模人物的思想、情感和风采。

一条重要经验是主创人员重视体验生活。河南豫剧三团的《村官李天成》的主创人员多次深入英模人物生活工作的地方,对群众生活和感情有较深的感受,这个戏因此真实感人。写英模人物不能停留在表现“事迹”的层面上,而要着重挖掘和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境界。有些人物,如吴仁宝,他的语言很有哲理性。这不仅是他的智慧的表现,也是他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积累。因此,我们不仅要写出他们的精彩的语言,还要写出这些语言背后的丰富的内涵和人物的精神境界。许多作品写出了英雄模范人物的忧党忧国之心,忧民之心,这是他们能够做出英雄业绩的根本原因。作品写出了他们面对工作中的矛盾、个人家庭中的矛盾时内心的情感,包括痛苦和忧伤,使观众能深刻地理解他们,因此有强烈的感人力量。有些英模人物积劳成疾,有些担任领导工作的英模人物坚持原则不为亲属谋利益,他们的思想品质令人钦佩。

近年来创作演出的现代戏优秀剧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

王蕴明

文化部选调全国32台近年来创作演出的现代戏优秀剧目在京展演,这些剧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其中表现革命历史的剧目如《李贞还乡》、《铡刀下的红梅》、《李四光》、《刑场上的婚礼》、《江姐》等,可上溯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直至新中国诞生。这些剧目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和高洁的情操,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哺育着后来人。

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目,涵盖的生活面十分宽广,这里有直接表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小平您好》、表现部队档案工作者的《生命档案》、反映城镇变迁和市民生活的《三峡人家》、《宁波大哥》、《西京故事》、《宰相胡同》、《顾家姆妈》等,而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剧目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这是一个热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此次现代戏展演中有心系农民的县委书记《百姓书记》、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官李天成》、《苦乐村官》、《天下第一村——吴仁宝的风采》、《梭罗寨》、《秦腔》、《我们村的新鲜事儿》,以及文化站长引领村民化解族群矛盾、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日头日头照山乡》和颂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山村母亲》。关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课题在戏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运用艺术的审美的方法,把人民的愿望真诚地深情地表达出来

龚和德

这次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一方面让我们集中欣赏到戏剧界创作的最新成果,令人鼓舞;另一方面也为我们进一步提高现代戏思想艺术质量带来思考。现代戏创作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造。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表现现代生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这篇讲话科学地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而当下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接受四大考验和四个危险的挑战。这些话说到我们的心坎上了。戏曲现代戏对于“三件大事”做出过相当生动的反映,已有不少优秀剧目保留在舞台上。

我衷心地希望,戏曲创作在继续回顾历史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直面现实,即表现我们党和人民怎样经受四大考验、怎样战胜四个危险。直面现实比起回顾历史来,创作的难度大得多。首先是有没有勇气去表现?存在种种顾虑的不仅仅是艺术工作者。胡锦涛同志说得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搞好戏曲创作,关键也在党,在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支持。如果经不起四大考验、战胜不了四个危险,这将意味着什么?没有比这更重大的时代主题了!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深入生活实际,观察、体验、研究丰富的现实素材,运用艺术的审美的方法,把人民的愿望真诚地深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一定会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这样的戏曲艺术必将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样前景辉煌。

要思考反映当代生活的现实题材,丰富现代戏范畴,拉近与当今观众的情感沟通

宋官林

文化部主办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十分重要。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一直走在现代戏创作的前沿,先后创排了《白毛女》、《红灯记》、《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蝶恋花》、《江姐》等优秀京剧现代戏,得到全国观众的广泛认可,其中部分唱段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作为国家艺术院团,现代戏创作要特别注重题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注重当代最先进的思想观念与历史精神的结合。目前,较为成功的现代戏多将时代背景聚焦在近代史。作为国家院团,我们在稳固继承成功剧目创作经验的同时,也要思考描绘、反映当代生活的现实题材,从而丰富现代戏的表述范畴,拉近与当今观众的情感沟通。现代戏的创作,在塑造鲜明的舞台形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对京剧艺术本体的继承,即用京剧本体的表现手段“四功五法”去塑造舞台形象。注重传统表演程式的内涵与积淀,通过京剧的一招一式、身段功架间的不同风格去表现人物不同的气质涵养、内心情感和千万思绪。

