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

2011-08-02 09:29肖迎春周宜灿庄晓芸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面神经中度格雷

肖迎春 周宜灿 庄晓芸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高达49.77万/年〔1〕。治疗本病多采用激素、维生素等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不佳。我科采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ell麻痹,疗效较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The Massachusett s Jeneral Hospital Handbook of Neurology》Bell麻痹诊断标准〔2〕;②初次急性发病;③病程≤5 d;④无中枢神经系统、后颅凹、耳的症状和体征;⑤排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BS等。入组的5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2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入组时面神经瘫痪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泼尼松、维生素B1和弥可保口服。由带状疱疹引起者,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程28 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沙格雷酯0.1,3次/d。

1.3 疗效评价

1.3.1 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oronto facial grading system,TFGS)〔3〕0分为完全麻痹,100分为正常。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天采用TFGS评分表评定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1.3.2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 在20℃ ~30℃室温下,采用美国尼高力公司生产的Viking 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刺激极置于眶上孔处,分别刺激双侧眶上神经;记录极置于眼轮匝肌外下方,在同侧记录R1、R2波,在对侧记录R2,波。BR各波缺如提示重度损害,潜伏期延长3.0~5.0 ms提示中度损害,潜伏期延长1.0~2.0 ms或波幅低于对侧50%提示轻度损害〔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所有数据用±s表示,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组TFG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TF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两组TFG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TFGS综合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TFGS综合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39.17±12.56 81.43±12.911)治疗组 29 40.23±11.71 87.40±11.321)2)

表2 治疗前后各组BR测定结果比较(ms±s)

表2 治疗前后各组BR测定结果比较(ms±s)

组别 n 治疗前R1 R2 R2’治疗后R1 R2 R2’对照组 30 15.83±0.58 34.35±5.92 33.57±5.8 13.07±0.141) 31.48±3.891) 30.52±4.261)治疗组 29 14.92±0.66 33.65±6.17 33.86±6.5 11.85±0.331)2) 27.68±3.891)2) 28.66±3.711)2)

2.2 两组BR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前BR均有异常,其中,对照组重度损害8例,中度12例,轻度10例;治疗组重度损害7例,中度12例,轻度9例;BR各参数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8 d后,对照组重度损害6例,中度5例,轻度2例;治疗组重度损害3例,中度3例,轻度1例;BR各参数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上腹不适,改餐后服药后症状好转。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3 讨论

多数认为Bell麻痹病因为多因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Bell麻痹后面神经缺血致组织水肿,水肿压迫又使循环不良,加重缺血缺氧而形成恶性循环〔5〕。因此,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促进Bell麻痹的恢复有重要意义。盐酸沙格雷酯是特异性的5-羟色胺(5-HT)2受体拮抗剂,一方面与血小板上的5-HT2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一方面与血管平滑肌上的5-HT2受体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同时,盐酸沙格雷酯还具有改善红细胞过滤速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平滑肌增殖,抑制病变血管收缩,改善侧支循环等多种药理作用,能更好地改善微循环,缓解患者的缺血症状,临床上对慢性动脉闭塞症、糖尿病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疗效肯定。我科应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ell麻痹,发现其能改善患者的TFGS评分,缩短瞬目反射R1、R2及R2,的潜伏期。证实盐酸沙格雷酯通过改善微循环,对面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从而也证明了其对面神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安全性高,仅1例出现轻度消化系统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可见,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ell麻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 汤晓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7.

2 Flaherty AW.The Massachnsetts general hospital handbook of neurology〔M〕.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Press,2000:73-4.

3 Ross BG,Fradet G,Nedzelski JM.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 clinical facial grading system〔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4;110:156-61.

4 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3-62,120-6.

5 Kawai M.O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J〕.Acta Otolaryngol,1988;Suppl 446:101.

猜你喜欢
面神经中度格雷
小米手表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