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渝东南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相关方异同探讨

2011-08-15 00:45陈盛兴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寿衣东南逝者

陈盛兴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是重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包括黔江、彭水、酉阳、秀山、石柱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总人口29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3万,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2.75%,经实地走访调查,笔者认为其特有的丧葬文化是对中国孝道文化的良好体现,也是宗教文化、迷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们也有本质的区别。

一、丧葬仪式的六个必备环节

(一)族人团聚

在渝东南少数民族流行“过年过节,家人团聚;红白喜事,族人团聚”的说法,家族有人死后,整个家族的人都要团聚在一起,以表达对逝者的伤悲之情和尊重之意,这实际上是“孝”的宗族体现。在石柱、彭水土家、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家族有人死后,其他的人都要参加祭拜,直至下葬才结束,期间,他们会相互倾诉悲伤之情,怀念逝者一生酸甜苦辣、功过成就等,寄托哀思,族人团聚实际上是对孝道文化的一种良好体现,也有宗教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有信鬼神的地方。

(二)哭丧

在酉阳、秀山少数民族地区,一个人死后,亲人尤其是女亲人都要在灵前痛哭流涕,甚至号啕大哭,同时要诉说逝者生前的好和喊出命苦之类的言辞,大多女性哭丧时都带基本统一的唱腔,在族外人眼中,哭的声音越大,唱腔越悲伤,其对逝者的悲伤之情就越真诚。如哭丧者是逝者的同辈,则表示他很懂礼节;如是逝者的晚辈,则表示对逝者很孝道、很尊重。如整个丧葬仪式无哭丧之声,族外人会认为家族无人或家族不讲孝道礼节,会失去面子。

(三)丧戏

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死后都要邀请当地专业红白喜事戏团举办丧戏、晚会活动,以表示对逝者入土为安的深深祝福。一场丧葬仪式会花销一笔不菲的费用,其中丧戏将占总费用的1/4,大概在2000元以上,一般情况下,由逝者的近亲属(女儿、胞姐妹)邀请,费用在近亲属邀请朋友赠送的葬礼金中直接扣除。在丧戏上,所有节目都需要带有悲伤气息,还有一个专业哭丧歌手围绕灵堂进行哭丧,丧戏结束意味着逝者可以入土为安了。

(四)入殓

入殓,是丧葬仪式一个重要环节,是期望逝者死后有其满意的归宿,包括穿衣、入棺等一系列过程。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在50岁以后,基本都已经准备好了棺材和寿衣,在接近咽气时必须将寿衣穿好,如果在死后才穿寿衣被认为是不尊重,没有孝心。穿寿衣一般是穿单件,5件、7件或9件,要穿冬装,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必须穿棉袄,女性在外面要套裙子,男性要带帽子。寿衣的材料不能是缎子,因为中国讲究谐音,被认为是“断子”,不吉利。棺材被认为是逝者的居所,一般由松木制成,条件好的用柏木。家庭富裕的要做两个棺材,一个大棺材,一个小棺材,小棺材套嵌在大棺材里面。入殓的一系列过程,是对逝者死有所归的期待。

(五)做道场

做道场,就是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促使死者身份尽快转换,使死者超越苦难,到仙境而不是下地狱,在阴间不受任何折磨。道场仪式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常盛行,主持道场的是当地著名的阴阳先生。在生期间,世界把人类分成不同种族和地位的若干群族,贫富、贵贱在社会上常有所见,为了在地域不受任何歧视,人们想方设法举行仪式化解地域群族矛盾,进行新的生活,在出丧的前一天或者两天晚上,阴阳先生摇铃铛念经,同时配备锣鼓、音乐等器乐,给死者宣读祭文、泼水饭,给人一种神圣、伤悲的感觉。

(六)烧七

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丧葬仪式结束后,不能再谈死者及丧葬仪式的事情,这是一种禁忌,唯独灵魂会跟着回来,为了扫除对灵魂的恐惧,将恐惧变为亲情,从埋葬当天起,每隔七天到墓地进行烧纸,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才能结束,过了“终七”,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已经带到了阴间,再也不会回来,除了正常的过年过节,就不能再做与祭拜死者有关的事情,这是孝进死者的重要方式。

二、丧葬文化与中国孝道文化

古人常把入土为安作为孝道的重要标志,《中庸》记载,视死如生,视亡如存,仁智备矣。儒家是孝道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十分重视“孝”在丧葬中的作用。孔子有言曰:“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主张从精神上悼念亡者,他的孝道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儒家孝道丧葬观的典型代表。两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奉行“慎中追远”、“事亡如事存”的儒家丧葬孝道观,认为孝莫重于丧。这种观念世代相传,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诸多丧葬礼仪亦体现出非常浓重的孝道思想。

三、丧葬文化与封建迷信

很多人一提到丧葬文化,立即与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甚至直接认为丧葬整个过程和仪式都是封建迷信的表现形式,其实不然。

封建迷信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陋习,一般是由神汉、神婆等迷信职业者主持的算命、看风水、求签卜卦等活动组成。封建迷信活动没有正式组织形式、仪规、戒律、经典,没有像宗教那样具有群众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特点,一般是迷信职业者随意活动随聚随散。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固定的经典信条和信仰对象。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中所用的所谓经书,有的是从佛教、道教中摘抄的,有的是迷信职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胡编乱造的。封建迷信活动所崇拜的对象,基本上是些臆想的鬼神,以及神话中的人物,或者所谓的精灵等。封建迷信活动一般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丧葬文化不是陋习,是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一般来说,有比较固定的组织形式,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地域性特点。丧葬文化也有与封建迷信相似的地方。都相信鬼神,都有驱逐鬼神、让亡者安息的目的,相信神的力量。

四、丧葬文化与宗教文化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一般由宗教组织、信仰和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仪式、戒律、经典等基本要素构成。在我国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这些宗教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与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民族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并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宗教活动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在活动内容上有固定不变的经典、信条、场所以及信仰对象等,并世代相传。丧葬文化是一种风俗习惯,它不存在信仰、戒律等要素,是人们对亡者的一种尊重和悼念形式,丧葬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丧葬文化和宗教也有相通之处,都属于意识形态,都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期许和尊重,都是对特定人群的一种敬佩的表达形式。

五、正确认识并传承丧葬文化

人的生命终结也要伴随一种仪式,而这种特有的丧葬文化始终围绕着“孝”字在进行,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封建迷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南这种特有的丧葬文化与中国孝道文化、宗教文化、封建迷信是一脉相承的,也有其不同之处。当然,也应该摒弃丧葬文化中不利于节约、持续发展的坏风气,如以参加丧葬仪式人数多少来看子孙对亡者的尊重程度,如果子孙后代为长者举行的丧葬仪式过于简单,就会被民间舆论斥为不孝。丧葬仪式的排场,参加人数的多少,吊丧者的身份等都决定子孙的经济实力好坏,因此,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举行丧葬仪式的过程助长了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不良现象,不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政府、相关公益组织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引领丧葬文化向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继承光荣孝道传统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寿衣东南逝者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95后”女孩做寿衣模特,直面死亡
寿衣模特任赛男:为人们的终极告别做点不一样的事
纪念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探访“寿衣产业第一村”给予生命最后的体面
笑着说再见
《认识方向》教学案例
最大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