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分析之我见——以《草原之夜》为例

2011-08-15 00:45胡万里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达拉首歌曲歌者

胡万里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准确的表达声乐作品呢?笔者认为只有演唱者深入细致地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风格特点及结构、将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进其内,然后进行整体的分析、设计、构思,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形象,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我们在进行歌曲艺术表现时,只有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用准确的情感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创造出准确的艺术形象。本文就《草原之夜》为例做以分析。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来……/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这首《草原之夜》是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1959年词曲作者张加毅、田歌随《绿色的原野》摄制组到新疆可克达拉地区一个军垦农场体验生活,一天傍晚出去散步时,听到草原的篝火旁传来维吾尔族战士们歌唱劳动和爱情的悠扬歌声,动听的歌声伴着晚霞和炊烟构成一幅如诗的画面词曲作者深受感染回到住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创作出了这首歌曲,这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草原之夜》, 从她诞生的那天起, 就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 并走向世界。1990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支歌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 一举成为世界文化瑰宝。

《草原之夜》由两层内涵,从歌词看是描写一位年轻人对他心爱的姑娘无比温柔的眷恋之情。另外一层内涵是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一种不屈不挠的张力,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规整平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抒情歌曲,声音训练及气息控制要求都较高,它要求演唱者有较好的功底,是许多男高音歌唱家的音乐会保留曲目。由于它旋律优美、脍炙人口,后又被改编成了各种器乐曲。

我们先整体分析一下这首作品的结构,这首歌曲由两段歌词加尾声构成,歌曲用两段歌词的对比表现可克达拉地区建设前后的情景。第一段歌词为歌曲中的“我”眼前所看到的景象,第二段歌词为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全曲为起承转合四乐句加尾声的乐段结构。

下面我们再逐句分析:

我们先从这首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开始进行分析:第一段歌词着重描写草原的夜色美景、叙述歌者的情思、抒发歌者的情怀。

先看起音的特点:这首歌曲共有50小节,一开始是8小节的前奏,在8小节前奏里,曲作者很成功地运用下滑波音,以模仿新疆乐器冬不拉的音响效果,前奏蜿蜒下行,旋律优美,悠扬辽阔。引出从平稳的低音区开始的这首歌曲的第一段第一个乐句“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表达了郁积的厚重情思和浓郁的爱情理想。

第一句“美丽的夜色多沉静”从平稳的低声区开始,表现出富有诗意的草原夜色。草原上宁静美丽的夜晚,为歌曲中的“我”创造了一个抒发感情的天地,演唱时一开始要控制低音区的起音、节奏保持平稳,在演唱技巧上,演唱时气息要吸的深一些,要进行有层次的控制、自下而上、徐图展开,演唱时注意歌曲中要求的意境,要将宁静的草原夜色再现在人们的视听觉系统面前。第二句“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由高八度进入,是第一乐句的发展变化,与前一乐句形成音区上的对比,旋律音区较高,托腔的运用使音乐更显悠扬动听、舒展开阔,告诉人们在夜色笼罩的宁静美丽的草原上我思绪万千。由于音高上比第一乐句高出一个八度,演唱时注意气息和高位置的保持。第三乐句“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其节奏发展变化显得紧凑了起来,旋律的装饰音运用较多,更细致入微地抒发了深情的思念。注意色彩性的装饰润腔效果,体现出轻巧、细致的情感变化,给人一种亲切和深情地感觉。此句中的“想给”在演唱时一定注意歌唱位置的统一,不要唱“给”时一下子从眉心掉了下来。衬词“吔”的使用,改变了前两句句尾长音的节奏,注入了新的因素,使第四句“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自然引出,将表现情绪进一步深化。第四乐句“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的音乐素材由第一乐句变化发展而来,形成呼应,生动地表达了由于物质条件的缺乏、生活条件艰苦没有机会向心爱的人表达爱慕之情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深刻体现了军垦战士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冀之情。

刚才我们分析的是第一段歌词,下面来看第二段歌词:

第二段是第一段歌词的对比,第一段歌词主要传达歌曲中的“我”眼前所看到的景象。第二段歌词着重表现可克达拉地区的建设新貌与情景寄寓,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速度上、情绪表达上,演唱时要和第一段形成一定对比。

我们先看第一句 “等到千里冰雪消融”,这一句告诉人们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通过对冬天的描绘,意在说明社会主义建设艰苦的时期快要过去了、苦苦等待爱情的焦灼与苦恼将会烟消云散,生动地表现了歌者对美好爱情的坚定信念和执着期待之情。第二句“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春天来了,春天的气息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各种机遇;可克达拉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春光和城市新气象给歌者的爱情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此句中的“送”字随着音高的变化演唱时应用打哈欠的感觉喉咙打开唱不要挤。我们再看第三句“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和建设初期相比,可克达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好的春光和美丽的草原之城将会吸引美丽的姑娘前来观光、创业、生活和寻找爱情……第四句“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物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交通发达了,歌者想象着的姑娘终于来到了自己身边的幸福情景。这一句用起伏的旋律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歌者的那种渴望的情绪和激动不安的神态。

最后12小节用一个衬词“唻”和“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的重复进行作为全曲的结尾,并运用了从mf到mp的力度变化处理,节奏紧凑、一字一音,使歌声婉转悠扬、余音袅袅,传达了歌者惬意舒心的爱情境遇和意味深长的爱情咏叹。尾声使歌曲更加充实而完美,民族风格浓郁。演唱此部分应用连贯流畅的抒情腔调,以有力表现草原夜色的宁静和边防军垦战士对远方姑娘的思念之情,运用好衬词“唻”的拖腔,把歌曲的情绪步步推向高潮。

“雨的根在云里,树的根在土中。”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处,即在于我们必须借助个性化的体验来创造出更加真实生动的全新情景,继而借此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那更加自然、新颖、深刻和含蓄的民族化的审美情感;进而在审美情感渐次达致高潮的过程中观照我们的审美理想、借此引发基于激情憧憬的无限美妙和自由隽永的审美想象;通过审美想象而产生演唱歌曲的操作模型、催生声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内在实现我们自己的审美理想、触发更多听众的情感玄机和人生梦想。因此,我们对声乐作品的创作及演唱迫切需要从真实、丰富和深刻的民族生活中汲取更多的感性营养,唯有借助多维的复合性精神营养元素才有可能化育出更加灵动、美妙和隽永的情感之鸟、思想之花和艺术之果。那些远离自然、脱离生活的声乐作品的演唱,即便是初听起来还算”顺口和动听”,然而它不过是一朵塑料制成的花,略经品味就会觉得它是散发不出沁人的芳香来的!一首真正的好歌应该也必然是以真善美的表象与内涵而感染和打动人心的。正是因为词曲作者张加毅、田歌和演唱者孟贵彬、朱崇懋、臧玉炎、李双江等老一辈歌唱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扎根于生活,加上深厚的演唱功底,他们才能创作和演绎出《草原之夜》这首质朴、淡雅的被世人传唱的经典声乐作品。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细致分析作品的好习惯,只有歌唱者深入细致地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风格特点以及结构,再将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进其内,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展开内心的音乐想象,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形象。

猜你喜欢
达拉首歌曲歌者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歌者
裸露
黑暗中的歌者——试析《寻找小糖人》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诉求
门达拉湾酒店的特色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