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世纪音乐文化发展看今日流行音乐之风

2011-08-15 00:45李亚男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中世纪世俗教会

李亚男

中世纪(Medieval)的音乐文化指的是从5世纪到13世纪这一时期的欧洲音乐文化,又可称为基督教文化。这一时期欧洲产生了一系列的封建国家,取代了罗马帝国,基督教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无论是在西欧的意大利还是法国、德国的一部分,还是东欧拜占庭的东罗马帝国,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都得到了很大发展。这同基督教重视精神性的内心生活,以及很早就在宗教活动中效仿东方教会的长老们发展起礼仪音乐有关。这也使得具有整体意义上的欧洲音乐文化,实际上首先是在基督教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中世纪虽被一些启蒙思想家那里成为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谎言”时代,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欧洲各民族在中世纪取得的巨大进步,其中包括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和技术的巨大进步。

在中世纪最大的音乐文化中心罗马,由于教会音乐具有专业性的教会艺术的地位,罗马音乐的代表性艺术就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名字命名的格里高利圣咏。教徒们认为它表现了纯净、高尚的宗教情感,它能赞美上帝,唤醒人敬奉上帝的心灵。而与此同时,器乐及其技巧却被认为是淫荡的、容易迎合人的低劣情绪,因此,重声乐轻器乐、重歌词轻曲调、重说教轻情感,成为中世纪教会音乐审美观很重要的方面。

格利高里圣咏在其发展早期发展中,不但曾经吸收了古代东方和希腊的旋律进行,并且在传播中逐渐吸收了欧洲各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当然,它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音乐文化现象,是在同诸种文化要素的结合中才形成的。在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中世纪经常充满着战争、劫掠、杀戮等各种在华的社会生活中,以其独特的艺术、人文特质,以反相对比下充满着纯朴光明的希望和温柔甜美的感情,发挥着特殊的社会文化功能。

有研究也表明,格利高里圣咏(后边简称“圣咏”)的音乐最初也来自民歌曲调,并且与当时人民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其状况正如中国的道教音乐或佛教音乐也属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那样,西方的宗教音乐也是西方音乐文化发展重的组成部分。圣咏的发展也很类似于我国道教音乐和传入我国后的佛教音乐,为了便于顺利地向民间普及而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教会研究音乐的目的,原是为了将人们吸引到宗教的圣坛面前,可当音乐本身迅速发展起来以后,情况就改变了。吸引人的不再是配有简单曲调的宗教歌词,而是美丽的音响本身。人们聆听、歌唱的目的,是为了纯音乐的享受。

从18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西欧文化发展的重视,由此形成一种的城市文化。这是城市中的市民阶层文化与教会文化共同成为影响当时社会文化的两支重要力量。很多文化珍品与文化成就,常常是世俗因素与宗教因素交织在一起。在音乐文化的反掌中,随着世俗音乐在教会音乐中影响的增加,世俗音乐体裁开始占有与宗教体裁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教会音乐中某些具“教规”意义的规则,也逐渐向世俗音乐让步,这就是多声部音乐作为新的因素在教会音乐中的出现。在世俗社会的音乐生活中,世俗歌手的艺术成为中世纪音乐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随后的发展中中世纪音乐不尽为当时的人们提供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也为后世音乐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养料,甚至是今日今时。

有人将我国的现存的音乐文化分为了官方音乐文化、精英音乐文化和大众音乐文化,大众音乐文化中流行音乐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流行音乐,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起来,是一种人类音乐文化史上新出现的现象。今日的流行音乐是工业文明的一种文化形式,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将社会的生产都联结为一体,及其与资本将其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交通和运输的发达最大限度的缩小了人与人、人与外界的距离。人们差不多都在过着一样的生活,吃一样的食物,住一样的房子,“地球村”是最好的概括。音乐还在继续产生着,但产生音乐的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只有一个,以往世俗音乐的那种纷繁、殊异、神秘不再有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接受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现实性”,流行音乐的“现实性”是人们接受流行乐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抒情性的流行音乐,还是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人们需要的是它的情感因素。人是感情动物,每天都生活在事事人人中,有些东西铭记在心,有些东西在渐渐淡忘,苦乐悲欢,由衷而生。内心里那份深沉隐约的或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在音乐里找到回应与倾诉时,会让人温暖、释怀而安慰。官方音乐文化在特定时刻和特定场合会发挥精英文化、大众音乐文化无法比拟的效果, 就像中世纪宗教音乐虽然受冷落却不会被世俗音乐取代一样。当两种音乐文化在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时,有会产生新的具有时代风格的音乐文化。

“流行也经典”,我们现在所称的一些“古典音乐”,在其出现成形的初期也是作为一种流行的、易于被大众接受的音乐文化。一些作品在历史的选择中被人接受,并在接受中留了下来,发展至今我们称之为“经典”,如此逻辑,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如能经得住历史的选择与接受,是否也能成为后世的经典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流行音乐有工业社会的背景,反映着工业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我们无法限制一个新事物的发展与壮大,为什麽不能让它在“受众”自然发展呢?在宗教严厉统治的中世纪世俗音乐都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何况现在民主开放的新中国呢?

中世纪这一千年,艰难而又漫长。尽管教会的统治十分严厉,但人的智慧是不会泯灭的。从音乐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积累的时代,一旦人们的思想从教会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将会获得无穷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中世纪世俗教会
中世纪欧洲艺术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火山奇迹
只住五星级酒店的女上司教会我的事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别去问值不值得
What I've Learned So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