我院的《红灯记》、《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蝶恋花》等现代剧目在当年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艺术造诣的艺术家。其中不仅包括表演艺术家,也包括编剧、导演、音乐等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我院将继续发扬“传帮带”的协作精神,加快青年演员的成长周期,让他们走入观众的视线,使他们在将来能够扛起京剧发展的大旗,使当下观众在怀念上一辈艺术家之风采的同时感受当今京剧艺术的温雅气息,共同将京剧现代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王伯祥书记和百姓心贴心,用实际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深深印在百姓心里

段雨强

两年前的7月,《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2010年春,我和剧作家韩枫来到寿光见到伯祥同志,他的朴实亲切,平易谦和,更让我们感觉到他人格的魅力。当我们听到当地老百姓如数家珍地讲起王伯祥是怎样给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桩桩件件,我们更深刻地感觉到伯祥书记和百姓心贴心,他用实际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深深印在百姓心里。我和作者决定,写一部新戏《百姓书记》。

真人真事的现代戏难写,难排,难演,我们作为党培养成长起来的艺术院团,歌颂榜样,弘扬主旋律,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勇于挑战困难,本着“三贴近”的创作精神,发扬吕剧朴实、亲切、生动感人的艺术风格,启用新人组建最强创作阵容,歌唱、颂扬、讴歌时代的英雄王伯祥。有了饱满的创作激情,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投入到《百姓书记》的创作演出中。2011年春末夏初之际,吕剧院带着《百姓书记》到伯祥同志的家乡寿光演出,听说要演王伯祥的戏,寿光人沸腾了,像过年似的涌向剧场,场场爆满,寿光的人们好像要看王伯祥“回来了”,剧场

气氛非常热烈……

热衷现实题材创作是因为身边有太多值得写的人和事,他们给了我创作的动力

李 亭

我十多年的创作历程里,每一个剧本的诞生,都倾注了我对生活最真诚最真实的认知。我一直热衷现实题材创作,是因为身边有太多值得去写去宣扬的人和事,他们给了我创作的动力。

汶川地震后的三年中,我的足迹往返于灾区,四川人的从容与坚强拨动着我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心弦。2008年,我们去映秀小学演出,十二岁高位截肢的女孩李雯茜用她的笑容宽慰着哀痛的我们,她始终以全年级最优异的成绩回报着每一个爱她的人。青川东河口四个村子遭遇倒塌的山体掩埋,几条汉子在这块土地上带着劫后余生的村民顽强地站起来。我们去看他们时是灾后两年,新修的村子和游客接待中心增添着他们的信心。我们约好春暖花开的时候会去看他们,但是在我们离开后的第三天,他们又遭遇了特大泥石流,这场灾难几乎冲走了他们所有的信念。年轻的村长说他必须给自己找一个留下来的理由,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为我创作《大川之灵》找到了最富生命力的依据。

西藏的亚东边防,凋零的烈士陵园里有三座年轻的墓,这是海拔五千多米的詹娘舍哨所三个“80后”战士的墓,他们在一次雪崩中为营救战友而牺牲。亚东不能火葬,他们只能就地掩埋,他们的父母甚至都没有机会再去遥远的边防看望他们。很多年后谁还再关注这几座坟墓呢?年轻演员在我身后抽泣,我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会让更多的人记住你们!我还会再来看望你们!三度进藏,我被这样的激情燃烧着,写出了刚刚在成都首演的音乐剧《燃烧的雪野》。

从这一刻起,我生命中的这一段时光已经和刘义权同志联系在了一起

洪 涛

我在总政话剧团话剧《生命档案》里饰演男主人公刘义权。我16岁参军,至今40年了。从当兵的第一天起,革命英雄主义的情结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就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灵魂。作为一名部队培养多年的文艺工作者,为这支英雄辈出的人民军队放声讴歌,学英雄演英雄,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009年10月,我和剧组的同志来到刘义权同志工作和生活了38年的解放军档案馆。感谢老刘,是他在几十天的排练中,分分秒秒感动着我,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使我不敢懈怠,不敢马虎,不敢偷懒。面对剧本九易其稿、演员六易对手的情况,我不断提醒自己克服急躁情绪,牢牢把握住一个“真”字,由此出发,走进刘义权的内心世界,尽自己的全部心智和能力把一个对党对军队无限忠诚,对先烈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工作对事业无限执著的刘义权,艺术地展现在舞台上。我要求自己在表演上真一些再真一些,把技巧性的东西减到最低程度,努力和老刘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形象塑造上把握一个目标:朴实、亲切,让舞台上的老刘,就像是我们身边一位熟悉的战友、同事、兄长,可亲、可敬、可学;在台词处理和声音的运用上,力求做到情真意切,大声不躁,小声不虚。我为能在舞台上塑造一个观众喜爱的、真实可信的共产党员形象而感到荣耀。

