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2011-08-02 09:30周宗水遵义市遵义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遵义56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丹红稳定型丹参

周宗水 (遵义市遵义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随着我国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心血管为首的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综合征,究其原因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从而导致心肌暂时缺氧、缺血所引起的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心绞痛综合征,该病急性期极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为主。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2〕。本文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6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患者在常规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61~79〔平均(70.5±8.6)〕岁;病程3~16年,本组患者中并发高脂血症12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68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其中男34例,女34例,年龄61~76〔平均(68.5±6.9)〕岁;病程4~17年;本组患者中并发高脂血症9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所患基础疾病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两组患者均采用心绞痛常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2 w后,再次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

1.2.1 对照组 入院后常规给予吸氧并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脂类等,同时对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及降糖治疗。

1.2.2 观察组 本组68例患者除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上述常规治疗外,另加用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丹红注射液液,规格为10 ml/支,每次取2支,加如20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缓慢滴注,每日一次,14 d为1个疗程。

1.2.3 治疗效果判定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心绞痛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效:心绞痛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比较〔n(%),n=68〕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n=68)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n=68)

组别 血浆黏度(mPa/s) 全血还原黏度(mPa/s) 红细胞亚积(L/L)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纤维蛋白原(g/L)观察组 治疗前 1.11±0.09 8.27±2.95 0.46±0.02 5.72±0.11 5.1±0.5治疗后 1.71±0.15 6.53±3.88 0.40±0.04 5.19±0.14 4.4±0.9对照组 治疗前 1.10±0.07 8.21±3.05 0.47±0.03 5.71±0.09 5.1±0.9治疗后 1.64±0.12 7.14±4.22 0.42±0.02 5.26±0.07 4.8±0.7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过敏反应及不适。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好发于老年人,属中医的“心痛、胸痹”范畴,心血瘀阻是其主要的病机,中医治则治应为:活血通络、理气化瘀〔3〕。丹红注射液是丹参、红花经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有: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丹参酸 A、B、C等〔4〕。其综合作用具有保护脑组织、抗自由基损伤、抗脑缺血及脑水肿的作用。有研究资料显示,丹参可以使微血管口径扩张,从而扩张动脉,使血管内的阻力降低,还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红细胞、血小板中cAMP浓度增加,更进一步的扩张血管。丹参提取物可有效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清除氧自由基,拮抗钙离子内流,改善ATP酶的活性〔5〕。红花提取物能有效扩张血管,抑制二磷酸腺苷所诱导的血小板增高,使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得以提高,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红花治疗心肌缺血患者,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症状,改善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丹参和红花二药合用,可以达到中医治疗胸痛的活血通脉、理气化淤的效果〔6〕。从西医角度看,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提高机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可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避免了组织发生再灌注损伤,同时使瀑布效应得以阻断,促进缺血坏死组织的修复〔7〕。本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丹红注射液静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且使用过程中无明显的不适及过敏反应,说明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

1 于 峰,赵丽萍,张曼力.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68.

2 陈克永.丹红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91.

3 孙 婷,张春光,庞厚远.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7(21):134-5.

4 袁长玲,杜寿龙,张 雷.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216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992-3.

5 王冬青.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9-10.

6 徐晓东,徐 岩.不稳定型心绞痛抗血栓治疗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3;5(5):688-9.

7 白凤新,付桂华,白凤桐.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86-7.

猜你喜欢
丹红稳定型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