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影响分析

2011-08-13 09:05苏洪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0期
关键词:血粘度磺酸钠丹参酮

苏洪义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死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临床上一般采用具有抗凝、去纤、溶栓、降脂、扩血管等作用的药物治疗。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粘度作用。本研究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2]的住院患者118例。其中男56例,女62例,年龄40~81岁,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排除严重高血压,血液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严重糖尿病、严重失语、重度痴呆和不能配合检查者。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空腹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降低颅内压药物、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对伴发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根据病情给予适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再测空腹血液流变学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0.16%,对照组总显效率为80.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注射肢体血管发红和轻度麻木,2例出现头晕;对照组中1例出现头晕,1例心慌,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及颅内出血、休克、皮肤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学指标变化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是多种致病机制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其中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脂症等导致的血液黏度增高是最重要且肯定的因素之一[3]。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血中含量丰富的一种糖蛋白,是体内重要凝血因子,其水平增高可导致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的粘附性及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压积和血脂的增高可使血液中有形成分增加,都可引起血液黏滞度增高。有资料表明血粘度增高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传统医学认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丹参酮ⅡA系采用现代制药技术从丹参中提取的植物单体,经磺化处理而成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水溶性较好。丹参酮ⅡA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和释放TXA2,激活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z,能调控并改善循环血中TXAz/PGl2严重失衡所致的微血管强烈收缩和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堵塞,降低血脂,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及侧支循环,减少微栓塞具有显著疗效。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缺血脑损伤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张明柱,李春亮,郑海军,等.克林澳联用丹参酮对脑梗死血流变、血脂的影响及疗效评价.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965-966.

猜你喜欢
血粘度磺酸钠丹参酮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HPLC法测定益心通脉颗粒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
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在餐具洗涤中的复配性能研究
甲基偶联双(烷基酚磺酸钠)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