希望寻找到的是撑持这种困境、并努力改变命运的那股一以贯之的生命价值

陈 彦

我在西安所居住的文艺路地区,每天都有一两千农民工为生计翘首以盼,这是一个自发的劳务市场。在这些农民工中,也有我老家的亲戚,他们也来找我寻求过活计,在与他们的闲聊中,我深深震惊于他们生活的苦焦与无奈,也深深感动于他们的韧性与负重精神。我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年之久的《西京故事》的创作。

这部戏写得很累,一遍又一遍过去,都觉得没有传递出这个生活群体的真实境况。如果仅仅是泛泛地表现一下农民工艰难的处境和寻找到一次改变生活困境的突围,似乎意思不大,我希望寻找到的是撑持这种困境、并努力改变命运的那股一以贯之的精神气力,以及在这股气力背后深深蕴藏着的生命价值。他们在如此艰难的生活条件下,背负着人格、尊严被歧视、嘲弄的现实,忍辱负重,抗争生活,如何一点点改变窘境,并一步步赢得做人的尊严,当是目前写城市农民工生活所应充分关照的问题。

剧中罗天福带着妻子儿女一家四口进西京寻梦,儿子面对城市人优裕得超出他想象的纷繁生活,以及做人尊严处处受到严峻挑战的现实,再也固守不住传统教育下所持守的道德底线,不仅背弃了父亲的意愿,而且毅然出走,形成了尖锐的父子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更大背景,恰在于今天整个社会矛盾冲突的着力点,也紧紧扭结在这种满足欲望与道德持守、改变命运与放弃信念、实现梦想与颠覆价值的角力上,我想,观众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就在于主创人员的共同审美传达,与观众也十分焦灼的人生命题相吻合,因而才有了首轮演出即冲百场的历史纪录。

这种精神和力量也一直直抵我心底,并且会一直让我延续这种精神和力量

曹 锐

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我根据多年对甘肃农村的了解,我省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思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只想如何依靠国家救济生活。按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要求,我在《苦乐村官》的创作中,围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与“等靠要”的矛盾冲突,批评了贫困农民中的落后意识。又塑造了一位不要国家扶贫款,而从邻村借来扶贫羊,带领乡亲们养羊致富的大公无私、任劳任怨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形象,作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同时,我还针对艾滋病人不被社会理解,误认为凡是艾滋病人都是作风不正的偏见,创作了现代秦剧《百合花开》,对艾滋病人表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怀,并塑造了一位因与持刀行凶的歹徒搏斗而染上了艾滋病的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患病后又自强不息地进行花卉研究与生产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先进事迹。在艺术表现上,我在剧中创造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

只有戏剧真正贴近现实,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滋养人心

赓续华

这次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是近年来现代戏创作的一次大检阅,展演作品既有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重要奖项的优秀作品,也有近年来新近问世的优秀剧目。剧作家是现代戏创作风格、特色的重要保障。纵观这次参演的剧目,我认为,地域风情和人格特色是现代戏的重要魅力。而剧作家能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令自己感动的人物,是现代戏创作成功的保证。

像《西京故事》、《花落花开》、《三峡人家》等剧目都具有地域特色浓郁、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充分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种差异性才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这次展演的剧目还注重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丽,发现普通人身上的美德,用温馨的情感滋养人,看似很平常,而恰恰是这种平常的东西最容易走进百姓心中。戏剧创作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我们的戏剧真正贴近现实,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滋养人心。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含情量,作品的含情量有多深其含金量就有多高

肖 力

话剧《生命档案》是孟冰、王宏和我,为配合全军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创作的一部主旋律题材话剧作品。该剧自2009年11月上演以来已演出了114场,获得了一致好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当我们接到《生命档案》创作任务时,感到很为难,一方面这类英模题材的戏难搞,很容易搞成一件典型宣传的附属品,如报道剧、情景剧等;另一方面刘义权是搞档案工作的,这项工作大多是坐在办公室翻阅、整理档案,很单一,没有什么大的行为动作;最主要的就是刘义权是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没有英雄壮举和豪言壮语,也就很难找到戏剧的矛盾冲突和戏剧高潮。但在深入学习了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特别是采访了病床上的刘义权以后,我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震撼,我们要用我们的政治热情和艺术才华为部队和社会奉献高品位的精神食粮,用我们的艺术才华将刘义权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的艺术形象,塑造在话剧舞台上!

