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苯磺酸钙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

2011-08-02 09:29毛艳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广西桂林541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那普利苯磺酸微血管

毛艳卿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广西 桂林 54100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微血管病变,早期出现足细胞损伤,进一步发展为蛋白尿,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1〕。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微血管保护剂,是目前公认较理想治疗微血管病变的药物〔2〕。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3〕。本文就我院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4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T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其他疾病所致的肾脏损害、自身免疫功能低下、酮症酸中毒、感染、心力衰竭等。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24~65〔平均(45.6±12.3)〕岁;对照组47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26~68〔平均(44.8±1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降脂、降压等基本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5 mg,1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羟苯磺酸钙500 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8 w。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8 w后进行疗效判定〔4〕: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4 h mAlb下降50%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24 h mAlb下降但未达到50%为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24 h mAlb无下降或持续升高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2%;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mAlb和α1-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lb和α1-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mAlb和α1-MG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水平比较(x±s)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在其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肾功能的损伤,因此糖尿病肾病成为糖尿病发展中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而一旦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几乎都会发展为尿毒症,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肾小球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血浆蛋白在毛细血管壁沉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管腔闭塞引起的凝血机制和细胞内环境的失常,均可引发微血管病变〔5〕。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的损伤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6〕。而贝那普利为不含巯基的强效、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为不含巯基的强效、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由于其对肾脏循环的独特作用,能够降低肾内压,从而减少蛋白的滤出,同时其还能通过降低血清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水平,引起血管扩张,并促进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等的生产,产生对靶器官发挥的保护作用〔7〕。但贝那普利对经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途径形成的血管紧张素Ⅱ不能产生抑制作用,因而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阻断并不完全〔8〕。羟苯磺酸钙,全名2,5-二羟基苯磺酸钙,目前主要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血管性疾病,而关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苯磺酸钙能抑制醛糖还原酶,从而减少山梨醇的形成,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白蛋白渗出;同时,苯磺酸钙有抗氧化作用,减少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生成,能够抑制由凝血蛋白、血栓素A2、胶原等血管活性物质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反应,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减少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栓形成,保护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的作用有关〔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后mAlb和α1-MG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综上所述,羟苯磺酸钙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尿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朗生.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3):72-3.

2 梁 怡,李颖菊,周兴建.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57-8.

3 诸茵茵.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32):118-9.

4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5 李锦山,王家赐.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47-8.

6 陈小盼,朱 洪,宋钦华,等.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92-5.

7 寿砚芸.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234-5.

8 解晨芳.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89-90.

9 陆 君,姜 玲,谢 璐,等.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J〕.医药导报,2010;29(11):1440-2.

10 贾海燕,文世林.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7):42-3.

猜你喜欢
那普利苯磺酸微血管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