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2011-08-02 09:29张祯铭杨海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肺动脉栓塞

张祯铭 杨海山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3)

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256层螺旋CT在临床工作中已有较多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图像质量,缩短了扫描时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1,2〕。本研究通过分析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56层螺旋CT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老年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CT室检查的老年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1~83岁,平均(72.5±8.45)岁。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 d内行256层螺旋CT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有血液系统疾患、精神病史及家族史、对CT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1.2 临床表现 30例患者均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及咯血,其中21例患者伴有明显呼吸困难。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10例,长骨骨折5例,恶性肿瘤并静脉癌栓形成3例,剖宫产2例,原因不明10例。

1.3 检查方法 256层螺旋CT选择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256iCT,扫描参数如下:球管电压120 kV,电流250 mAs,层厚1.0 mm。经外周静脉团注碘造影剂欧乃派克(4.0 ml/s)后,行容积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以上至肋膈角以下。由其自带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分析CT数据,观察肺动脉栓塞的部位、数量及栓子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情况,同时观察双侧肺野、胸膜及纵膈情况。

64排螺旋CT选择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范围同上。扫描参数如下:球管电压120 kV,电流380 mAs,层厚1.0 mm,螺距1.375:1,深吸气憋气后行CT扫描,扫描时间5~8 s。先行常规胸部CT平扫,再以4.0 ml/s的速度经外周静脉团注碘造影剂欧乃派克,30 ml生理盐水冲管后,行肺动脉造影扫描。于ADW4.2后处理工作站上通过MPR、VR及MIP技术分析CT数据,观察肺动脉栓塞情况。

CT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独立分析,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4 观察指标 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数据以±s形式表示,选择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256层CT与64排CT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情况 30例患者中,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其中,23例患者为多发栓塞,包括双侧多发16例,右侧多发4例,左侧多发3例。表现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内低密度充盈缺损,位于血管腔中央或贴于一侧管壁。7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5例患者伴有肺段梗死及渗出。

2.2 256层CT与64排CT图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及扫描时间的比较 256层CT图像信噪比及图像噪声比与64排CT图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56层CT平均有效射线剂量及平均扫描时间,均明显低于64排C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56层CT与64排CT图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及扫描时间的比较(±s)

表1 256层CT与64排CT图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及扫描时间的比较(±s)

与64排CT比较:1)P<0.05

组别 图像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有效剂量(mSv) 扫描时间(s)256层CT 57.31±13.18 48.35±15.63 4.86±1.741) 3.35±1.561)64排CT 57.12±14.24 48.13±14.78 5.74±0.93 7.28±1.84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肺动脉栓子可以经血液循环栓塞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部分患者起病急骤,表现为胸闷、胸痛及咯血,死亡率高达30%,临床工作中应该与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相鉴别。除临床病史及心肌酶检测外,多层螺旋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4〕,它不但可以显示肺动脉栓塞的情况,而且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有利于鉴别诊断。

随着螺旋CT的发展、64排螺旋CT及256层螺旋CT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其临床诊断水平大幅提高。它们具有很高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适用范围广,能够减少运动伪影,图像质量较普通CT大大提高,是急症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5,6〕。CT冠脉造影、颈部及脑血管造影、主动脉造影及四肢动脉造影均可以清晰显示各动脉血管,可以与DSA相媲美。有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对其管腔内病变显示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准确地评估肺动脉栓子大小、形态和密度特征〔7〕。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肺动脉造影检查中表现为管腔内低密度,可以栓塞整个管腔,也可以位于肺动脉主干或分支的中心或贴于一侧管壁;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肺梗死、支气管充气征、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及westemark征等〔8〕。本研究中,256层CT与64排CT对肺动脉栓塞显示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在临床工作中,两种检查设备均可以达到诊断肺动脉栓塞的要求。

CT扫描图像质量和放射线剂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256层螺旋CT比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更快,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射线中暴露的时间,并可以使低剂量扫描成为可能,从而降低射线剂量〔9〕。本研究中,患者256层CT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4.86±1.74)mSv,平均扫描时间为(3.35±1.56)s,均明显低于64排CT,而其图像信噪比及图像噪声比并没有明显改变。有研究显示,在不影响肺动脉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的前提下,256层螺旋CT与64排螺旋CT相比,可以提高55.5%的扫描时间,降低15.9%的放射线剂量〔10〕,显示了256层螺旋CT的优势,它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对患者的放射损伤,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中,256层螺旋CT与64排螺旋CT相比,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降低放射剂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1 黄源义,万 兵,刘四斌.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54-7.

2 荣冰水,陈巨坤.螺旋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2009;7(1):24-6.

3 任 华,路晓东.多层螺旋CT不同层厚重建方法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03-6.

4 尹 璇,祝瑞江,刘含秋,等.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肌桥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1):37-40.

5 周智鹏,王海龙,杜振宗,等.兔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模型的建立及其64层螺旋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1;26(4):398-401.

6 宫凤玲,杨冬生,于 鹏,等.256层螺旋CT分步组合后处理技术评价右膈下动脉价值初探〔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5):321-3.

7 盛 蕾,马得廷.MSCT不同层厚的最大密度投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2):219-22.

8 李国策,王志铭,雷 振,等.正常犬肺动脉三维CT重建中不同剂量对比剂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671-4.

9 周旭辉,李 菁.肺动脉栓塞中发生肺梗死的CT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5):502-6.

10 张文普,阚丽丽,王丽华,等.基于CT影像的肺动脉及其分支血流动力学数值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6):602-7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肺动脉栓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单纯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预后比较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