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学校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2011-08-15 00:45刘贵祥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素质意识体育

刘贵祥

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目标不但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同时,由于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教育过程,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须将学生健康意识培养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

一、学校体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的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增强,体育素质、健康素质对于人的发展更具有社会意义,也使得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愈为凸显:

第一,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生命的活力是人赖以生活、发展的基础。因此,体育教育应奉行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健康意识的主要途径,应该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规律,了解健康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来提高学生对人生发展的认识水平。

第二,在我国教育目标中,德、智、体、美等素质要素形成的素质结构,其中德育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思想基础,而体育则是人的素质结构的生理基础。可以说,人没有德育素质,人就失去了思想的前进方向,而没有体育素质,人则失去发展之源,体育素质是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在学生发展中,发挥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的地位,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提供前提和保障。

第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我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证明,“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青少年只有具有坚强意志精神、强健体魄,才能使他们担当未来国家强盛重任。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只有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掌握基本体育健康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健康意识,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才有可能使他们在未来的事业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抗逆力和奋发力,才能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在学生健康意识培养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健康意识为核心,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群体中存在体育健康意识差,体育素质令人担忧的现象,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也存在偏颇。

第一,最近二十年期间,不断有仁人志士对中、日、韩等各国青少年的体质、意志进行比较研究,情况表明,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很多存在体质较弱、耐力不足、意志薄弱的现象,这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诚然,少量的抽样调查并不能代表我国青少年的整体情况,但其中青少年群体中的体质较差的问题的确存在。从高校新生入学后的军事体能训练发现,学生的整体体质、体能正在下降。从各项指标测得和调查,发现大学生中的不良视力率已经达到了83%,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生源的学生,其肥胖比例也在持续攀升,其中来自城市生源的肥胖学生和超重学生,已经达到了学生整体的近25%,学生在耐力、力量和奔跑速度等方面的体能指标也低于正常值水平。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学生呈现出身高增长快的现象,但由于运动缺乏,其体质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当前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很大发展的条件下,学生健康素质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提升,其健康状况应引起家庭、社会的重视,尤其值得学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予以关注,积极从体育教学出发改变目前的状况。

第二,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也存在脱离教学主旨,片面强调达标、技能教学的倾向。体育教学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而不应将其单纯作为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来进行。但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忽视情商和智商的双重德育功能,过分强调体育达标的现象很多,这使得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局限于表象的体育教学目标中,而忽视了教育的真谛、体育教学的本质。比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的学校单纯追求体育测试达标、忽视学生从健康角度有意识的完善自身健康素质;虽然进行快乐教学改革,却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学生吃苦精神、耐力、意志力培养;虽然着眼于体育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体育技能中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虽然重视了学生公共体育目标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需求等。因此,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偏颇之处,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技术考核的狭小空间内,它使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相割裂,没有对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以创新体育教学的理念,积极加强学生健康意识培养

当前引导、鼓励青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推进学生健康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不但要重视营养、休闲,更要重视科学的运动和良好的健康心理。因此,从学校层面看,必须重视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的创新,来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第一,学校应从学生的健康素质、全面素质出发,加强在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健康意识教育。要切实改变以往学校体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作为做法,切实做到“学校决策内容有体育、时间安排有体育、学生活动有体育、教育成果有体育”,要围绕提升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生命意识、终身锻炼的意识,使体育教学成为学校最为活跃的内容之一。

第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要用科学道理、榜样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动性、自觉性;应使学生正确进行生活、学习规划,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学校学习中,应一以贯之,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发挥主体地位的机会,使他们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做好服务,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三,要通过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机制建设,规范学校的一系列体育工作制度。体育教学的发展关键在学校,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制度的完善、执行。因此,学校应当从学生体育健康水平出发,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规划、方案、目标、实施步骤、检测标准、评价方法、考核程序等,促进体育健康教育的规范发展。学校应建立和完善体育健康教育的制度体系,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制度,从教学队伍到管理队伍,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等方面,要规范、完善、发展,形成完整的体育健康教学系统。

第四,应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习惯入手,督促学生每日体育活动,形成固定时间、固定形式的体育活动项目,坚持做到每天至少一小时的目标;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是学生会运用基本的锻炼工具、比如乒乓球、篮球、网球、排球等都是形式简单、容易掌握的项目,加强对学生基本运动项目的掌握后,就能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会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学校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整合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资源,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趣味性强、有本校特色、健身价值高以及对场地器材设施要求不高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

第五,学校应根据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需求,建立体育教学评估体系,就体育师资、场地、设施,以及体育教案、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学效果、体育科研成果等建立评估指标,对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不足,完善体育教学的基础建设。应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根据检查和督导评估结果,对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表彰。对执行贯彻不力的个人给予必要的鞭策手段。

[1]刘晓丽.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王小艳.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猜你喜欢
素质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我们的“体育梦”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体育一家人