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人性的本真——嘉莉妹妹与德莱塞

2011-08-15 00:45王召军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嘉莉赫斯特伍德

王召军

牛顿曾经说过: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中外哲学界对人性本真的理解差距甚大。中国人向来崇尚“人性善”,而西方则认为“人性恶”。即使这样,人类追求的人性本真—“真、善、美”却是永恒的。《嘉莉妹妹》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对人性本真坚守与放逐矛盾的小说。小说以嘉莉妹妹的工作、生活为主线,隐射了她对人性本真的放逐与承受的煎熬。间接证明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坚守。

《嘉莉妹妹》是二十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划时代作品,它突破了维多利亚式的、豪威尔斯式的胆怯与高雅传统,打开了通向忠实、大胆和生活激情的现实天地。《嘉莉妹妹》一问世,即被指责为“有伤风化”“不道德”,因为他公然违背了旧小说的体例,用悲悯的事实指出了人性的欲望和冲动,赤裸裸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真相。

嘉莉妹妹生活在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工业生产趋于规模化,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近乎病态,精神道德处在危机边缘。妇女的地位取决于“与她们相关的男性社会地位”。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嘉莉开始了违背人性本真的追求。

嘉莉妹妹如同时代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在去芝加哥的火车上邂逅了改变她人生的第一个情人-杜洛埃。可不断膨胀的物欲又使她投入了赫斯特伍德的怀抱,并随其私奔,辗转至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纽约。后来却毅然抛弃了因自己背井离乡、穷困潦倒的赫斯特伍德。

德莱塞把小说的高潮和结尾选择在纽约,是要说明嘉莉妹妹的美国梦,她的成长和发迹、她的迷惑、空虚和精神危机正在被当时无数的美国女性经历着:在社会的阶梯上爬的越高,就变得越贪婪。这不仅在孤立无助、身无分文、一无所长的嘉莉妹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小说中的其他角色如杜洛埃、赫斯特伍德身上也都有呈现: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的家园却是空虚的。嘉莉妹妹的选择是自主的,说是她的选择,毋宁说她是“被”选择了,她其实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和都市商业化的选择的替罪羊。德莱塞用一种近乎科学家般只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把人们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暴露出的丑陋,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如果说嘉莉妹妹有任何的罪恶,有任何的不道德,那也是日益物质化和实利化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人们“对上帝的信仰逐渐转变为经济德性”,“宗教的根开始枯死,并让位于世俗的功利”,导致人的精神真空化,行动无能化。对小说中的主角嘉莉妹妹来说,由于处在无奈的劣势地位,在没有技能的情况下,为了过上所谓的歌舞升平的日子,只有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过着不是妓女的妓女生活。“嘉莉妹妹的选择是美国社会邪恶熏陶的结果”。

值得庆幸的是,农村走出来的嘉莉妹妹每当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时,都会在潜意识中回到自己的人性的本真,躺在摇椅上默默地思量: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幸福又到底是什么?幸福在哪里?