我们在研究《生命档案》剧本创作的时候,强调首先把准刘义权这个人的精神实质,我们确立了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寻找”。譬如他走遍千山万水去寻找失散在民间的、失散在人民群众当中的革命历史档案,包括寻找“丢失的红13军”,帮助秦大爷寻找为革命牺牲却无据可查的父亲,为许娜寻找新四军烈士的爷爷等等。

我们之所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生命档案》,回答只有一个:是刘义权把我们真正感动了。当我们看到刘义权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放大镜、一副白手套,38年如一日地坚守,38年的单调枯燥而无怨无悔;看到刘义权面对绝症时的“工作能让我感到幸福,工作能让我忘掉疼痛,工作能让我的生命支撑得更长久”的态度……我们的心真地被震撼、被感动了。所以,即使没有英雄壮举和豪言壮语,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鲜明人物性格,《生命档案》却依然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这样的好戏是深入浅出的关于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的素质教育课

王红丽

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从2001年至2011年,十年间已演出1620余场,观众达上千万人次,成为我团巡演中必演的剧目。除了在北京、郑州、武汉、深圳、成都等地演出,绝大部分是在农村、工矿、部队、学校的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2006年8月,剧团在栾川冷水镇广场演出《铡刀下的红梅》,戏演完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许多观众又追到演员住地,激动地说:“别看我们这是深山沟,可这几年发展快着呢!这好日子哪儿来的?没有共产党行吗?没有像刘胡兰这样的好党员行吗?你们做得对,排这样的好戏,就是不能忘了他们,就是要永远记住他们!”

2008年12月,我们在济源、兰考、封丘等地为教师和学生做专场演出,济源县的中学生一批批到后台要求签名留念。在封丘,许多教师到后台找剧团领导说:“像这样好的戏应当直接送到校园去,不光让学生们看,还要鼓励他们学着演,学着唱,这是深入浅出的关于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的素质教育课!”

我从她们的语言特征、形体动作、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上把握舞台母亲的内在特征

景雪变

2004年,我们创作上演了现代戏《山村母亲》,该剧至今在黄河金三角区域演出一千余场,已成为城乡人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流行剧目。

我在这部戏中力求这一“母亲”形象真实、准确、可信。我出身于农家,对农村妇女本来就不陌生,但为了使角色定位更加准确,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我深入到中条山区体验生活,和山区的中老年妇女交流感情,甚至一起上山割荆条,再打捆背下山来。我从她们的语言特征、形体动作、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上,把握舞台“母亲”的内在特征。在深入体验、观察的基础上,我把母亲年龄定位在50多岁、受过教育、善良坚强,且富有智慧,但因终年劳累,饱经风霜,外表看起来像60岁的样子。因居山乡,肩挑背扛,形成两腿微曲,略微有些驼背,这样来塑造母亲能极大地增强其形象的真实度与可信度。

这是大爱,不是传统黄梅戏中的那些小爱大爱无疆,如何表现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课题

张 辉

扮演李四光,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次挑战。用戏曲的形式表现一位科学巨匠,迄今为止尚无先例,更别说以儿女情深见长的黄梅戏了。对我来说,想得更多的是剧种的风格是由剧目形成的,题材的不断扩展,决定着风格的不断创新。鄂派黄梅戏本身处在发展过程中,我希望在表演风格上有所突破,在自己手中形成鄂派黄梅戏的演唱风格,是我毕生的追求。

用黄梅戏表现“爱”是此剧种的擅长。《李四光》剧中也有夫妻情、父女情、同胞情、师生情,但这情那情,统统要隶属于爱国情、爱党情、爱科学之情,这是大爱,不是传统黄梅戏中的那些小爱。大爱无疆,如何表现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课题。在导演的反复启发下,自己细心揣摩并静下心来阅读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对李四光大爱情怀的认识逐步加深了,因此,我毅然放弃了以前那种驾轻就熟的表演程式,而以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去雕刻这一巨匠伟人。我舍去了传统黄梅戏中那些较柔弱的动作,一举手一投足,力求阳刚之气。在表现上我追求的是激情、活力、奔放,酣畅淋漓、一泻千里的效果。在表现李四光的晚年时,表演风格上以内敛、深沉、苍劲、厚重为主导。这种演唱,以前的黄梅戏中是没有的。

猜你喜欢
现代戏剧目创作
筋骨与温度
——对戏曲现代戏的探索
集 思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一墙之隔》创作谈
优秀剧目进校园
创作心得
2013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