德莱塞以平实、几乎记录的笔触勾画了嘉莉妹妹的物欲获得过程和心路历程。这也近乎是德莱塞自己姐姐经历的文字化转写。德莱塞姐姐随一位已婚男人私奔去了多伦多,正如嘉莉妹妹委身于两个情人,后来还随赫斯特伍德私奔去蒙特利尔辗转至纽约一样;他姐姐的情人从其老板处窃得钱款而逃,赫斯特伍德从其做掌柜的高级酒店携公款带着嘉莉妹妹私奔;而阿莫斯就犹如德莱塞的化身,沉稳并善于思考,代表了正义、道德和积极向上。虽然跟嘉莉妹妹的接触并不多,,但他的谈吐、他的学识、他的世界观以及他对问题的见解着实让嘉莉妹妹不断思考人性以及人生的意义。对比了自己的两个情人后,觉得阿莫斯是个有趣的人、有思想深度的人。也正是他,不断劝说嘉莉妹妹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学会放弃,要发挥自己的兴趣,演适合自己的喜剧,而不是一味地为了钱牺牲了美好的未来和事业。小说中的芝加哥和纽约也是德莱塞本人年轻时寻梦的地方,这两个城市和当时的匹兹堡等城市一样,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人口迅速扩大,在城市中形成很多贫民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嘉莉妹妹原来在农村可以体会到的乡村式的、单纯的微笑的面庞,开始变得模糊和遥远。新兴工业化也催生了像万斯夫人这样的富豪。他们通过高端消费、更换住处来显示地位和财富。这与嘉莉妹妹的烦恼形成了对比。面对严峻和冷酷无情的现实,嘉莉妹妹选择了违背自己人性本真、向上和向善的一面。德莱塞作为社会环境的受害者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断思考并记录着城市文明带给人们的残酷与薄情。他在《自传》中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简直和巴尔扎克和他笔下的人物一同吃饭、一同睡觉、一同做梦、一同呼吸,脑子里全是他的想法,眼睛里看到的全是他的城市”。一边是穷困潦倒,一边是夜夜欢歌,这样的社会只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德莱塞1871年出身于印第安纳州,家境贫困。15岁时,德莱塞如同嘉莉妹妹一样闯荡芝加哥,做过很多工作。曾在大学短暂求学。后辍学打工,做过收账员、《环球报》等记者。他曾这样描述年轻时的自己:“长期以来,我对美国现状感到迷茫、怀疑和不确定。我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倍感困惑却无能为力,”“尽管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而我却深信不疑)世间总有一些道德准则是不能违背,否则终究会受到惩罚的”。这就是德莱塞,身逢商业化、众皆迷惑的时代,仍保持理性思考的作家,始终保持自己人性本真的作家,总是在嘉莉妹妹朝着自己“理想”迈近之际通过嘉莉妹妹自己内心的煎熬以及阿莫斯的劝说,让她在摇椅上思考生活本真的作家。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时代的真实写照:贫富差异、劳资矛盾、道德沦丧、人性泯灭……人们在社会商品化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嘉莉妹妹虽然也做出过努力,但都是无力和苍白的,无能感和无助感将她推向了道德和精神的边缘。金钱和利益使人背离了本真,也成为人际交往的标准和准则以至于血肉亲情化为了泡影:嘉莉的姐姐接受她来芝加哥住在自己家里,但要其自付膳食,“每周付四块钱的房租”;对她的姐夫而言,关心的只是家里多了一个人挣钱。性关系也被金钱和物质化了,生物性取代了精神性:赫斯特伍德盗窃公款、抛妻别子,杜洛埃朝三暮四、猎艳不断都昭示着富丽堂皇的背后是人性本真的丧失。著名评论家米切尔说“德莱塞在欲望和都市之间划上了等号”。一方面,说明了德莱塞对美国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工业化的发展,使人与自然、亲情疏离、人与内心本真疏离,人们正在遭受着精神生态危机;另一方面,德莱塞把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通过阿莫斯的话语得以诠释:“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但我们每次只能得到一样,殚精竭虑地去追逐我们内心不喜欢或者不适合我们的东西,不会有好结果的”。德莱塞是个善于思考,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人。可嘉莉妹妹屡屡在本真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多次被唤醒,又多次被抛弃的犹豫中一次次掉入金钱的泥沼。德莱塞对真理的追求,使他和海明威、福克纳齐名。嘉莉妹妹在物质的阶梯上取得了成功,成了百老汇明星,却失去了精神的家园。德莱塞说,“强烈的欲望指向哪里,她便走向哪里”这大概是嘉莉妹妹另外一种“本真”状态了。

德莱塞深受赫胥黎、斯宾塞等著作的影响,在追求真理,完善人性本真时,异常清醒,以客观事实为原型,从科学角度剖析现实生活,勇敢摒弃当时流行于文坛的“优雅文化传统”,大胆攻击了美国传统的道德标准,揭露了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嘉莉妹妹在求职、失业、再求职等一系列过程中,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沦为了虚荣的奴隶。德莱塞倾尽毕身精力使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在继承十九世纪以马克吐温为代表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深刻、更加完备、更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体系,为三十年代美国新现实主义走向高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循着人性的本真,通过嘉莉妹妹成长和发迹的过程,让人们思考:在这个经济转型,社会被物质化、精神被边缘化的时代,人的本真真的可以丢失吗?

猜你喜欢
嘉莉赫斯特伍德
《嘉莉妹妹》中的成长主题探究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从《嘉莉妹妹》看女性的成长历程
打瞌睡的房子
澡缸里的国王
嘉莉妹妹的荣与欲
这条“鲨鱼”有点儿贵
嘉莉与珍妮
美国镀金时代的报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